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只要在纽约坐过地铁的孩儿们都会有一个深深的烦恼,那就是网络信号无法覆盖,手机在城市地底下穿梭的时候永远显示No Service,这两个字成功阻止了我的各种“刷”。那个时刻,呆若木鸡的我觉得一秒如同万年。这太不合理了,强烈建议MTA建立Wi-Fi网点。
好了孩子,梦该醒醒了。
纽约地铁总局回应:经费不够,抗议无效,我有一票否决权。
上天路途千千万,为何只选这一条,既然没有Wi-Fi,那我看书可好?
当然!我会举双手双脚赞同。
那么接下来,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的勤奋青年们在纽约地铁里读书,难道就是因为没信号吗?
这个总结我很不满意,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1
在说纽约地铁阅读现象之前
先说说咱们中国的阅读现象
在北京地铁里穿梭了5年,我发现:看手机,刷微信微博的天朝人民确实众多,虽然偶尔看到有人抱着书,可真是零星半点,少之又少。
但是天朝人民也给出了回应,因为我们地铁挤,我脑袋都挤方了,又岂能容下一本小书书的位置?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理解的,不算借口,只算众多地铁现象的一种。
但是,有明确数据表明,中国是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的国家,每年人均不到0.7本。而对于这个数据,我也只能自省承认,无法再找到合理的理由来否认了。
悲伤脸。
有人总结了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原因
1. 国民文化素质偏低;
2. 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3. 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
4. 好书越来越少。
对于这四点原因,虽然看上去高端大气有总结,但是部分我是不赞同的。
首先,国民文化素质偏低绝不是不爱读书的原因,这不是个先行条件。相反的,是因为国民不爱读书,所以文化素质才会偏低的。想想是不是这个逻辑?
第二,阅读的确是有阅读习惯的。我们的教育虽然有课本,课本也算是一种阅读,但是却没有朝着兴趣和习惯上培养。儿时的我们甚至会觉得读课本是一种痛苦,或者老师不教的就绝对不读。这样反而抹杀了潜在的阅读兴趣。
第三,应试教育怒吼“这黑锅我们不背”,这不公平。如果说是应试教育占用了时间和精力,那孩子们怎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奥数奥英样样拿奖,Dota LOL天天称霸呢?这明明是应试教育以外的惊喜啊,这样推算的话,应试教育并没有占用完所有的时间,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去花时间培养阅读习惯。
第四,放屁!世界之大,我们能看到最优秀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汇聚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各国的文学,各种权威网站的书单推荐(例如亚马逊,纽约时报,纽约客等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推荐书)等等,要想把各种类型的书都精读简直是妄想。好书多到读不完,竟然还有这种理由,眼光短浅,就别怪我爆粗口了。
关于“不阅读”的现象还有一个怪圈思维
地铁阅读 = 装逼
这让我想到了还在我读小学时候的一个现象,大概是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我们总是认为在街上戴耳机用来听音乐,或者打电话的人都是在高傲的装逼,总觉得那对耳机里肯定安静得一丝声音都没有,耳机另一端的插头说不定插在了手掌间,毫无电流传输。
这个想法和我们现在觉得在地铁里拿着Kindle或者书的人一定是在装逼的思维不谋而合。
这种现象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开过眼界造成的(不是开眼角啊)。
因为自己不阅读而去嘲笑和怀疑别人阅读的人,都是臭流氓!
