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终于大结局了,这部从开播就屡屡霸占微博热搜的电视剧,毫不意外又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三十而已,这部剧,既扎心又现实,有人欢喜,有人悲。有人壕无人性,有人负债努力。
剧中顾佳参加豪门太太聚会合照被截掉,竟是因为背的包包不够贵,所以不够格出现在合照里。
这是一个关于女性的独立成长以及蜕变的故事,这部剧也因为几个关于葡萄酒的场景而引发了酒圈的议论。
如果二十岁买东西还看样式的话,三十岁该看是品牌和品质了。
三十岁,拼不过二十岁的身体和年龄,可能拼的更多的是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挤进上层名流社会,成为有品位的人士,葡萄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社交礼仪。所以,剧中也出现了各种场景的名庄大酒,如拉菲,玛歌等,葡萄酒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现代生活,成为充满仪式感的一种存在。
事实上,我国葡萄酒消费群体最大的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居住环境可以不像富翁级别那样奢华,但是在装修、家具等方面的选择却格外用心;吃的可以不是山珍海味,但是要有“享用美食”的愉快追求;没事会在家里喝点红酒,品品咖啡或普洱茶。
葡萄酒,正是中产阶级餐桌上最有共性的酒饮。
根据报告,在中国约1.12亿的高收入城市人口,即所谓的“中产阶级”中,约5200万人每年至少喝两次进口葡萄酒,也就是说,中国一半的中产阶级人群会定期饮用进口葡萄酒。另外,在这些定期饮用进口葡萄酒的人群中,约3300万人每月都会饮用进口葡萄酒。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群体中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生活品质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甭管是商务场合喝的还是自饮,总之每个月都要喝点。
喝葡萄酒的不一定是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一定要喝点葡萄酒,同样是喝,注重生活格调的中产阶级自然要喝的不一样。
尼尔森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葡萄酒市场解析和趋势洞察》中指出,中国的中产阶级注重品质和购买便利性。
如果说爱马仕包包是顾佳进入上流社会圈层的通行证,那么葡萄酒越来越成为中产阶层的一门必修课,随时都有可能抽考到。
为什么是葡萄酒?
世界上酒的种类很多,为什么偏偏是葡萄酒成了高端上流的代名词,继而成为了中产阶级的标配。
一是葡萄酒的自然属性。无论是开瓶、侍酒还是饮酒,均有一套流程的葡萄酒不可不谓之“麻烦”,如此“麻烦”的葡萄酒自然够高级。
二是一众影视作品的渲染。葡萄酒本是一种酒饮,并不具备阶层属性。但我们总能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发现,在刻画上流社会时,编剧总要加点葡萄酒的戏码。
无论是《三十而已》里的拉菲品鉴会,还是《我的前半生》精英代表吃鱼要配白葡萄酒,甚至是去年韩国大火的将上流阶层和底层人物生活刻画到极致的电影《寄生虫》,都在向大众传达着:要高级,就要葡萄酒。
写在最后
中产阶级的生活或许离不开葡萄酒,但葡萄酒,不是某个阶层的专属。
在上层社会的品酒会上,王漫妮喝到了顶级的威士忌和82年的拉菲,虽有美酒入喉,她却沦为了别人的附庸品,丧失了自己的口味和判断。迎合的酒纵然昂贵,却失了高贵,经不起咂摸,细品起来总是寡淡如水。
快乐,才是喝葡萄酒的奥义所在。
澳洲虎葡萄酒官方网址:http://www.austigers.com/
用淘宝APP扫描下方二维码识别进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