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学生打交道的3个月,我被自己的改变震惊了……

2015年07月06日 澳洲乐邦移民



随着留学的低龄化,去美帝读高中也成了不少小伙伴们的选择。因为本科相比,高中的优势在于更小的community,更迅速的信息传播,以及更容易融入的学习环境。但是初来乍到,你真的准备好迎接这一切了么。美国人逢人便夸的习惯是否也会让你飘飘然而自傲自满? 主页君今天就为小伙伴们分享一位曾在圣保罗高中读书的同学的心路历程。

文/高tiger

微信公众号:少年Tiger漂流记


我们都说美国孩子是一个单纯的群体,确实,SPS的孩子们就很有趣:他们不跟你勾心斗角,但是每个人都会背后议论每个人;他们不根据有钱与否评判你的人格,但所有有钱孩子都在一起玩儿;他们没有种族歧视,但是这个年级最核心的小团体里都是白人;他们不依靠成绩评判你,但大家都对成绩好的孩子报以某种敬佩之情;他们单纯,但他们在很多地方想的比中国人还多;学校里的男生中,基本上除了亚裔都有女朋友,但为什么在校园里见不到手拉手的情侣?我们说美国人喜欢好表现的孩子,但好表现就能交到朋友?在表现的覆盖之下,什么样的人格才是人家真正看重的?…… 美国到底什么样,我也很难说,但或许从SPS这五百多个孩子中,我们能看出些许端倪。美国教育不能单单用“自由”二字概括,美国孩子也不能用“单纯”二字形容。


这个国家很有意思,我就先从和美国孩子打交道说起吧。


立足

到美国的第一周,因为常和同学开玩笑讲笑话,我居然在年级里口口相传成为了一个“coolguy”,也几乎成了全校最popular的九年级学生,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出国前就听同学说,在美国交朋友有两种方法:nice和cool,我们还笑说到了之后只能走nice路线了,因为细想一下,咱中国孩子体育不强、人家又不看重学习成绩、咱能不能听懂人家说话还不一定,哪儿那么容易交朋友?所以估计只能靠逢人便笑的nice路线了。 结果没想到,到了之后,我这点儿英语不仅完全能应付和美国孩子的交流,而且居然他们对我的笑话还很感兴趣,大家评价我“很funny”;其实我也没讲什么高级笑话,很多都是从中国生搬过去的,但美国人居然还挺喜欢。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从未想过,自己出名不是靠学习成绩或是nice,而是靠funny,靠cool。第一周在SPS的社交生活打得我这个屌丝措手不及,谁想到我能在SPS成为一个coolguy?! 当然,出名就会有代价,靠嘴出名更会有代价,俗话说“祸从口出”嘛。在国内,我写写博客,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赞的骂的都有。在美国更是如此。一个中国孩子,话说多了,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待见。到后来,我说话还惹出了全校两个男生团体的骂战,这是后话。 这时候,一个中国大哥哥过来跟我说,funny要有度,否则以后人们就会把你当成小丑看待。我一想,还真是,或许被人当成小丑、说话没人重视,比不出名还差,这个局面真是太可怕了。大哥哥的话引起了我的警醒,于是,我在SPS过的第一周,以被人簇拥开始,以自己在房间中的警醒结束。我赶紧给父母打电话,又去找老师聊天,吸取各方意见;同时也去问一些关系较好的美国同学,听听他们的意见。最后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完全消失。于是,我每次都自己坐在食堂的角落里,也切断了与他人的任何交流,几乎与外界隔绝。这一周的冷处理,让我funny的劲头缓了下来,不过可惜的是,没有抓住最黄金的前两周时间结识同学。 现在想想,在美国的最先三个月,先不说学习,在社交上一定得明白美国人是什么规律。去美国前,我给自己定的适应期是一年,当时心想,一年能把语言、学习、同学交往适应好就不错了。结果没想到,第一周就适应得过于好了。这时候再怎么办,就要走修正主义路线,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和步伐。


反思

经此一役,我发现了在美国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反思。这优先于一切所谓和美国同学的交流、展现人格魅力、搞好学习成绩等。因为,如果不反思,就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境地。反思可以是自己反思,也可以是倾听他人点出自身问题,但无论怎样,都要随时随刻听取来自各方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中国大哥哥,他点出了我不应该太funny,更点醒了我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在过去三个月里,每天晚上我都会拿出一些时间发呆,反思自己的同时,也琢磨一下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现在想想,琢磨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在美国,身在异乡,独自一人,虽然非常渺小,但也容易自我膨胀;反思帮我认清自己,琢磨帮我认识别人。 到了美国,父母不在身边,遇到问题帮我出主意,也顶多是基于电话里的描述,多数事情还要自己扛、自己想。当然,到美国是学真本事,如果天天光想着人与人之间的这点儿事儿也不行。我的意思是,要在美国融入和适应,就要以异常清晰的头脑和思路进入其中。因为从我三个月经历的事情来看,在SPS这样的高中学习生活,绝非单纯的nice、cool或者开朗便可以的。美国孩子也不都是单纯小天使,问题会接踵而至,不思考,是不行的。我慢慢讲,或许大家就会理解了。


