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新州电网百亿华资案黄了:澳洲“恐中症”何时休?

2016年08月12日 澳大利亚联合时报



导语:最近,中国主流媒体新华社针对澳洲决定阻止华资百亿的Ausgrid收购案的行为发表了严厉的回应。澳洲对于中国投资的态度为何如此反复无常?



昨天,新华社作者Luo Jun撰写了一篇评论,称“恐中症”阻碍了有利发展的双赢投资合作。澳媒认为该评论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批评澳洲患有“恐中症”和偏执妄想。




澳媒认为该评论开篇基调就非常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由于中国的急速发展,巨量人口和独特文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在国际的角色和作用格外关心是可以理解的。” 澳媒记者接下来是如此解读这篇评论的:“这篇文章接下来警告道,对于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偏见会培养一种‘有毒的心态’,进而导致'恐中症'发作阻碍双赢合作。”

换句话说,这篇评论在控诉澳洲对华禁售的作为阻碍了两个国家的发展。

最近,澳洲政府拒绝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于澳洲最大的电力系统Ausgrid项目的投标案。财长莫里森强调“国家安全”是推动这项决定的重要因素,但拒绝谈论细节。

他对ABC说:“Ausgrid的服务范围包括电力和通讯业务,对象不仅有商业机构还有政府机构,国家的安全这个因素我们不是针对特定国家,而是考虑交易的结构和资产性质。这间屋里唯一一个能获知问题答案的就是我,我是这屋子里对国家最安全的人。”




新华社评论则严厉地反驳了财长的解释,并称这种对于国家安全的恐惧是可笑的。 Jun写道:“暗示中国居心叵测试图绑架澳洲国家电网系统的想法是荒谬可笑的,因为国际社会都认同这样一个点:商业诚信对于任何企业活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Jun继续强调中国的投资对于参与各方都是有利的,“这不是中澳的零和游戏,也不是中英的,因为双方都是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评论在结尾处再次强调澳洲政府这种四处散布中国恐怖论和偏执妄想的表现是危险的。“那些对于中国投资的偏见正变成阻碍合作成果的真实问题。在重重障碍后隐藏的是危险的’恐中症‘,这需要大家开诚布公的沟通与客观平等的视角来审视。”




财长的表态似乎对新州政府而言是个挫折,但新州财长Gladys Berejiklian对此决定轻描淡写,他说:“这是极有价值的资产,所以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涌现了如此多的竞标者。当时联邦政府已经给符合条件的竞标者给出了意见。所以在后续的推进中情况是相似的。”

昨天前外长Bob Carr控诉政府此举是向“仇外心理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巫师夜会”所做的重大的政策牺牲。“财长是为了参议院的经济民粹主义牺牲了新州的预算,就业的健康指数和基建的投资。”他补充到。




今天早上在ABC的广播中,财长莫里森直接摒弃前外长的观点,称其为“毫无意义”。同时,自由党的高级部长们拒绝承认这是一场由仇外心理促成的决定。

今早,国防工业部部长Christopher Pyne对九号台说道:“这和对象是不是中国没什么关系,是美国也好英国也罢,这不是根据竞标者的种族所做的决定,而是从国安角度考虑出发的。”

同样的,财政部长Mathias Cormann告诉天空新闻说,他认为如果竞标者是美国或者英国,那么结果也还是一样的。

澳洲是对于国安问题特别谨慎呢,还是对于中国有别样的恐惧情节?回顾过去失利的中澳并购,也许可以一窥端倪。不能不提的首先就是力拓案。

力拓案
2009年轰动一时的中铝力拓195亿美元注资案的失败,已经被当成了中国国际化的一次标杆性挫折。




2009年六月,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今年2月12日的195亿美元对中铝的交易推荐,同时,与同为澳大利亚矿商的必和必拓(BHP)就合资经营西澳铁矿石生产项目签署非约束性协议,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此举不仅让中铝非常失望,更是让国人迅速扩张的脚步一顿。




业界纷纷指责力拓过河拆桥,力拓董事会主席杜立石将“功劳”悉数放到金融市场好转“身上”。他表示:“自今年2月初我们公布与中铝的交易以来,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由此产生了以下两点影响:第一,使得与中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第二,使得我们有资格提出更符合我们利益、更具吸引力的交易条款。” 

