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华人最爱美食
背后真相
转眼就到了5月,
国内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
十三香的,
麻辣的,
椒盐的,
腐乳的…
光是想想口水都要流下来。
生活在澳洲的吃货们
自然也不能落后,
不少商家瞅准了这一商机,
从国内进口了小龙虾,
在澳洲掀起了一阵“吃虾”热潮!
然而——
很多朋友却忽略了一件事: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爱吃小龙虾,
澳洲人和英美人都不吃呢?
1、 小龙虾泛滥,澳洲人却不吃!
每年夏天,
我们都会在澳媒看到这样的新闻:
澳洲小龙虾又泛滥成灾啦!
截断河流、破坏生态!
罪大恶极!
据悉,因为小龙虾对生存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超强的繁殖能力,使得小龙虾很容易密密麻麻的出现在澳洲各地的淡水水域中,如果再恰逢多雨天气,小龙虾的“大迁徙”简直就是澳洲生态环境的噩梦!
南澳甚至出现了小龙虾“迁徙大军”走上街头的夸张画面…
华人看到这样的新闻,
一定感到难以置信:
“小龙虾竟然还能泛滥,
放着我来!给它吃个干净!”
其实澳洲人也不“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澳洲人也曾将泛滥成灾的小龙虾当做一种美食。
但是现在,
澳洲人对待小龙虾的态度
却已经截然不同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的原因,
其实很多年前国内发生的一起意外,
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2、 小龙虾与哈夫病
吃小龙虾的时候,
标配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
“当然是啤酒了!”
但殊不知,
这种搭配可能把你“送进医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0年发生在江苏南京的“龙虾门”事件?
当时正值盛夏,小龙虾的销量更是一日更比一日高。南京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却因为它的畅销愁破了脑袋。
在长达半个月里,每天都会有相同症状的病人来到医院,声称自己出现了——“酱油尿”,而且肌肉出现了酸痛等症状,经过检查他们的病原也如出一辙——肾功能损伤。
当被问及最近的饮食问题时,这23个病人的答案也惊人的相似——发病前吃过小龙虾!
而这些“症状奇怪”的病人,患上的都是一种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被叫做“哈夫病”!
为什么叫做“哈夫病”呢?原因是,在1924年的时候,在欧洲波罗的海的Haff(哈夫)海滨沿岸,就有人因为进食水产品在24小时候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该病因而得名“哈夫病”。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洲地区首次出现的哈夫病,就与进食小龙虾有关!
肯定有朋友会说了:
“我吃了这么多年的小龙虾,
也没得病啊?”
事实上,并非所有吃小龙虾的人都会患上哈夫病,但是在这几种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发病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我们可以看到,首当其冲的,就是小龙虾的“完美拍档”——啤酒。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显示,因为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里面的嘌呤含量也很高,因此如果在食用小龙虾时过量饮酒,很容易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因此,专家提醒:凡事过犹不及。吃小龙虾如此,喝酒亦是如此,当两者都过量时,疾病便可能找上门来。
3、 小龙虾难道吃不得了吗?
虽然外界对于小龙虾的安全性
存在诸多在质疑。
除了哈夫病以外,与小龙虾有关的病症可真不少:
慢性中毒: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食用重金属会在人体脑补、内脏器官中残留,对肝、肾等造成永久性伤害。如果我们人体经常食用重金属超标的食物,还会出现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甚至严重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危及生命。
皮肤过敏: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当人体摄入过量蛋白质时可能会出现一种蛋白反应,导致全身过敏、出现红色的风疹团。
急性肠胃炎:如果吃到没有不熟或者清洗不干净的小龙虾,尤其出现急性肠胃炎。尤其是肠胃虚弱的人,一吃到不干净的食物肠胃就会特别敏感,就会出现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
但是每年夏天,
国内小龙虾的销量仍在疯涨!
对于人们对小龙虾“浇不灭“的热情,
到底如何才能安全食用这道美味呢?
很多朋友吃小龙虾,都是剥了壳然后一整只吃进去。但实际上,这样的吃法很危险,轻则导致腹泻、重则导致肠胃炎。
事实上,小龙虾的头部、肠道、虾黄都是不能吃的。因为头部和肠道是重金属、毒素、病原菌和寄生虫最容易聚集的地方,而虾黄则是龙虾的性腺,与肝脏挨一起,也容易受到污染。
所以小龙虾真正能吃的“安全部位”,其实只有那么一小节而已。
在澳洲,卖小龙虾的华人店家不少,还有一些是专门外卖上门的私厨。对于生活在澳洲的吃货们来说,虽然这些店家小龙虾都卖的不便宜,是国内价格是好几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贵就是安全的。
我们知道小龙虾本身存在很多污垢,在下锅之前必须清洗干净。而许多商家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会用“洗虾粉”给小龙虾“美容”。
而这种“洗虾粉”其实就是工业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除锈剂“草酸”,其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同时,含有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它一般是无色透明结晶,对人体有害,会使人体内的酸碱度失去平衡。
除了洗虾这一步骤以外,在从国内运输到澳洲的途中,很多小龙虾都可能死在半途中,你吃到嘴里的小龙虾到底是否新鲜,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
因此,如果你真的对小龙虾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那么一定要注意上述提示!
不要因为一时贪嘴,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喜欢就添加微信号关注我们吧!
我们会继续为您提供更快,更丰富的澳洲资讯哦!
公众号:whrzmrb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