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今天,
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
这是日本侵华的开端!
此后14年浴血奋战终于换来山河无恙,
但这并不是结束。
战争刚刚过去,
便是举世瞩目的“东京大审判”,
这是对日本战犯欠下中华民族,
累累血债的清算!
只有将他们送上绞刑台,
一切才算是结束!
可那场审判的艰难超乎想象,
日本甲级战犯拒不认罪,
要想判这群侩子手死刑,
国际上的支持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可就在这困难重重中,
是他据理力争,替全中国人讨血债!
可他是民族英雄,却也是一个悲剧......
他,就是梅汝璈
1904年11月7日出生的他,
从贫穷山庄走出,
凭优异成绩走进清华,
又去美国留学,
先后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硕士,
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
毕业后,作为不可多得的法学专家,
他本可以留在美国,
可他却拒绝大律所的高薪,
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
于1929年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
任教于南开、西南联大、复旦等高校,
将自己满腹法学学识传给祖国桃李。
他常勉励学生:“我们必须‘明耻’,
耻中国的科技文化不如西方国家,
耻我们的大学,
现在还不如西方的大学,
那我们怎么做呢?
我们要奋发图强以雪耻!”
而没过多久,
这个雪耻的机会就来了。
1945年二战结束后,
国际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任命11位来自各国的法官,
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
但对国民政府来说,
派谁去参与审判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因为审判是参照英美法律开展,
而当时中国精通英美法的人才紧缺,
上哪去找这样一个人?
既能精通英美法,
又能担得起维护祖国利益的责任?
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时,
有一个人让众人眼前一亮,
而他正是梅汝璈。
东京大审判,他作为中国法官代表出席,
1946年3月19日来到东京后,
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的顾毓琇,
将一柄宝剑赠予他,
他接剑后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
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
顾毓琇马上说:
“你代表飘荡在天国的百万华人亡灵,
和依然惨淡生存的四万万国人,
到这侵略国来惩罚元凶祸首,
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
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慷慨激昂道:
“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行事,
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宝剑赠英雄,铁肩担道义,
清算血债,护国尊严,
这代表全中国的使命重如千斤,
而他遇到的阻难,是未曾预料到的。
第一次开庭预演就起了一次风波,
当时安排法官座次,
中国安排在美、英之后,
时刻把国格放心上的他立即抗议:
“我认为应按受降书的签字顺序,
那么中国应排在第二位。”
审判长对此不以为意:“老梅啊,
这是法庭,不是重演受降仪式,
何必对一个小小问题如此在意呢?”
而他却义正言辞道:
“这问题一点都不小,
何况真理只有深浅没有大小,
没有日本投降便没有今日审判,
按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座,顺理成章。”
之后在他力争之下,
中国被排在第二座次,
尊严是争来的,他让十国法官,
见识了中国人的不可小觑!
而为祖国争了一次第二,
他还要争一个第一!
当时审判席后,美国国旗插在第一位,
中国国旗插在第二位,
他认为这样不妥,再次向审判长提出:
“中国国旗应插在第一位。”
这下美国法官不乐意了,
十分傲慢地问:“凭什么?”
中美双方就此展开激烈争论,
最后他用流利英语大声道:
“中国人民,
因为日本法西斯分子的残暴,
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
为抗击日本侵略,
我国军民以伤亡逾3500万人的代价,
换来击毙击伤日军130多万,
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总数的70%!
中国不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
谁是主力?!”
美方理屈词穷,
最终中国国旗放在第一位,
美国国旗则移至第二位。
他用巨大勇气,
为祖国赢得尊严。
可这次审判,最艰难的是:
日本战犯欠中国人的血债,
到底能不能血偿?!
5月3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终于开庭了!
可罪行累累的日本战犯,
面对罄竹难书的血的事实,
竟异口同声说自己:“我无罪!”
这些战犯,拥有庞大的实力辩护律师,
销毁了大量侵华证据,
给审判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
要把这些战犯送上断头台困难极大,
取证不力或庭辩不利,
都将严重影响审判结果,
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这些罪犯逃之夭夭,
那中国三千万军民的血债,
四万万人的悲惨,由谁来还?!
以梅汝璈领导的中国代表团压力巨大!
而他铿锵有力的说:
“没办法就想办法,没证据就找证据!”
之后中国代表不眠不休,
从日本内阁千万份资料中寻找证据,
又寻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出庭作证,
还找来被关在苏联的末代皇帝溥仪!
当溥仪出现在法庭上,
东条英机的脸色终于变了,
中方搜寻有力罪证速度之快,资料之全,
让日方始料不及,
最终日本战犯终于全部认罪。
可他还不能松懈,
因为最艰巨的拉锯战打响了!
