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诸如“忙碌”和“枯燥”这类措辞的使用已经习以为常。当然,它们确实是让人感觉很好的有力名词,但这些词实际上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经常使用此类用语的人往往主张破晓之前就起床工作,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闲。那么,这是他们生活应有的样子吗?如果是的话,那这是真正的成功之路吗?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值得拥有的东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唾手可得,所以,如果你想成功,努力工作绝对是一个先决条件。但是,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工作真的会让您越来越成功吗?就个人而言,我仍然对这一做法持怀疑态度,因为真正重要的不是看你忙碌了多久时间,而是看你在这些时间投入了什么。
与此相反,众多跨国组织、学术机构和政府的数十年的广泛研究表明,长时间工作实际上可能会导致生产力下降、关系问题、健康状况恶化和早期职业倦怠。这项研究富有洞见,而且科学证据非常具有说服力。
科学还表明,对一个人有效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未必有效。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成功的人都是早起的人,但也有很多成功人士并非如此。我们的DNA决定了我们是一只百灵鸟还是一只猫头鹰,我们的睡眠模式有近50%是由基因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睡眠类型,它是无数物理过程中潜在昼夜节律的行为表现。我们的睡眠类型是我们的“硬连线”。它决定了我们的生物钟,虽然不是不可能调节,但难乎其难。
比起把注意力放在早起上,也许我们应当放在获得更好的睡眠上,研究表明,我们睡眠不足时,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力这三个方面都明显恶化。那么长时间工作该怎么办?不幸的是,这不是我们必须要控制的东西,生意的本质也是如此。
我认为,照目前看来,我们的工作时间已够长,也够努力,又何必去拼了命地工作呢。如果我们真的决定打“长期战”,我们就必须要努力工作、全力以赴,但是我们也应该谨防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精疲力竭。
罕有证据能够证明工作时间的延长与生产力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有趣的是,在北欧多数国家每周工作超过48小时是非法的。事实上,瑞典目前正在试行一周工作30小时。
谈到工作时间这个问题,实际上即使像谷歌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也花了大量资金研究是否工作时间更长意味着生产力下降。
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在把行为和习惯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时,必须有所取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也许是时候采取更具形态学的方法了,看看我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时间,让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
往期精选
(温馨提示:回复以下橙色文字即可阅读相关信息)
协会简介 | 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协会简介
会员级别 |IPA AU会员级别介绍
会员权益 | IPA AU会员权益介绍
申请材料 | 申请成为IPA AU会员所需材料清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