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决定孩子未来?
英国约克大学教育部的Sophie von Stumm在科学杂志《发展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令不少家长们感到震惊!
当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做择校策略时,这位教授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和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他在学校的成绩表现。
决定孩子学校表现的两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调查了5000多名英国90后在7岁、11岁、14岁和16岁学校的学生学习记录,分析了每个同学在不同年级的考试成绩,并采集了他们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收入等数据。
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两个决定孩子出生后教育成就的指标就是父母社会经济地位(SES)以及DNA。
而某种程度上,家境的作用要高于基因。
基因和家庭背景对于孩子在7、11、14、16岁时学术成就的相关性表现具体如下所示:
同时拥有高智商DNA和高社会经济地位背景的孩子,天生就拥有巨大的优势,77%的人上了大学;
那些不够聪明、家里条件又不够好的学生们,只有21%的人上了大学。
那些家庭背景低、但继承了父母高智商的孩子们,有47%的人上了大学;
而出生在家境富裕、长辈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即使基因不够优秀,但仍有62%的人进入大学。
英国约克大学教育部的Sophie von Stumm这样说道:
“基因是先天条件,家境是后天条件,这两方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都非常大。”
“好基因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增加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机会,但那也比不过那些家境好、智力水平不如他们的孩子(指考上大学的机率)。”
她说:“虽然这个研究结果是基于数据统计得出的,但它确实说明了,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家境条件的不同,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你出生于哪里对你的学业影响非常大。”
暗含的残忍规则
美国一项研究也发现,孩子的父母高学历、高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校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出身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
这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顶级私立学校申请所要求的的招生规则,甚至会留时间和家长进行单独交流,这实际上就是在变相看学生家庭背景。
西方名校所制订的招生标准当中,更有利于社会精英阶层,最为典型的是对校友子女的录取照顾,这也是为何会有“一代藤校,代代藤校”的说法。
如果说笔试测量的是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商,那么面试就是衡量孩子的天赋和综合素养。
而且面试则相对主观一点,往往依赖于当天面试学生留下的印象进行打分。很多私校都在强调,通过面试只是简单了解一下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否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但其实说白一点就是想筛选“优质”的家庭。
众所周知,学生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后天的学习能力更是参差不齐。而通常高学历背景的父母,其孩子能力更强;有足够资源和财力的家长,其孩子更多才多艺,且充满自信。
这些面试官,可以很轻易地从孩子的临场表现里,判断出家长的教养能力、教育理念,家庭的资源层次和愿意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从而判断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学生。
可能对于身为家长的我们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其实站在校方的角度就不难理解了。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基础设施更为豪华、教育更为先进、教师团队更为优秀、又能提供更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顶级的学校上学。
作为一所私校,想要实现家长的这些愿望,他们只能竭力获取更充足的资源。而资源来自哪里呢?除了政府的部分资助,更多的要从家长那里获取。
基本上筛选出这些优质家庭的后代,就能确保学校优秀的教育结果,更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声誉,吸引更优的生源。这样很明显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圈!
家庭作用
既然,基因和家庭背景决定孩子的未来,难道普通人就没有出路吗?
首先这个研究仅针对18岁以下的孩子,衡量的主要是学校成绩。其实学校的学术成就与人生未来发展并没有绝对的关联。虽然基因和家庭背景我们无法选择,但其他因素却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业成功就产生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很多高社会地位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获得了家庭熏陶,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对自己有高标注严格要求。
比如北京的一位状元曾这样说道:“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都是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的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除了家庭条件的优越性,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成长发展中才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2019级的清华大学生林万栋,出生在云南省一个贫困地区,以713分考取了清华大学。即便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仍在工地上背沙子。
当别人问他累不累时,他说道:
“自己有什么好累的,妈妈在辛苦,她在工地上已经干了两年半,三十个月,我才干了一个月,妈妈流下的汗水是我的三十倍,其实最近我很开心,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了,以后,由我来努力,让他们幸福。”
虽然家里没有给他优越的生活条件,却教会了他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使得他能够在数以万计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德国一位专家这样说道:
教育就是榜样。教育孩子根本用不着父母耳提面命,而是,生活给他们看。他们看到了什么,就会潜移默化成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
一流的家庭教育,培养卓越的孩子,即社会精英。二流家庭教育培养优秀的孩子,即社会白领。三流的家庭教育培养的是普通孩子,即社会蓝领。
这使得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教育诉求是不一样的:
上流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要求更高,但学校重要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也更低。因为他们为孩子选择教育的多样性更多,更广,“容错率”也更高,更强调的是传承与其阶级地位相匹配的观念和格局。
在中产阶级的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子女的学习效果是第一位的,认为教育要以能提升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除了学习和考试成绩以外,他们更追求个性教育,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毕竟这是影响他们未来能否实现超越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对于缺少机会的孩子来说,学校教育是他们实现出人头地的最好通道,勤奋学习,获得高分,在考试选拔中获得生存。
但教育孩子就像盖房子。家庭教育是房子的地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房子的框架,自我教育决定房子的高度,也是孩子改变的根本。
欢迎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私校小姐姐或者公校小姐姐,加入澳洲中学咨询群或者澳洲留学生家长交流群,和家长们进行交流。
又或者加入澳洲私校群、澳洲公校群、澳洲中学资料分享群、墨尔本私校群、墨尔本公校群、澳洲中小学物资团购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