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国人交朋友这件小事

2019年01月03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不管是打工度假还是出国留学,似乎华人在外总是更容易打成一片,慢慢地隔绝与其他文化的接触和融洽,虽然终究可贵的是一份感情,不分人种,可既然有机会了解丰富的文化,却总是与之失之交臂实在有点可惜。


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而且可能也仅限于女生,欢迎私信交流。


对于外国人的看法,还是有不少国人艳羡金发碧眼,避开有色人种,我不知道这种心态对于个体而言何时会淡去,但实在是太没有必要。题外话,叫任何非华人为外国人,这就是个挺笼统的排外词汇,尤其是英文环境中,尊重每一个外国人的文化背景,不要轻易用「foreigner」标签,是加拿大人就是加拿大人,是日本人就是日本人。



做好语言准备👩‍🎓👩‍🎓



可能在出国之前我们的英语总还停留在读写上,可很快很快我们就会痛苦听不懂说不来,这些才是最直接的问题,影响日常活动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强调口语练习的重要性了,关于我自己的一些练口语方法,在公众号第一篇文章中提过(初次见面 聊点英语)。我想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难在坚持,又或者难在突破害羞与尴尬。努力再大方、自信、虚心一些。



摆正英语的位置🇺🇸🇬🇧



它只是一门语言,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它是很简单的语言。不要觉得讲英语就多么高级,也不要瞧不起会英语这件事。它是一种工具,是你去接触了解外面的世界更方便的工具,客观看待。不要觉得所有说英语的人都高人一等而贬低自己的英语,说英语的很多也是地痞流氓。作为英语学习者,讲英语也不要给人太多距离感,不要有装腔作势的嫌疑。不过,这也许与英语无关,只是每个人的性格差异。



社交媒体👥💬



如果你每天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那就顺便了解一些墙外人常用的软件呗。

脸书上有很多本地组群,不要只限于入中文群。社交媒体上是最新的语言,不是具体到哪一两个词,是整体的感觉。你会知道和你一样的年轻人是怎么互动,怎么说话,怎么开玩笑的。所有轻松信息型的软件(FBIGSnapchat,甚至约会软件)可以比较容易让你全方位融入英语环境。如果自己更愿意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各大新闻网站,应有尽有。总之,听说读写,全方位浸入。



从租房避开华人🏠👬



如果你有一个华人朋友,你就会有一群华人朋友,然后你就没时间去交新朋友了。这是一个魔咒。尤其是你的室友如果在当地有稳定的华人朋友圈子,你们很可能就会打成一片。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异乡的团结应该很温暖,可我既然当初决心是想多练英语,多了解他国文化,我就得舍弃这种温暖。找房就不要用华人网站即可。同理与工作环境,不用华人招工网。不过我知道,这很折磨人,单枪匹马打入异军刚开始都很痛苦。



试着从英语学习者开始接触👀👋



我细数了能称为朋友的英语为母语的,一两个吧。这一路接触的人很多,但最后成为朋友的大都是英语学习者。可能跟我们英语学习者交流,母语人士还是觉得不够痛快吧,比如俚语、缩略词、网络新词,英语学习者很多跟不上趟,交流还是费劲。但肯定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也有很多种负面的揣测,但我个人的感受是,母语人士自己的社交圈太牢靠,不会完完全全接纳你。

我回看了自己的第一段社交经历,觉得跟长辈们相处也算一个切入点。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完全把自己从中文的环境中拔出来,浸入乡下的换宿家庭(澳洲换宿体验),有小段时间的磨合,后来就慢慢胆子变得更大。也许是因为中国现如今的流行文化比西方晚,我们的滞缓反倒让我跟这些叔叔阿姨很有聊头。甚至是,他们年轻时候玩过的东西我现在都没体验过。如今回看,觉得是很好的缓冲。再加上他们对我那种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包容,一开始就让我觉得人们很和善,为以后结交朋友也铺了一些路子。



