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时间11月14日凌晨0点2分,新西兰南岛发生7.5级强烈地震,造成了两人死亡,尽管目前地震对南岛的损害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心有余悸的发现君还是想起了2011年那次的基督城大地震,当时的地震虽然只有6.3级,却因为震中离城市较近而造成了更大损失,基督城著名地标建筑——大教堂被震毁。
“一旦世界上有任何地方发生地震,我一定尽力前往那里稍尽绵薄之力。”2011年,建筑家坂茂来到了新西兰的基督城,为那里的人们建了举世闻名的“纸教堂”,用“纸”作材料,却能屹立至少50年的教堂,来临时代替原来的大教堂,它也成了来新西兰旅游的人必去参观的“景点”。
虽然基督城的“纸教堂”让发现君惊叹,但最让发现君感动的,是坂茂与汶川地震及雅安地震的情缘。
让坂茂闻名于世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还因为他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用最不起眼的“纸管”,为地震中的人们搭起了生命的庇护所。
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坂茂及其团队第一时间就联系中国,在一周内奔赴一线,与志愿者们以纸管为原材料,在一个月内建起一座临时小学——成都市华林小学。
这座有3栋房屋、9个教室、占地500㎡的临时小学为当地灾民和学生带来鼓舞与安慰,已远远超过建筑本身。
▲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成都华林小学
2013年雅安地震后,曾在地震中坍塌的苗苗幼儿园重新拔地而起,成为当地儿童新的庇护所和游乐园,而这是坂茂第二次为中国灾后重建贡献的力量。搭建幼儿园所使用的高密度牛皮纸一次成型制成的纸管,不仅抗压性能好,而且轻便,特别是建造速度快,这座幼儿园仅用了69天便完工。日后的维护、材料替换也很方便。
▲雅安地震后重建的苗苗幼儿园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在坂茂的理念中,“纸建筑”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2011年2月,一场6.3级的大地震摧毁了新西兰基督城,不仅一栋100年历史的基督城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倒塌,地震更是导致了185死亡。教堂的损坏十分严重,无法修补,只能重建。
▲震前基督城大教堂
▲震后被摧毁的大教堂
为了让当地人能集体祈祷,政府决定在原址附近建造“纸教堂”,并且发起募捐,将4根纸管送到新西兰四个城市展示,并在纸管上切出小孔,鼓励民众捐款。
毫无疑问地,纸教堂的设计由创始人坂茂来承担。纸教堂的架构简单,采用的是最抗震的A型架构,最高处近25米高。由相同长度的98根大纸管及6米长的货柜底座组成其框架,底座为水泥土结构加上两边各4个货柜,用以稳定支撑其A型架构的倾斜纸管设计。
工程最后耗时两年完成,建筑师坂茂表示:“人们并不是死在地震中,而是被地震倒塌的建筑物所砸死,而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正是建筑师的责任。”纸教堂在2013年8月正式开放使用。
基督城大教堂主教维多利亚·马修斯(Victoria Matthews)说道,“在地震后我们已失去了太多东西,现在我们需要某件事情来庆祝,赶走悲伤的气氛;而纸教堂的快速建立并让人们能在教堂里祈祷,便是件极度欢愉之事。”
在日本本国,早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坂茂就利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用填满沙袋的啤酒箱作为房屋基础,用纸筒紧密排列作为墙壁,为阪神大地震的灾民设计了纸教堂及临时房屋。
灾后大火烧毁了教堂,坂茂找到神父:“我们何不用纸筒建一座教堂?”神父叫道:“难道你疯了吗?这里就是被火烧了才变成这样的!”但坂茂没有放弃,在志愿者的帮助下,5周的时间成功搭建了教堂,给在地震中心灵遭受重创的人们带来了抚慰。
提到坂茂,他的建筑风格和作品或许要比他的名字更让人耳熟能详。作为日本生态建筑界的领导者,坂茂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把节能和循环再用的设计理念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一直在运用再造纸的轻巧和组装迅速的特质,为全球灾民设计临时房屋,搭建避难所及住屋。
如开头所说,他最广为人知的设计,是大胆採用纸管为材料,不损灾地一草一木,废物利用的同时为灾区迅速地重建社区。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用纸打造的新西兰最美大教堂——基督城纸教堂。
可以说儿时的成长经历,很大程度影响了坂茂成为一个建筑师的决定。坂茂曾观察日本传统木匠在父母住所内工作的情形——在他看来,他们的工具、建造活动甚至木材气味都充满了神奇,这引起了他巨大的兴趣。以至于到今天,他认为铅笔是最好的发明。