自中铝宣布注资力拓195亿美元方案后中铝已就本交易完成了21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并已陆续获得了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未曾想到功亏一篑。




虽然力拓极力否认政治因素,但究其原因恐为如下几点:大宗商品的反弹壮胆,对于中国政府控制的忧虑和澳洲本身对于铁矿石的严格控制,都导致了这次合作以失败告终。当时中国冶金矿山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关人士就认为:这一交易之所以“黄”了,有多种原因,而中国企业本身的做法值得反思,是“中国找矿太张扬”。 

据介绍,在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后,大批企业蜂拥而入澳大利亚,使得对方资源显得颇为紧俏。而中国企业却显然没有章法。这样张扬的收购,引起澳大利亚各方关注,从而成为导致这一重要交易失败的原因之一。该人士说,如果悄然入股,说不定早已成功。

Kidman农地收购案
在那之后,在蹒跚中前进的中澳并购总是话题不断。最近同样闹得沸沸扬扬的当属Kidman农地收购案。

基德曼公司(Kidman Co.)自去年四月在企业咨询服务方安永(EY)协助下将超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比利时国土面积两倍的牧牛地产,及18.5万头肉牛资产推入市场销售,正式竞标于去年底结束。据称安永当时曾向入围的外国竞标者保证,不会再接受任何方面的要约,自此关闭“数据室”。




但在政府施压下基德曼家族于今年三月被迫允许晚到的澳洲竞标者查看公司机密财务信息。尽调通道重启之后吸引了十多家富有的本地个人投资者及集团前来。早前抱怨未能获取基德曼财务数据的Lindsay Fox家族集团也在其中,该家族去年落败后一直向堪培拉的政客进行游说。

此番“食言”虽属无奈但亦激怒了入围的三家外资集团(据称分别是中国、香港与加拿大财团)。销售规则的不断变化、政治力量的干预让交易变得冗长拖沓十分复杂,参与者的耐心正在减少。有着61位家庭成员的基德曼家族亦对于重启竞标程序感到愤怒,他们认为这将导致资产销售进一步延迟,更具政治争议,引发更多舆论关注。



 
去年11月澳财长莫里森以所涉农业土地面积过大,且Woomera导弹测试军事敏感区处于Anna Creek牧场内为由,基于国家利益考虑拒绝基德曼将资产出售给一中国买家。Anna Creek牧场将单独出售,并未纳入最近一轮竞标中。

基德曼资产销售案给特恩布尔政府带来严峻考验。所涉农地资产面积如此之大,而决断时间距今年联邦大选如此之近,意味着联盟党政府在批准收购案时必须审慎有加。
 
有评论人士告诫称,如果再次阻止外国人收购,尤其是中国投资人,澳政府将会受到商界的批评和指责,认为属于排外主义,传递出澳大利亚并不对商业开放,不欢迎外资入驻急需资本的农业领域的负面信号。而在获得理想报价却被政府否决后,心灰意冷之余基德曼家族或被迫收回资产销售计划,等待政治尘埃落定。




之前莫里森批准将澳最大乳业农场塔州的Van Diemen’s Land Co(VDL)出售给中资公司Moon Lake后,就面临越来越强烈的公众压力,要求政府不要再向外国人出售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面积农业土地。
 
澳大利亚食品行业最具声望的企业高管之一——百嘉奶酪(Bega Cheese)董事会执行主席Barry Irvin参加一场农商论坛时提到,有太多关于中国投资的讨论最终流于排外主义。VDL原本近年来就为外资所有,但目前媒体和评论人士面对农业领域外资交易动辄警钟大作。
 

他认为,FIRB正被不公平地用作“排外主义武器”,延迟或阻止中国对澳洲农业领域的投资。


之前莫里森财长在评论VDL收购案审批决议时曾表示,如果政府开始出手挑选中标者,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会吓跑外国投资人。可再对比如今莫里森对于中国国家电网集团的投资动作所持的态度,可见政策之反复无常。

特别是现在全球保护主义与地方主义盛行,当政府面对日渐汹涌的民意,推波助澜的媒体,诡谲政治资本利益重重纠葛之时,中国的对外未来投资之路恐怕会更为艰辛。



来自:news.com.au/ 新浪财经/ 新华网/ 京华时报/ 澳华财经在线

作者:Gavin Fernando等

编译:若曦_联合时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