老外都很疯狂吗?🧟‍♀️🧟‍♂️



谁是特别虔诚的基督徒,谁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谁有不良嗜好,谁好像整日整夜都在蹦迪,谁有一个奇怪的家庭,谁好像无所事事……不知道这些问题你们是否担心过,然后觉得这样的老外有一点疯狂。国内教育长大的孩子都太,至少我身边的同辈们都很乖。没有谁做过特别出格的事情,上学、毕业、上班、结婚生子,不会出什么纰漏,父母大多健在,家庭基本和谐。乖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可是不乖不等于看似坏不等于真的坏”,“非常不同”不等于“极端”或“疯狂”。而对于疯狂的概念,希望我们都有时间、勇气和判断力去亲自定义。在我们刚接触一群陌生老外的时候,他们的那份张扬和自信也许会让我们有所退避。可是呢,现在满臂纹身的人可能不再是土匪流氓,而只是能做一手好意面的厨师。



老外喜欢华人吗?🤔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都说不是很喜欢国外的华人,包括定居的和旅游的。中国人给他们的印象是冷漠、不说英语、有钱、自成团体、群体行为、爱拍照、不热爱户外等。我们有一次登山,朋友开玩笑说,在中国是不是开车到山顶拍一下照片再开车回去。我说,这种情况确实不少(但是现在热爱户外的国人可太多了)。换位思考,你遇到如此一群外国人,会想去接触吗?我觉得不是为了去迎合西方人而改变,而是我觉得我们有一些社交限制,比如国人做事过于谨慎,对人难免常有戒备,又或者把金发碧眼抬高,自身过于谦卑,让对方不知所措,总之容易从外在去评判、评断、自动给不认识的人划分三六九等。如何以陌生人的身份去大方平等地去表达自己,倾听别人,需要自我调整以及多加练习,浅交深交碰壁的时候太多了,还需要迎难而上。但以我的经验,只要你有了解别人的热情和意愿,偏见是很容易打破的。说到底,交朋友都是看真心。文化和语言是壁垒,但不是坚不可摧。所以更加热情、开朗、大方一些吧。如果有机会卸下一些奢侈品牌的东西,也是可以的,我接触过的很多朋友旅行是穷游,上学也是自己打工赚钱,他们的经济面孔很随和。不要用看似的距离感实锤他们对我们的一些偏见。除非社交分圈子分层级是铁的事实,否则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改变的。 



可是我是中国人呀🇨🇳



我提及了些许我认为属于咱们的社交限制,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变成西方人,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如此一来,文化交流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我想,我们是要去改善那些社交短板,而不是去削弱我们的文化自豪,盲目地向别人靠拢。比如,我想用筷子夹披萨就用筷子夹披萨(开个玩笑)。在国外的这一年,我很努力地学做川菜,请朋友们打分,教他们用筷子,说中文和亚洲蹲,给他们讲中国的父母是多么的无私,给他们解答我们的朝代和新中国的诞生有什么区别……事实证明他们很喜欢听我讲那些奇奇怪怪的中国故事。我其实不知道在我身上,有多少特别传统的、中国的东西,又有多少西方的东西,又有多少属于我个人的东西,我不知道这些不同成分的比例,但我知道,也许正是我东一点、西一点、自我再一点”才让我结识了一大帮朋友,收获了一些真正的知己。



欢迎补充。也跟我分享一些你们在国外交友的趣事,尬事吧!



(完)


快捷回复


在公众号主页直接输入以下数字,即可查看相关信息

签证申请:

回复【1】签证概况&申请一帖通

回复【2】英语水平要求
        回复【3】签证材料清单
        回复【4】在线预约流程

回复【5】线下递签经验

回复【6】提前体检和医院清单

回复【7】行李准备

回复【8】转机攻略(新加坡/马来)

回复【9】入境必看

回复【24】资金携带

人在澳洲:

回复【10】驾照/买车
        回复【11】税号TFN

回复【12】如何打工度假赚大钱

回复【13】找工作
        回复【14】申请二签
        回复【15】游记/碎碎念

回复【16】打工维权

        回复【17】街头卖艺

        回复【18】换宿及农场工作

        回复【19】WHV纪录片

        回复【20】旅行保险

        回复【21】在澳申请他国旅游签

        回复【22】澳洲景点大全

        回复【23】退税指南

        回复【25】酒牌RSA

投稿请联系微信号:imxiangfeng(昵称是feng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