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述:陈九霖 约瑟投资董事长、正和岛岛邻
编 辑:杨羽婷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世界知名的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说,成功的捷径在于模仿别人。但可以模仿的成功人士很多,模仿谁才是最合适的呢?其实,模仿最好是模仿一个群体,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成功的必然性,减少个人成功的偶然性。
如果让我选模仿一个群体,我会选以色列人。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著作《创业的国度》,就是从企业家精神、文化环境、历史渊源、政策因素等方面,详实地讲述了以色列人到底是怎么创造经济奇迹,创造伟大的国度的,非常值得国内的创业者、企业家、教育界人士、政府部门学习借鉴。
即使这个国家被炸掉,以色列人还会创造奇迹
巴菲特的第一笔海外投资,不是给其他任何一个风险贴水较低、社会较为安定的国家,而是给以色列,也不是小小地投一笔就算了,而是一下子投了45亿美元。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在投资之前,还有人提醒过巴菲特:投资这个国家的风险很大。因为这个国家四面都是敌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都在背井离乡、流浪他乡,这个国家内部也是由分裂的七十多个民族组成......
但巴菲特没听,反而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坚信,风险不能从某一个角度看,至少不能从这样的角度看,而要有公允的综合评估。于是,巴菲特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综合评估:
“即使哪天周边国家的飞机导弹将以他们的工厂炸掉了,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以色列人在,他们一定能够再创造奇迹。”
以色列是一个能够在战火中不断创造奇迹的国家。以色列人无法叫停纷纷扰扰的战争、冲突,但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执行力,能够在混乱的环境中坚持和保证日常生活和工作按计划进行,令人佩服。这里就有个故事: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伊拉克的战机在以色列的上空飞过,不知道会不会散发化学气体的导弹马上要射落下来了,正在和美国商业伙伴开视频会的以色列人,给对方说稍等一下,“咚咚咚”就跑到地下室去取防毒面具,戴上了,又继续和美国商业伙伴开会。
可以说,以色列人是任性、随意的,一方面看起来不够珍爱生命,为了工作敢冒大危险,另一方面,创业是可以任由个人意志随性发挥,可以百折不挠地顺着个人理念,向着理想和目标去努力的。
这种随意的态度、任性的作为,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如果做到了,哪里还有不成功的道理?
“最谨慎的方式,就是放胆一试”
前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讲过这样一句话:“最谨慎的方式,就是放胆一试”。这正表现了以色列有鼓励人们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大胆创业的环境氛围。
试想象:一个创业者能和总统先生直接对话,给总统先生说,他想搞新能源汽车,但是很多专家不会,搞不下去,他觉得自己会,应该怎么怎么弄,总统听了,就支持这个创业者按他的想法去做,后来真的成功了。
同时,只要有来自于市场的资金投资了一个创业团队,那么,以色列的政府就会1:1跟投,而且不计较得失回报——如果这个创业项目成功了,有回报了,再慢慢给政府适当的股份回报,如果失败了,政府也不会找他们要一分钱。
这些事情发生在以色列是允许、可能的,但能发生在其他国家吗?为什么就不能发生在其他国家呢?如果实在不能,那我觉得还是文化、制度、环境的区别。
新加坡和以色列还有些相似,实行了移民政策和义务兵役制。但以色列这样一个2008年人口比北京朝阳区、海淀区人口总和还少的小国家,却有许多公司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比欧洲的总和还多,比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的总和还多;新加坡则在2008年以前,还没诞生多少知名大企业,连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都没有。
总结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以色列能够鼓励大胆尝试,包容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对失败者嗤之以鼻,会表示理解,会再次支持创业者去尝试,而新加坡正是它的反面,不允许失败,不包容失败。
所以,战火纷飞但拥有包容文化的以色列,显然比社会稳定但束缚手脚的新加坡,更受创业者和企业家喜爱,也更适合创造培育伟大的商业奇迹。
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言:我宁可面对以色列的问题,主要是那些烦人的财政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也不要面对新加坡的文化束缚问题。
企业家该向以色列人学什么?
