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没来澳洲的时候总听人说澳洲生活好,但是你问那些人澳洲具体好在哪里,他们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来到澳洲,真真实实的融入本地的生活节奏当中后,我们竟突然一下子也说不出来这平均工资水平处在世界前列的国家究竟富裕在哪里了。
◆ ◆ ◆ ◆ ◆
其实,悉尼、墨尔本这些澳洲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相比,不论是从城市规模、生活的便利程度还是物价水平等各个方面来说,好像都没有什么优势。
国内著名的一线城市内早已经是高楼林立,现代化的建筑布局完全不输任何国外大城市。商场、便利店比比皆是,想吃宵夜街边任何一家店就能解决问题。地面和地下公共交通各种便利,出趟远门更是飞机、高铁、长途大巴任你选。加上近几年电商和互联网+的繁荣,出门在外,一个手机基本上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可是放眼澳洲的几个大城市,高楼大厦甚至还比不上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想要出门逛个街还要赶在晚上六点钟以前,甚至到了九点半以后餐馆也都打烊了就剩下pub还开着,想吃什么都没有... 公交车、火车十几分钟才来一班,到了周六周日和公共假期等上一个小时都有可能。生活的不仅原始,甚至毫无便利可言...
◆ ◆ ◆ ◆ ◆
所以传说中发达国家的生活只是存在在我们的幻想之中吗?
虽然大家都是土澳土澳的叫着,可就是明明知道它土,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定居,究竟是喜欢它那里?
后来,小编留心到了生活中遇到的几件小事,也渐渐的有了答案——
一
我的一位好朋友是一个粗心的姑娘,用朋友们的话来说就是“不靠谱”。举个简单的例子,她曾经误过一次从国内回澳洲的飞机,就是因为她自己看错了票面上写的时间。她的粗心大意也可见一斑。
有一次,她在学校上了早课出来,没吃早饭的她飞奔着去买了一份burrito,然后坐在校园的长椅上边吃边玩手机,钱包也甩在一旁。后来刚好碰到了一起上课的其他同学,结果就说说笑笑的跟着同学走开了,把刚刚放在长椅上的钱包忘了个一干二净。
直到她下午上完另一堂课,准备坐公交车回家时,才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她这才意识到,是自己早上落在了长椅上。钱包里有她的各种身份证件和银行卡,还有几百澳元的现金。可现在距离她丢钱包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她焦急的回到刚刚丢钱包的地方,钱包果然不见踪影。
当天,学校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她没有办法只好借钱先回了家。第二天,她想着去挂失之前再去学校的失物招领处碰碰运气,没想到接待她的工作人员转身从后面拿出了她的钱包。
她检查之后发现,里面现金、银行卡、证件一样不少。工作人员还告诉她,这是她昨天下午下班之后在长椅上捡到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被工作人员发现,这个钱包可能还会一直这样静静的在校园里原封不动的躺着。
二
有一次商场里派发免费的饮料,放置在入口处的一个大桶里,随来往的行人自行拿取。
那时正值夏天,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一会半桶饮料就领完了。
当时我前面正好是一个四口家庭,姐姐带着弟弟过去拿饮料,爸爸妈妈在旁边等着。姐姐自己拿了一罐,弟弟手里拿了两罐正准备离开,却突然被姐姐叫住,她让弟弟放回去一罐,并告诉他:leave something for people behind.
三
前不久看到一个暖心的新闻说,一个小哥去加油站加油,临走去收银台结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没带现金,还带了一张记不得密码的银行卡。正当他尴尬到不行的时候,隔壁结完账的小哥突然回来帮他解围,二话不说帮他付掉了100多澳元的账单。
小哥感激涕零,要求这位好心人写下他的联系方式,以便日后把钱还给他。可是小留下的却是一行字:pass it on。
后来阅读这条新闻的评论时,我看到很多人也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还有人说,在悉尼海港大桥的收费站上,很多人都会一次性付两份过桥费:一份付给自己,一份付给后面的第二辆车。而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因为成为过“后面第二辆车”的这些幸运儿,日后都会在某个时机选择将这份善举传递下去...
讲了这三件事,其实并不是想要证明外国人的素质有多高,再反观对比国人有多么的爱贪图小便宜来对比得出澳洲比中国好的结论。
举这三个例子是因为,其实澳洲的富裕总是在这些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才能体现出来。
◆ ◆ ◆ ◆ ◆
微博上看到有人总结说:要看富裕就要看平等,如果一个国家总理家的冰箱打开来和一个普通家庭的冰箱里面的东西都差不太多那才算是富裕。
据平日里的观察,不论大家做什么工作,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到了周末还是会和家人孩子一起在最普通不过的Coles和Woolworths超市里采购。他们也一样会耐心比价,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经济实惠的东西放到购物车里。
其实对于澳洲人来说,他们的平均工资甚至可以足够他们每周买一个包包、或者一样其他的奢侈品,但是我发现他们大多数人却反而会对一些高端电器和家居用品情有独钟。因为包包和奢侈品是用出来给人看的,而这些实用的东西才真的能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在澳洲,大部分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因而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他们往往最羡慕的,是那些经常有时间陪家人、陪小孩,有时间出游、享受家庭生活的人。
我以为,或许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于“富裕”的感受早已不是由钱和利所定义的,而是如何做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
◆ ◆ ◆ ◆ ◆
有人说,精神上的富足人人都有,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和家人吃顿团圆饭都能令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并不随财富的多少而转移。
这些都没有错,只是这些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不同的是,精神上的富裕,其实更像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一种习惯。
平常经常能够感觉澳洲人特别平易近人,他们好像从没表现得好像自身带有某种“优越感”。
在澳洲长大的小孩从小做义工、参加志愿者活动,他们乐于助人、懂得与人分享。长大之后不论贫富贵贱,这种习惯也还依旧伴随他们每天的日常。因为这些观念对他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伴随他们从小到大。
这些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满足感或许就是他们内心充实和满足的源泉,所以在他们长大后,才会用这样的行动和理念来推动这个社会以最从容大度的方式发展。
所以在澳大利亚才会有——
整洁的街道和草坪
▼
友善开朗的澳洲人
▼
永远热情洋溢的城市志愿者
▼
各种免费观看的大小节日和花车游行
▼
各大城市供游人观赏、休憩的大小公园、植物园
▼
墨尔本CBD的免费电车
▼
悉尼免费观赏的长达18天的vivid sydney绚烂灯光秀
▼
阿德莱德机场和市区的免费wifi和境内免费的公共电话
▼
◆ ◆ ◆ ◆ ◆
很多朋友说,来到澳洲之后总觉得自己和在国内时不一样:会不自觉地把谢谢和对不起挂在嘴边,会不经意的走上前为陌生人指路,也会经常路过正在表演的街头艺人时留下几枚硬币。
毕竟,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也是会传染的。久而久之,我们好像也变成了更好的人。
其实,选择来到澳洲、定居澳洲的人除了被这里的环境和生活氛围所吸引之外,或许更多的是期待拥有这样一种内心富足且安稳的心境吧。
资料来源:悉尼印象
编辑:Judy
微信ID | au_tour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