他经常收集那些废弃的小块木材,并用这些东西来搭建小模型。那时,他的理想仅仅是想成为一名木匠。但在坂茂11岁那年,学校里的老师要求班上的同学们自己设计一栋简单的房子,出乎意料的是,他的作品被评为最佳并在全校进行了展览。从那时起,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
而如今,作为一名知名的建筑师,他在建筑行业潜心一干就是30年。对于为何一直留在日本从事建筑行业,他说:“日本建筑师在国际上是相当成功的。一方面,日本大量的年轻建筑师都有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与很多西方国家相比,日本个人隐私的概念是相当宽松的,这给了建筑师很大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新颖的构思。”
世界上首个纸建筑就是出自坂茂的设计。1986 年,在Alvar Aalto 特展的会场设计,因经费有限,无法用较好的木材,他便以纸管作为展馆的內墙、天花板及展示台,这次的经验,让坂茂意外发现纸管的强度远超过想像,进而孕育了“纸建筑”的创作原点。
在东方文明环境下成长的他也吸取了西方的智慧,他研究过很多建筑师的作品后,意识到许多伟大的建筑师在材料选择或结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于是经过长时间思考,他开始大胆尝试用纸做建筑材料。“我第一次使用纸张是用于室内装饰,但我慢慢意识到,纸其实是强大到足以被用作支撑结构的材料。”
于是从1989 年开始,他尝试用纸代替钢筋水泥, 纸也是坂茂采用最多、运用最好的材料。
1989 年,坂茂首次实现了他纸建筑的梦想。他以33 厘米、 厚度15 毫米、长度4 米、表面经过蜡纸防水加工的纸管, 重现江戶时代造园名家所设计用来欣赏水琴窟的东屋。这座纸建筑,白天里,一束束屋外的光线透过纸 管间的空隙照射屋內;入夜之后,建筑物本身就像一 座大型灯具,朝向四面八方射出48 条灿烂的光束。
在纸建筑第一次面世就获得了赞誉之后,坂茂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不仅增强了纸管的强度,也丰富了建筑的思维和形式。1994年,坂茂为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建造Miyake Design Studio Gallery展示空间时设计的桌椅作品,他參考古希腊集市广场造型,以圆弧状排列的纸筒营造出具有动态感的明亮空间。
1998年,坂茂与意大利家具品牌Cappellini合作设计专属长椅。这与他此前设计的单人椅、贵妃躺椅、屏风等统称为“Carta”(意大利语,“纸”的意思)。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被称为“超级纸屋”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原材料全部来源于再生纸,世博会结束后建筑材料又运回日本,做成小学生的练习本。
拱筒形主厅由交织成网状的再生纸筒组成,并用织物和纸膜进行内外部围护。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举办期间,经历了烈日暴晒和刮风下雨,仍然很好地完成热量阻隔,且不曾漏水!这让全世界对他的纸建筑刮目相看。
2005年的美国纽约,出现了一个充满独特创意的博物馆——这座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了152个钢质集装箱的博物馆,屋顶由再生纸所制成的管子铺设而成,墙面使用了可循环使用的木板,地面则铺设石子和沙子。
这是一个可以迁徙的艺术展厅,先后在纽约、东京等世界各大城市亮相,引起轰动。
运用木材做出「竹编」交织技巧,一向是坂茂喜愛挑战的风格,不仅可展現原木最大的力与美,木质色系也能带給人温暖、舒适的心情。而在2010年,他设计了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馆。这是法国首座大型国家博物館的地区分馆,里面收藏大量 20 世纪以來珍貴的现代艺术作品。
坂茂设计时,运用精密且精准的技巧,将原木施以弯曲,使每个规律线条木材,参照中国传统竹编斗笠设计穿插交织而成主体,另外,內部再使用模组化的钢筋结构打造梁柱与连接空间,最厚覆上玻璃纤维制成的顶盖,方便透光、增加室內亮度。这间分馆驻在欧洲,但彷彿还能嗅出些东方意味。
2014年,坂茂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恒久和卓著的贡献。
“坂茂在救灾工作中表现出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执着,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创新不以建筑类型为界,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坂茂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词
我们也许不知道,
什么是好的建筑,
但是,可能就是在必要的时候,
一个可以让我们暂时安心的休憩之所。
发现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