严格来说,我也算在新加坡创业失败过的人。
1997年,我曾带21.9万美元到新加坡,替在中国航油公司还清债务,所剩无几了,用7年时间将公司起死回生,创造出辉煌,让公司成功上市,令公司净资产增长852倍,市值增长5022倍。
但就在我达到这样的高度,准备冲向更高的山峰的时候,在阴沟里翻了船,一场石油价格风波将我一下子从天堂打到了地狱,我因为一次贸易的亏损落难,并入狱1035天。
在我被羁押期间,我的母亲中风、去世,我却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没能亲自给她料理丧事。其中的痛苦,难以忍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无法弥补对母亲的亏欠,只能跪在她坟前,请求她原谅我。
出狱后,我曾到另一家央企任职,2012年5月从央企出来创办投资公司。我现在的公司也办得不错,算是成功创业了。《博客天下》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将我和褚时健褚老进行对比,发现我们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在国有企业干过,都成功过,后来也都坐过牢,再后来还都东山再起过。
老实说,我和褚老确实都是非常倔强和坚韧的人。创业者或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有韧性,不怕困难,能够从失败中崛起。以色列民族因为遭受过许多苦难,也炼就了这样一种性格特点,才能成为了一个非常坚强的民族。
不说更久远的,就是在前苏联时期,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希特勒就下达过命令,杀掉了约600万犹太人。在纳粹德国灭亡后,斯大林也曾准备将苏联的近500万犹太人流放到天寒地冻,人几乎无法生存下去的西伯利亚。当时火车都备好了,很快就执行了,结果斯大林逝世了,这无数的犹太人才幸运地留下来了。
除此之外,整个欧洲都有反犹的历史。二战期间,德法两国交战,有个法国人在纸篓里捡到一张纸条,说有人给德国人告密,结果法国人第一时间怀疑是一个已经归化到法国的犹太人,把这个犹太人给抓了。英国也曾打压犹太人。
犹太人即使流浪到了美国,也曾遭美国拒绝。好在犹太人到中国上海的时候,上海人接待了他们。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我们国家的是以色列人。中国人对以色列人有很多非议,但以色列人偏爱中国。
但就是这么一个受尽苦难的民族,在遭遇无数次大灾难后都还能生存下来,到哪儿都能创业,到哪儿都能赚很多钱。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样?这是我们想要知道的。
全世界读书最多的国度,人均每年读书64本
克服痛苦、绝望的心理,有三个小诀窍:运动、睡觉和读书。在狱中的1035天,我每天坚持做这三件事情,才得以比较顺利地渡过狱中的艰难时刻。而且,当时读的一些书,在我出狱后,也帮助我寻找和开拓新天地。
在我看来,读书、求知,并能将知识学以致用,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以及整个民族的命运。以色列人很爱读书,将读书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将书读活,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也由此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据说,以色列的教育理念和制度也非常独特。学校似乎就是为企业、社会服务的。在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中,有许多都能够和企业、组织和社会相融合。这一点,就比国内做得好。
从个人的角度讲,以色列人从小就有爱读书的习惯。以色利孩子的父母,会将涂上蜂蜜的《圣经》拿给他们的孩子舔,从而让以色列的孩子从小有这个意识:书是能带给他们蜜的。这和中国的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样,都说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另一个说明以色列人爱书的例子是,死去的以色列人,唯一的随葬品就是书。因为以色列人认为,人都有灵魂,以色列人的灵魂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读书。以色列人到底有多爱读书,也就可想而知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会读64本书。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只能够读5本,甚至有37%的人每年读书不到2本。韩国、日本和美国比中国多很多,分别是11本、40本和50本,但也还是比不上以色列。
除了读书,以色列人也喜欢旅游。但和许多只会拍照、购物的旅游达人不同,以色列人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去观察这个地方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有什么特质,他们的文化、制度和创业精神又是怎样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本质上都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手段。以色列这样一个爱学习、求进步的民族,没有理由不比别人聪明,没有理由不比别人强大。
结语
商场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全球的财富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的财富又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犹太人的人口比例在美国还不足3%。我们无法忽视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民族。
他们当中有个人叫卡尔·马克思,凭一本《资本论》改变了整个世界;有个人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明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有个人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就是在斯大林时代,有一次24个常委中有16名都是犹太人。
他们历经苦难却无比坚韧,他们爱读书,看起来比普通人更懂得持续的学习能力比名牌大学的学历更重要,他们还任性创业,即使陷入战争也泰然处之,从容自若地发展他们商业活动......
本文源自陈九霖在总裁读书会上的分享,正和岛作为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澳洲暴走早报】澳洲政府将增加和延长打工度假签证,缓解偏远地区人力资源短缺!悉尼和墨尔本边缘地区写字楼市场快速崛起!
【澳洲暴走早报】射击活动为澳洲经济创收24亿澳元!澳洲住房短缺,老年人遭受冲击!莫里森总理敦促银行继续保持对市场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