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墨尔本失踪中国男子陈贤宁确认死亡!警方:无可疑

2018年07月05日 今日墨尔本


维州警方本周三向澳洲广播公司中文网证实,日前失踪的中国籍男子陈贤宁(音译,Xianning Chen)的尸体已经找到,死因没有可疑。


(图片来源:维州警方)


维州警方称,已经通知陈贤宁的家人。警方将向验尸官准备一份报告。


陈贤宁的英文名是Liam,现年21岁。维州警方表示,陈贤宁于6月25日在墨尔本失踪,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共场所,是在Flinders Lane,当时,陈贤宁穿着一件黑色夹克。


(图片来源:维州警方)


据悉,陈贤宁留有一头黑发,但时不时会将头发染成粉色。此前警方发布的寻人公告中称,陈贤宁有健康问题。因为其亲属表示,陈贤宁的身体不太好,所以他们非常担心他的安危。



陈贤宁去世的具体原因尚未得知,而他的意外离世,又让我们忍不住想起近年来遭遇不幸的一位位海外华人……


今年5月,失踪多日的墨尔本华人褚一苇遗体被发现,警方认为他的死因无可疑之处……


同为今年5月,纽约大学(NYU)的华人女生刘安吉被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


2018年3月5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大四中国留学生从12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8年1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华裔法律系学生Justin Cheng自杀


2017年12月,美国康奈尔大学21岁中国留学生田妙秀自杀


2017年12月6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王姓同学自杀


2017年10月,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在金门大桥自杀


2017年2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就读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在宿舍自杀身亡


2016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来自中国天津的留学生刘凯风在家中自杀身亡


2016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来自中国上海的留学生杨志辉自杀身亡


2016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小陆(音译)跳冰湖自杀


一个个惨痛的案例背后,是不容乐观的留学生心理问题。 据耶鲁大学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甚至还有统计显示,在美国各族裔的留学生中,华裔的自杀率最高。


然而,所有这些生命的付出,却并没有换来外界的理解。


芝加哥一所私立大学校董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向美国父母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选择: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耶鲁抑郁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开心?

结果,75%的家长宁愿他们的孩子在耶鲁抑郁。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可以慢慢平复情绪的困扰。


而每每有留学生自杀的消息传到网络上,看客们也往往是嘲讽居多:


留学生就是这样,日子过得太顺风顺水,所以遇到点事心理素质才这么差

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

我当年有同样的遭遇,我都挺过来了,说明根本没多大的事,为什么要去死呢

活该,谁让你们去跪舔洋大人!

真相并不简单

有研究者将中国留学生焦虑与抑郁的压力主要来源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

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中国留学生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对自己的高期望与面临的困难,便形成了剧烈的冲突。


自认无法获取导师认可

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经常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否措辞不当……


去年12月,中国留学生唐晓琳在美国金门大桥投水自杀。事后,调查小组发现唐晓琳的实验室工作量严重超标,她经常在深夜和周末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脾气暴躁和大喊大叫的事件频发,实验室成员在获得物质和资源方面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论……


而这一切,唐晓琳选择默默承担,最终,那根弦断了……


对父母的惭愧

这种惭愧往往来自经济的压力,也无比现实。很多中国留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的,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对于工薪阶层的孩子来说,这笔花费可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才换来的。无疑,这加大了孩子们的压力,他们恐惧失败。因为他们会焦虑:自己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海归并不算瞩目的月薪,似乎更加重了留学生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忧虑。


2012年1月10日,人们眼中品学兼优人缘极好开朗乐观的中国留学生杨某在美国持枪自杀,而事发后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根本看不出他有想自杀的迹象。


据警方调查了解,杨某曾在网络日记中写下“绝笔”,表示“如果可以不管家里再要钱,该有多好。如果还能让父母花上我的钱,该有多幸福。如果做不到后者,就争取做到前者吧”。想不到,他所谓“不管家里再要钱”的方式,竟是了结自己26岁的生命。


根据美国华文媒体报道,杨某曾在餐馆打工,因太辛苦而不干了,加上3年一直未毕业,人们猜测,杨某或因生存压力过大而自杀。


难以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那么,怎么办?

首先,你要明白,面对压力感到难过甚至抑郁是很正常的现象。

请把你的难过告诉信得过的人,分享快乐可以使快乐加倍,分担悲伤可以使悲伤减半,你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会有人理解你的难处;

如果你觉得这种辛苦已经影响到了身体的健康,那么请一定去医院检查,医生是你可以绝对相信和依赖的人;

如果可以,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室进行疏导,国外的心理室相比起国内的要专业很多,你的隐私也会受到很好的保护;

有空不妨出去运动,这永远都是放松的最好途径


其实,出国留学原本就是一场筚路蓝缕的征程。

背井离乡,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适应陌生的语言,不熟悉的食物,思维模式完全不同的社会和人群,繁重的课业……


当你想要后退寻找家的温暖,却发现父母亲友远在网络的另一头,宿舍/住所中只有冰冷的床和方便食品……


有那一瞬间,你确实会觉得,好累,好累……


我们不想说什么“你应该要坚强”“生活多美好,你为什么要放弃”


我们只想告诉你,面对生活和课业大魔王的重压,你觉得累,是很正常的事

你不需要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在朋友圈里树立一副阳光快乐的模样,那样只会让你更加辛苦。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乎你,他们不在乎你飞的高不高,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你,并不孤独


FZ

推广

请长按海报,备注“今日墨尔本”

Eddie可以提供更多优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