接下来法庭开始讨论量刑问题,
他一心要送日本战犯上绞刑架,
可当时国际并不主张死刑,
很多欧美报纸都预测死刑不可能执行。
并且11国法官,除了中、美、苏外,
其余8位法官都不赞成死刑!
印度法官“慈悲”为怀,
主张对所有战犯无罪释放;
审判长则主张将战犯流放荒岛;
欧洲几个国家因为本国已废除死刑,
更是主张判有期徒刑。
要想让日本战犯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难中至难,
但他仍据理力争,坚持判处战犯死刑。
他说:
“如果不做出令人信服的判决,
梅某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惟有蹈海一死,以谢国人!”
面对各国法官们的不支持,
他伏案足足一月,
奋笔疾书10多万字,
写下种种日军侵华罪行。
在当时多数不同意,
判处战犯死刑的多国法官会议上,
中国法官梅汝璈上演了,
一场场撼人心魄的法庭传奇。
他说:“日本军队抢劫、强奸、杀戮,
他们戕害了多少生命?
难道还不足以判处死刑吗?!”
他说:“如果法律不给日本、
不给这些战犯们最严厉的惩罚。
谁敢保证日本,
有一天不会再次挑起战争?
谁能保证日本,不会再侵略别的国家 ?
谁敢保证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
不会再次复活?!
在座哪位先生敢做出这样的保证?!”
......
声如洪钟,满腔义愤,
在座的法官们个个沉默不语,
最终,他艰难的扭转了整个审判局面!
从1946年到1948年11月12日,
这场世纪大审判,足足开庭了818次,
中国代表团,
最终将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
送上绞刑架!
以此告慰,
在战争中千千万万死难的国人冤魂!
“壮士”梅汝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个人得失,可以让,
国家利益,丝毫不让,
他尽展了作为中国人的风骨!
送上绞刑架的七名日本战犯
而他在忙着维护祖国尊严,
忙着为中国亡灵雪恨时,
国民政府在忙什么呢?
当时随着审判进行,
中国代表们发现,
国民政府对东京审判准备不足。
在庭审中,
参加法庭审判的中方人员只有17人,
(美国的代表团有70人,
日本光辩护律师也有数十人),
中方势单力薄人手不够,
而当时蒋介石正忙于打内战,
根本无暇顾及这边审讯工作。
可就在得不到国内政府支持的情况下,
梅汝璈还是打赢了!
这位慷慨激昂的中国大法官,
在远东军事法庭的一席话至今徘徊不去: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
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
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
但是,我相信,
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他全程参与了这次世纪审判,
功绩彪炳千古,可伴随着时光流逝,
他浓墨重彩的前半生辉煌落下帷幕,
接踵而来的,却是后半生的凄惶......
东京审判11位法官合影,一排右二梅汝璈
审判结束后,他对国民政府极其失望,
当国民政府得知审判结果,
想表彰在“东京审判”中,
给中国人长脸的他和检察官向哲浚时,
二人均选择了拒绝,
他还谢绝担任国民政府的司法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留在大陆的他,
被委任外交部顾问,
他本以为从此一展爱国抱负。
可是没想到,
新中国的法律建设基本照搬苏联,
学习英美专业的他渐渐无用武之地。
他每天能做的就是看看报纸,
原本轩昂的眉宇间尽满是落寞。
但他岂会甘于落后呢,
快50岁的他拿个小本子从头开始,
积极学习起俄语和研究苏俄法学,
以期有用之身不被搁置,
可惜时代使然,
他最终也未能得偿所愿!
1957年,疯狂扭曲的时代中,
他被降薪降级,当年堂堂国际大法官,
审判日本战犯的这样一位民族大功臣,
竟被说成罪人......
但他并不以为意,虽境遇坎坷,
可他更担忧的是国人居安而不思危,
所以他要把当年东京审判的故事写下,
以求警醒世人。
他一边被勒令去打扫厕所,一边写着:
《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
然而这本书却遭到指责,
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
'鼓吹战争报复'的罪名。
有人说:“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
和受关注的程度,
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中日关系紧张时,他便被人翻出来夸;
中日关系缓和时,
他便成为不合时宜之人被淡忘。
在那无休无止的检查中,
他写道:“我实际上,
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
1973年4月23日,不过68岁的他,
在无尽心酸中离开人世。
原本打算写60万字,
关于东京审判的书稿,
也才刚刚完成了1/3,
他就这样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走了......
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立下如此功劳的英雄,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祖国利益寸步不让,
民族尊严点滴必争,
铁肩担道义,豪情为中华!
今天2019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88周年,
勿忘英雄,铭记苦难,
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谢谢您的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