2
在纽约学会地铁看书后的过程和感悟
对于纽约人来说,阅读是一种习惯。尤其是每天把1-3小时花在路上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利用那个时间阅读是再好不过了。
刚毕业的我也加入了朝九晚五上班大军的组织,现在工作了也有三四个月了。我承认刚开始我是没有在地铁阅读的习惯,虽然两年前就买了Kindle Paper White,但是打开的次数却少得可怜,放在家里几个月没电了都不知道。
在坐了几个月纽约地铁之后,我受到了周围的人各种阅读的行为的激励。其实是突然想到了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竟然比你还努力。
因为我坐的是NJ Tansit,一进车厢走一走就发现大家都在读书,方式各异,于是乎我又想起了桌角垫高的Kindle。刚开始只是突然好奇想试试,看到身边的人在阅读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来读一读,就这样每周五天的坚持,让我形成了阅读的好习惯,现在只要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我就一定会看书。
另外,阅读的内容也得是我感兴趣的和难度适合的。因为我比较倾向于读英文原著,所以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可以太难和太专业,这样不仅读来痛苦,也没兴趣坚持。
我现在读的是《Alibaba,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文字简洁生动,内容也是我熟悉的,所以读起来还算津津有味,有所思考。在利用一周五天的通勤时间阅读后,Kindle显示我已经阅读了30%,以此推算一个月里只占用通勤时间,就可以阅读完一本书了。
3
看电子书还是看纸质书?
看Kindle版还是手机版?
关于这一点,只有一个原则:怎么开心,怎么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有的人不摸到纸质书就不舒服,有的人却喜欢Kindle的轻便,这些都可以,并无什么争论之处。不要因为阅读方式的不舒服不习惯而抹杀了阅读兴趣,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好啦,正经完了之后当然就是福利了。悄悄说一句:其实在地铁看书也有看跑偏了的,我就笑笑不说话。
4
地铁里看书的帅哥
有个Instagram账号专门po在纽约地铁上读书的帅哥的照片,才发了几张照片就吸引了大量粉丝,接着马上就火了,中文名翻译为“热辣帅哥在阅读”(ID: hotdudesreading),果然名不虚传,这年头看书的都是帅哥。
他们是这样勾引人的:
对于这种行为我只想说一句:请问他们都在几号线啊?我们顺路,顺路... ...
5
歪,911吗?我要举报!
有人在地铁里看小黄书。
有图为证。咳咳,以下内容请在未满十八岁成年人的陪同下阅读。文中书本,出现的部分作者名是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以下内容来自“蝉创意”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
1.成功励志类
成功励志类书籍是人生的加油站,帮助你跟着地铁一起前进,当你在地铁上看成功学的书时,就是在向这个世界宣告你的人生信念:不努力就去屎咯。
▼帮你笑傲职场
▼让你战胜心魔
▼助你家庭幸福
2. 文学传记类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但是当你在地铁里专注地看这些人物传记时,能让你知道得失的不只是书上的伟人,还有你身边的小偷。
▼奋斗从孩子抓起
▼基友从孩子做起
▼不管什么都要从孩子干起
▼不仅教你做人,还教你做死人
3. 社会科学类
走出学校后你们还看过几本真正能学到知识的书?对这个社会做出过什么贡献?在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就像一袋垃圾的时候,赶紧来一吨社会科学类书籍。
▼这是社会
▼ 这是科学
▼ 知识丰富
▼ 政治正确
4. 保健养生类
想想一到办公室就要坐十二个小时,还不赶紧在地铁上学习下怎么续命?
▼横向对比
▼纵向学习
▼然后进行实践
5. 休闲娱乐类
我觉得你们不想听我介绍了,但休闲娱乐类的书是真的好看的。
▼这俩作者信得过
▼书籍简介信得过
▼书名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这不是涂色书,这是色书
▼有人悄悄记下了电话!
你以为真的有人在地铁看了这样的书吗?
其实是美国的喜剧演员Scott Rogowsky做的一个实验,把一些不堪入目的书带上地铁看时周围的群众是什么反应,然后制作成视频上传到youtube。
下图是他的推特,大家不妨上去看看哦。
作者:鲜鲜、蝉创意
编辑:张小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微信公众号在纽约不在美国(ID:NYCnotUS),蝉创意(ID:chanchuangy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在欧美国家,读书、交友的那些事
后台回复关键词阅读
阅读 | 在欧洲,传说中的全民阅读是怎样一种氛围?
巴黎地铁 | 我在巴黎逃票被抓了,这就是生活
聊天 | 才跟英国人聊了五分钟,我就知道了他们祖宗十八代
克利夫兰 | 在全美最悲剧的城市留学,我居然活着毕业了
合租 | 你的Ta在国外跟异性合租,你懵逼了没?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