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这个标签,也让我焦躁不安
01
8月5号这天下午近2点时,RMIT在Facebook官方证实了在City校区80building(Steward St)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并说明City校区停课且将协助警察调查事件原因以及死者身份。
继而,RMIT 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之内,更新了事件实况并遗憾证实死者是RMIT本校学生。也在这24小时内,同校的学生也在RMIT Facebook 评论区表示愿逝者安息,还有不少同学表示太震惊致使心情复杂,也有同学评论希望大家尊重死者隐私,切莫猜测死因。
距离事件发生已过去两天了,逝者死因仍未公示,但RMIT发文鼓励学生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向学校寻求帮助,学校也提供了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再次表示对逝者感到惋惜并且希望尽力去帮助每一位在校读书有压力却难以排解的学生。
事件更进至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再次进入公众时讯中。距离年初1月澳洲新闻媒介公开的,墨大中国留学生Liu Zhikai因学业压力过重跳楼事件仅半年之久,悲剧再次发生。
焦虑和抑郁这两个词不再只是心情状态的陈述,也出现在医学病理中,焦虑症和抑郁症。
有来自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数据表明校园中有高比例学生正遭受来自学业竞争,社会关系等各种压力侵袭。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有着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症状。尤其挂着留学生标签的群体,不管是学业课业方面,或是经济问题上,或是社会对留学生偏见方面,留学生的压力真的只有同群体的人能感同身受,也因此,身为留学生的我们要更加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02
留学生这个标签,在大部分的留学圈外人眼里,附带着的是有钱多金,懒惰散漫和不务正业等形容词,于我们来说,这个标签附带的是熬夜作业,繁忙学业,孤独社交等等。
留学生们,为了更优质的教育,能被认可的学历,不远万里,离开父母,独自来到陌生的国家,城市,开启完全独立的新生活状态。
但生活里接触的,是独自解决各项繁琐事情的压力,巨额的开支花费这种无形的压力,偶尔被父母关切问候学习状态时的压力,繁复难念的课业压力。
而且,事件不分地域,全球的留学生群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近些年,因为心理问题跳楼自杀的留学生逐年增加。可外界还存在不少不公的声音对此现象妄加评论,甚至有时最后的那一根稻草就是身边亲近人的不理解。所以这样也直接造成大部分留学生会认为自己有抑郁情绪是羞耻的,更加不愿意去倾诉或者寻找外界帮助去解决心理问题。
但值得庆幸的是,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委员会对留学生心理健康开始高度重视,年初SBS报道并分析学生得知有心理问题所产生的耻辱感是导致大部分人未得到及时帮助的最重要因素。
于中国人来说,开口把自己秘密以及最脆弱的一面公布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委员会在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致力于把有抑郁情绪的学生那种耻辱感击碎再给予恰当的帮助。
除了外界机构,最能直接给予帮助的是同为留学生的我们。
当你自身出现不适的情绪
-请接受这样的自己,这不过是心情生病
-有了抑郁情绪并不羞耻,尽可能倾诉不愉快的情绪
-如果难以启齿,拉朋友作伴去完成想做的事情
当你发觉身边朋友陷入抑郁情绪
-多尝试站在他/她角度去理解情绪,倾听比劝说看开点更加有效
-陪伴他们出游,去放松心情,
陪伴和理解是最有效的精神药剂
-指导他们去接受外界专业人士的咨询,提醒看医生,有必要时督促服用药物帮助排解
03
当自身扛不住压力时,以下所提供的链接都是些学校或者保险公司所有的心理咨询平台。
-RMIT mental service: https://www.rmit.edu.au/students/support-and-facilities/student-support/counselling
-Melb Uni: https://services.unimelb.edu.au/counsel
-Monash: https://www.monash.edu/health/counselling
-OSHC: https://www.studymelbourne.vic.gov.au/help-and-support/oshc-and-seeking-help-from-a-psychologist
心理不适常常也会伴随身体乏力,在外如若感受任何不适反应,记得拨通紧急电话(000)并说明自己寻求Ambulance医疗帮助。
小编在这里也提倡大家出行玩乐一定要注意自身财产和生命安全问题。携伴出行并告知地理位置,保持通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