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爸妈来说,带小小孩出去餐厅用餐,搭飞机火车,甚至只是逛个街,都是压力极大的事。
在德国餐厅用餐或机场候机时,我常用惊叹的语气对老公说:“德国人不只是大人冷静,连小孩都挺镇定的。”
其实德国的孩子们并不是不活泼,他们疯起来可野了。但是,德国家庭大多非常重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举止,如果已经干扰他人,父母多半会走到孩子身旁制止。
究竟,德国父母怎么教孩子们举止合宜呢?
我的德国婆婆,表达感情的方式温暖又直接,连我老公已经成年成家,他们仍时常拥抱亲吻,表达想念与关心。但是谈到规矩,我婆婆可是比台湾许多父母都还严格,连我也自叹弗如。
尊重孩子
也教孩子尊重他人
婆婆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尊重”。她尊重孩子,孩子也需要学习尊重其他人。
从我儿子开始吃副食品开始,我们就准备一张餐椅给他,让他可以坐着和我们一起吃饭。然而孩子吃得少,吃的时间短,吃完了就想下来玩。婆婆对着还不会说话,也不知道听懂多少话的儿子说:“你吃完了,但奶奶还在吃,你要等我,我吃完了再一起玩。”
当然,儿子不会立刻买单,但我注意到婆婆,每次就是这样看着孩子眼睛,说一样的话,然后拿一小块东西给他吃,接着继续吃自己的饭,重复很多次,也不会不耐烦。
奇妙的是,才半岁多的儿子,竟然懂了。每次只要听到一样的话,就会安分几分钟,接着安分的时间愈来愈长。到现在,只要他不是想睡觉的状态,多半能够开开心心同桌吃一顿半小时的饭。
以下整理了我婆婆的方式,
加上我自己的实际经验,
归纳出让孩子在公共场合举止得宜的好方法。
首先是行前教育
在出门前就说明清楚,等一下要见到谁,做什么事,以及他应有的行为和态度。当然,也可以包括让孩子期待的事(奖赏)。例如:等一下你和妈妈去买东西,乖乖坐在推车上不吵闹,等买完后,就一起去踢球。
当孩子开始吵闹,出现影响到他人的行为时,
第一步,绝对先告诉孩子“不可以”。
现在很多的父母,很怕跟孩子说“不可以”,好像说了这句话,就不是明理的爸妈,反而先“同理”孩子。
我婆婆很强调要同理孩子,但这些话都在告诉孩子“不可以”之后。因为孩子需要知道,这样的行为必须停止,尤其是让人不悦或危险的动作,更是应该马上制止,例如:在马路上或餐厅里奔跑、踢椅子影响到其他人等等。
第二步,为什么不可以,把原因讲清楚。
“不可以”后面,绝对要接着“为什么”,否则孩子只觉得是“被大人”制止,听话照做而已,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其他人。
第三步,同样的话,看着孩子眼睛说三次,给他机会自动停止。
第四步,如果还是不能主动停止,就必须“被停止”。
小一些的孩子,只要剥夺了他调皮的乐趣,就很足够。但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就得带离现场沟通。
我婆婆的原则是,绝不在现场让孩子出糗,也绝不用“看看阿姨都在笑你”、“你真是丢脸”这样的方式,逼孩子就范。有些孩子反而会因为出糗了而大闹,或只是顾及面子,暂切屈服,而不是真的明白自律自重、尊重他人。
我们之前去荷兰度假,到了一间咖啡厅,儿子坐在一个木头箱子做成的长凳上。小孩当然都喜欢踢呀踢的,发出声音,但这影响到了其他人,所以我告诉他:“不可以踢椅子。旁边还有姊姊和其他人,也坐在同样的椅子上,你踢了他们不舒服,而且很吵。”同样的话,我说了三次,他还是没停止,就被“请”到另一张椅子去坐。父母的态度,要冷静又坚定。
最后一步,不断鼓励。适时提醒他,最后的奖赏。
如果他现在愿意停止自己的行为,而且不耍脾气,那他还有机会得到今日王牌,也就是父母行前就答应他,等做完所有事后,会带孩子去做的事。不过父母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把王牌亮出来,孩子多听几遍,可能就不当一回事了。
孩子需要自由跑跳的空间
而孩子本来就需要奔跑,发泄能量。德国孩子可以愿意安静一会,是因为知道等会儿一定有机会可以去跑去跳。
但当我们带着一岁儿子回台湾时,才发现,很多孩子能奔跑的场合,就是那几个仅有的开放空间,例如:百货公司、车站、机场、大卖场。孩子看了,当然本能的就想在空旷的场域奔跑。如果我们能有更多让孩子舒展的空间设计,或许孩子会更能在用餐或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时,适时配合,安静一下。
我的德国婆婆认为,孩子如果能学会在公共场合做出合适的行为,未来一辈子受用无穷。因为,那代表孩子懂得聆听与观察、自律自重、甚至尊重他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与人相处愉快、更容易获得尊重,而这也是让孩子迈向独立的基本能力。
选自《每一天的教养,都为了孩子独立那天做准备》
作者: 凯若妈咪
亲,今天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吧!
◎本文由澳洲广角镜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