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TIMEZONE原创
时区作者 | Miriam
留学国家:爱尔兰; 留学母校: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攻读:硕士; 专业:比较文学
我是肯定要来都柏林读比较文学的。
毕业那年看完《都柏林人》就这么想了。
都柏林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之城”,它出了王尔德、贝克特,这些名号响当当的大文豪。最重要的是,它有乔伊斯。
“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毁,人们可以根据我的小说一砖一瓦地重建”
乔伊斯把都柏林每个角落都写进书里,整个都柏林,到处都是乔伊斯的影子。
6月16号,布鲁姆日,都柏林人满为患。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来这里,重温布鲁姆的漫游路线,用各种语言大声朗读《尤利西斯》。
虽然说乔伊斯一辈子都在逃离都柏林,但他却被柏林人做成铜塑像,立在奥康纳大街上供人朝拜。
来这里留学是因为乔伊斯,最后毕业论文也还是关于《都柏林人》。
所以跟大家分享“在都柏林读比较文学是什么样的体验”
对我来说,几乎是一种义务。
你的论文可以研究到什么级别?
如果来都柏林是因为乔伊斯,那选择比较文学专业可能是因为……钱钟书。
一谈起比较文学,许多人都会立即反应“哎哟,钱钟书不就是你们比较文学开山鼻祖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诶,打住,为什么我读了一年,完全没有钱先生那种高大上,反而只在永远做不完的reading和论文deadline之前的垂死挣扎?
也许你觉得,我们论文可以比较研究“《红楼梦》与《追忆似水年华》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异同”。
NO!这种大命题,绝对不是我等小虾米的一篇硕士论文能够解决的。
仔细比较起来,东西方文化真的很不相同,即便有所相近,也只是现象上接近,很难在某一理论的统一下深入讨论。想继续用1个理论加上2或3个文本的套路写论文,没那么容易。
你的学术兴趣会被发掘与尊重
为了兼顾所有学生的学术兴趣,学院的课程设置十分广泛,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到各个文学批评流派。
我们的3门必修课是:
Theory and Methodology
Literature and ...(没错,课程名就是这个,文学与XXX)
还有Moving Between Cultures
另外,学生还要自己从下图中的6门课里挑2门选修。
从这些课程名就可以看出,比较文学实在一门是跨学科、跨文化的专业。
可能前一个星期我们还在读《神曲》,试图理解但丁的时代,下个星期就被扯去学卡夫卡,找找《变形记》和吸血鬼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正因为课程设置广泛,所以伴随而来的是巨量reading。
你想啊,读文学不仅要读原文,还要读分析原文的工具书,还得借鉴一下别人怎么用工具分析原文。
每周虽然只有3堂课,但读比较文学嘛,这些工作量就至少要乘以2。谁让你有两个文本、两种文化、两边的理论呢。
想要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你还得用英文完成:4篇4千字小论文,1篇8千字大论文,以及毕业论文1万7千字,合计4万字左右。
老师同学一言不合飙9门外语
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跨专业特性,在老师同学身上也非常明显。
一般教授都得精通三门以上的语言,上课时旁征博引,一言不合就飙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剩下我在下面“嗯”?“嗯”?“嗯”?
同学的语言能力也是了不得的。有一次班主任带着我们读海德格尔,他一边读一边感叹“Oh my boy”——因为不断碰到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引用。
这时候我们班的荷兰学霸就出来解围了,“老师,我来读吧。” 我除了在旁边说666,还能干啥呢?
隔壁班有个罗马尼亚学霸会9种语言,简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脑子转得特别快,语速如同机关枪,我们都以为自己要见证一颗学术新星的诞生了。但似乎他家里有什么变故,最后课程刚结束,他就跑去奥地利教英语了。
学术上的文化跨度大,意大利老爷子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早年研究意大利文学,后来成了佛教徒,抱着对亚洲文化的一腔热情,对韩国肥皂剧进行“童话原型研究”。那是……写一篇论文研究《来自星星的你》和《小红帽》的结构到底有哪些相似呢?
最后大家的毕业论文也是五花八门,荷兰学霸,用艰涩的福柯、巴赫金对比解读《海贼王》和另外一本荷兰童话。(实在是举重若轻,小题大做的典范,佩服佩服。)
葡萄牙妹子研究犯罪小说和昆汀。
还有墨西哥同学用解构主义研究博尔赫斯和《一千零一夜》……
假如给我一次机会重头再来……
假如给我机会重新读一遍这个硕士,我一定……好好准备论文。
事实上,课程本身“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最后拿学位完全是看论文成绩。
所以写论文才应该是学术生活的重心。
一个衷心的建议是:所有论文尽早选定方向,多花时间准备材料,多和老师沟通。
刚开始,我还不太适应英语论文写作。英文学术论文格式,繁琐的学术引用规定就已经搞得我一脸懵逼。如何找argument,确定thesis,那更是爱尔兰十大酷刑。
而且根本不会有人手把手教你如何写论文。虽然学校提供Essay Workshop,还可以参加每周一节的语言课程,但是别人的经验终归是别人的,写完第一篇论文之后才知道:实践出真知。
课堂笔记,作者提供
Deadline之前,我们班乃至我们系的同学,每天都安安分分地在自习室刷脸。我经常靠一袋面包、一包芝士片和一盒牛奶在自习室蹲守一整天。
同学见面心照不宣,决口不提“论文进度”的事,我们只会用奥巴马那句 ”Yes,We Can!” 互相打气。
交论文前一天,必定专享熬夜48小时大礼包。最后交论文,也必须精确到秒,5月3号下午5点29分46秒准时把打印好的论文送到办公室,比deadline提前了14秒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自习室,我在这里通宵很多次,作者提供
我的论文嘛,前面提过啦,写乔伊斯最简单的书《都柏林人》呗~虽然说比不上他们那么厉害,但我跟都柏林的缘分也算是以乔伊斯始,以乔伊斯终了。
时区作者| Miriam
本文责编 | 鬲虫
图片未特殊注明均来源于网络
以上是“留学时区”APP 精选文章
难忘的课堂、高能的作业,写写告诉全世界
用1500字,介绍专业学的啥,稿费等你拿
✎ 投稿给小编 [email protected]
(备注《就是专业》栏目)
扫码下载“留学时区”APP
参与问吧互动赢福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