名声

在SPS,500多名学生,按照学校的官方宣传基调说,是一个intimatecommunity,关系紧密的社区。确实,今天发生一件事儿,明天全校就都会知道,速度甚至比这还快。大家都会谈论身边的人,那些有名的人,那些他们讨厌的人,还有那些他们喜欢的人,等等。在这个大环境下,“说小话”是很正常的,而名声也就成为了环境的产物,变得至关重要。你可以不去谈论别人,但肯定避免不了别人谈论你;你可以不传小道消息,但一定要知道人们在传的小道消息是什么;你可以对所谓名声好坏有自己的看法,但你一定要知道大家眼中,谁名声好谁名声坏,你自己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遇。不要自己推测或臆想,因为你再怎么自己想也没用,还不如去通过不同的消息源搞清楚形势。 到了一个新环境,我越发意识到两点的重要性:搞清这个环境的规则、搞清自己的位置。 基本上,我一开始时就没搞清楚很多规则。比如,在Facebook上,我一开始就like(赞)所有好友发的状态。我以为这是友好的表现,结果发现美国人根本不喜欢这样。在美国人眼中,like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赞”,而是代表着你站的队、你的立场、你跟的人。其实在一个社交网络上,美国人想的远比我们在QQ空间和人人网里多。这是后话。 虽然SPS是个很小的社区,只有500多人,但美国人的习惯就是谁都认识谁,不像在中国,我能认识几个班的同学就已经很多了,更不要提整个年级或整个学校了。人数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习惯。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这个体系的运转模式,并不是为了以后干什么,而是说不能两眼一抹黑。 修正主义路线下的自己 到美国是为了什么?为了学习。学习并不仅仅是数学英语,也有美国人这个群体。和他们打交道就需要按照他们的路数走,这时候我们多多少少会被改变。但具体对于我们自身改变多少、如何改变,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保持自己的本真,这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则。没必要说美国人爱听的内容,但完全可以按照美国人爱听的、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说;没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时不时想一想“我现在做的是不是对的”也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别忘了自己要什么、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对于那些美国孩子,没必要迎合,重要的是强大自己,让美国人服气。


价值观

这时候我又突然想到了当年在国内被炒得热火朝天的三个字:“价值观”。 很多人不把孩子送出国,说是因为“价值观没有成型”。那么好,我只能说,我在美国呆了三个月,我的价值观、世界观、家庭观、婚恋观,还有你能想到的任何观,都被颠覆了。我突然意识到人的价值观从没有定型一说,在另一个世界面前、在另一种生活方式面前,是多么脆弱。 为什么我们要出国旅游?因为我们要开阔眼界、我们要寻求一些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旅游回来时都会说:“人家国家真好”、“这真不一样”;而其实这时候,我们对于很多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已经改变了。说小了叫看法,说大了就是价值观。 人的一生观念都在改变,我的爷爷奶奶一直认为我出国是受苦,直到我前几天回去看他们,他们看到我长高了、身体变结实了、更开心了,他们才相信美国人没有“虐待”我,在帝国主义国家学习没什么不好。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观念尚在改变,更何况孩子。我要公开承认,走之前我的价值观没有定型,出去后我的价值观改变了,而且是往好的方向改变了。 如果说因为价值观没定型而出不了国,这是太可笑的理由,因为我从根本上质疑人的价值观是否定型。当然,那些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人是的。 那到底因为什么而限制了出国学习呢?除了各家的具体条件和情况外,主要就该是自理能力、学识积累、为人处事能力等等。而对于这些能力,我觉得是一个正常的十几岁青年已经应该具备的素质,而只要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能力,一个青年便可以在国外独立地生活;同时,反过来看,如果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能力,也便不是其他人的问题,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的问题了,而这更赖不上“价值观”三个字。


步入社会

国外并不可怕,除非一个人不想好好学习、只想整天游手好闲花老爸的钱,否则,他就肯定能学到知识、学到本事、变得更成熟。国外并不可怕,我都笑着、活着回来了,还有谁不能呢? 美国孩子也是十几岁出门,有的因为离家远,感恩节只好在学校附近的同学家中渡过。他们也没有父母陪伴,必须一个人独立地生活着;尽管大家会说和中国孩子的种种不同,但我觉得本质上都是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地方求学。学完三个月,看着我自己的改变,我被震惊了。回想三个月来我所经历的,我发现这和步入社会没有什么不同——也是和老师、保安、美国同学、中国同学、韩国同学等各种人打交道,也是一个人打理自己的生活。在美国生活是很磨炼人的,我无比感谢这个机会,因为这就相当于提前8年步入了社会,让我一个人去摸爬滚打、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

本文系转载,By 高tiger,个人微信公众号:少年Tiger漂流记,澳洲乐邦移民 诚意推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