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从泰国进口的乳胶枕上起身,用意大利牙膏刷完牙,端起丹麦制造的咖啡杯,泡上一杯马来西亚咖啡……
这种“全球化”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当然这一切也要得益于我们近几年培养的新的生活习惯:海淘。
然而,海淘族们最关心的:
字这么多,知道你也不会看,简单的说就是接近8成的海外购商品都要涨价了!
总结起来一句话:
母婴、食品、保健品全都涨啦!
化妆品100块以上的降啦!
小包包、电器250以上的降啦!
那么问题来了:
消费者海淘还能不能享受“免税购”?
以后还能不能随心所欲的“买买买”?
快看这份干货分享~
我国对进境货物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对非贸易属性的进境行李、邮递物品等,将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三税合一,合并征收进境物品进口税,俗称行邮税。
我国一直对个人自用、合理数量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在实际操作中按行邮税征税,大部分商品税率为10%,总体上低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的税负,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4月8日以后,被税几率是不是增大了啊?
被税几率和新政没半点关系。
其实这海关新政和被税几率根本没有因果关系,被税几率只是和海关查验力度和工作认真程度有关。因为实际海关对于这无数的货品只是抽检而已(东西太多,临时工太少),所以海淘圈有“看脸”说,脸黑被税的话,我们记住一句话即可:纳税光荣!
这些税是怎么征的?
交易限额:"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万元。"
不超过限额的:关税免征,增值税、消费税打七折;
超过限额的:超出限额的部分,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海淘商品税费一定会上升吗?
不一定。对500元以下的商品购物成本会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介绍说,新政策执行后,对原来处于免征税额内的单价500元以下的商品影响最大,像食品、保健品、奶粉、纸尿裤等,消费者购物成本可能会上升。
但有些商品税负还略有下降。比如,购买香水等高档化妆品,如果一次购买按1000元计算,政策调整前行邮税税率为50%;政策调整后的最终税率则为32.9%,税负比之前还有所减少。
为什么要调整征税方式?
以往的征收方式不合理(国家少赚钱+有人告状)。
官方解释:行邮税,本来是对行李和邮寄物品进口税的简称,非贸易属性明显,税率较低。跨境电商进口,显然是贸易类的,还按照邮递物品征税,不妥。
说人话:在以前海淘不太流行的时候,尤其是个人海淘、小代购的时代,这种做法大大方便了海关实际操作,也让个人得到了很大便利。但这两年海淘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是大的电商天猫、京东、考拉这样的纷纷加入海淘阵营,对于大电商们依然采取这样“厚道”的行邮税,显然国家就不爽了——明明是B2B的贸易,却要打着个人自用走行邮税,还能拆分包裹甚至免税,这是偷税漏税!我少赚好多好多钱啊!
为啥要取消500元以下免税?
主要是为了堵住拆单和分包造成的税收流失。征收行邮税已属不合理,再利用免征税额避税,加剧了税负不公。
海淘还会有哪些利好?
更加快捷。
通关将由目前动辄1到2个月缩短至1到2个星期。便于退换。纳入政策商品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可查。
行邮税还是四档吗?
行邮税由四档改为三档。
同时,为优化税目结构,方便旅客和消费者申报、纳税,提高通关效率,我国将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
将目前的四档税目,调整为三档(对应税率将分别为15%、30%、60%):
对个人代购的影响大吗?
《通知》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属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个人物品以及无法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现行规定执行。"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查到是从境外买的"货物",就仍然按照"物品"征收"行邮税"。
500元以下依然享受免税。
行邮税的税率由过去的四档(10%、20%、30%和50%)变为三档(15%、30%、60%),有上调。
总之通篇研究下来,感觉影响最大的是应该:
去年火爆的电商
保税区发货
专做现货的国内代购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