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之后再回国,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2019年01月29日 澳洲红领君



文:英伦大叔

ID:UK07788915668


以下整合自知乎(为个人经历):


网友a 


刚回国一个多月,此前在欧洲呆了五年多的时间,体会最大的莫过于移动互联网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网购和外卖业务。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给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许多人带来发财致富的大好机会——每天都能看到公司门口几家快递公司送达的包裹,还有饭点时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 


不得不让人感叹,这是一个多么朝气蓬勃的国度,每个人只要勤劳,都可以在这波互联网经济大潮里分一杯羹——快递和外卖小哥可以赚一些辛苦钱,创业者可以实现土鸡变凤凰的快速升华,资本大鳄们更是可以在市场上大展拳脚进行财富的累积……


然而,我却也闻到了空气里很浓郁的浮躁气味,网络上流传的,或者身边朋友听到的,有太多暴富的神话或者被市场吞噬的悲剧——赶上房地产上升绝佳时候购置资产的、创业公司上市亿万富豪的诞生、高利贷跑路后的血本无归……

在欧洲的时候,在不发达的罗马尼亚呆过,也在发达的西欧呆过——火车经常晚点还很慢、物流十分不发达(德国的快递员,从来不电话联系收件人,送到家门口,人不在家就走了,约个时间上门送货,那就预留至少半天时间在家等着吧)、移动支付基本上还刚刚开始……真是比起国内差太多,我很久之前就有一种观点,欧洲注定要没落,后续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是要靠中国,回中国,机会无限


但是最近美国掀起贸易战后,对国内公司的制裁,一下子让人觉得,我们所谓的经济繁荣,根基是多么的脆弱——不供应基本元器件,就能够让年营收让千亿的公司说死就死。

虽然说,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产业链的全球分布,已经让所有国家利益都被绑定在一起,美国的贸易制裁,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也许大家都会嘲笑特朗普政策的愚蠢和任性,但是美国有它自己独特的战略优势,所谓的制裁,并不是要搞死一家公司,而是表现出自身的实力,在谈判中争取博弈的筹码……

当然了,欧洲有他们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德国甚是严重,所以当年为什么默克尔敞开大门接受难民,人道主义的高尚道德之外,我想也有不少关于劳动力补给的思考。

但是回头来看,欧洲有他自己深厚的底蕴,抵抗社会骤变以及恢复的能力很强。还是拿德国来说——德国经济的强大,背后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大到全球知名的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行业,小到家庭作坊的机器零部件工厂,有自己核心的技术,这是其一;

多年文化的累积,整个社会呈现一种自信沉稳的精神状态,价值观端正,对财富的观念比较理性。就拿买房子来说,德国人其实也一样,大多数人都想拥有自己的房产,也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工作,但是不会急躁,更不会像大多数中国人那样,搭上三代的积蓄,只为了在一线城市购置一套房。

我隐约觉得好像许多人有这么一种想法,即没有赶上房地产的浪潮,看别人买房赚了很多钱,自己就亏太多了,所以心里特别觉得难受,这种对比出来的不幸福感,我想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当价值感单一化,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对比,由此产生的落后感而觉得不开心。如果大家能不随大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也许我没能赶上买房的好时机,但是我把钱花在其他自己觉得很有价值的地方——比如旅行或者补充自己的知识,我心有所得,这样会不会就没有太强烈的失落感呢?

总之,中国目前是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好时候,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是也要认清楚所面对的现实,别被表面的繁荣而麻醉了头脑,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活,才是最重要的。

也不要太专注于别人的财富神话,拓宽视野,养成理性的价值观……


姚锦祥YAO  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 


除了中国之外,我待过最久的就是日本东京了。因为北大-早稻田的双学位项目,前往日本攻读博士学位。之前虽然也出过国,但花这么长的时间,慢慢接触日本的社会、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早稻田的生活教会我很多,听到WASEDA的校歌总会激动、感动。わせだ・わせだ・しあわせだ。

(我拍摄的母校早稻田)

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花一两周的时间回国,这时候总少不了想到一些中日之间的比较、包括一些反思。

不过有时候也会想,拿日本做参照系,是不是标准有点高?毕竟日本的社会治理即使在发达国家之中也是排在前列,而中国解决温饱问题也不过一、二十年。在日本的时候,来自大陆、台湾、韩国、日本、欧洲的朋友也都会经常交流这个话题。

我总体的感受是:差距还很大,但我从日本身上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可能性,甚至在一些地方中国已经开始弯道超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当聊到这个话题时,大陆的朋友们常常除了抱怨还是抱怨,庆幸来到了一个新世界。

但我始终觉得,这种在日本“舒适”的感觉是由于你跳脱了原来的履历和竞争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心态系统,相当于重新活了一遍,这种感觉是很刺激的。但由于你没有在这个体系当中成长,你很难去真正地接触它、了解他,甚至很难去描述它。

说实话,回国之后,在很多小的地方,比如待人接物的礼貌、对人的尊重、礼仪、卫生、生活的便利性方面,我都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一直觉得,要看到中国的“势”和目前的变化,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两代人不行就三代人,体量越大转型越慢,这个逻辑应该是成立的。

看到日本的礼貌、整洁、零售业的发达、24小时服务的通畅,我一开始觉得心里有点窝的慌,但慢慢发现,中国也在往这个路上走,很多在日本看到的东西就是中国的未来。所以,很多事情慢慢也就想开了。

总体上看,日本是一个静态的社会,而我们是高度动态的,很多新想法和创业项目不断诞生。但在日本,真的很少听人谈起所谓的“起业”(创业),媒体和校园的宣传都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最大体会就是:在日本看到中国的未来。


在法国学红酒的Xiufen  

法国勃艮第商学院留学生 国际资讯领域创作者


我在2016年年中的时候来澳洲,2017年年中的时候第一次回国。说说我不在国内的这一年,我所感受到的变化。

航班飞香港,在香港待了两天,我记得上一次在香港购物主要还是靠刷银联卡的,这一次不管是万宁屈臣氏这样的大连锁,还是街边小店,收银台都有了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我习惯性拿出银行卡的时候,店员还会温馨提醒,现在微信付款可以领红包哟,一块几毛也是钱,何乐而不为呢。

过了海关到了深圳,我还是想当然地拿着100整钞到旁边的便利店买了支水,我以为买地铁票还是需要零钱的。然后走到售票区就发现有一台手机支付专用售票机,扫扫二维码就行了,还有可能又可以摇一摇呢。尴尬地把我的零钱塞回包里。

出了地铁口,然后就被满大街停着的黄的蓝的红的自行车壮观景象给震惊了。我发誓一年前我离开的时候还没有这些的。

虽然这期间听说共享单车多红火,但亲眼见到的时候,我还是脑补了一下,这三百多天里,这无数辆单车是怎样从无到有,突然出现,聚集然后如此快速地成为了现在人们理所当然的出行方式的。

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


回到广州,住出国前的同居室友那,到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舟车劳顿饥肠辘辘,闺蜜怕外卖凉了,等我到了才一起下单,然后大概十几分钟后,外卖小哥就提着小龙虾烤串等等出现在了门口。

时间大概是晚上十一点半。我说我记得我们一起住的时候,晚上宵夜还主要是到小区门口买久久鸭的,而且好像是得10点前。闺蜜笑说你不在,咖啡馆我都比较少去了,一键下单送到家门口。

我想起我在澳洲小镇某天晚上九点开车绕了整个镇上的街没有找到一家开着的餐厅,何其辛酸~

跟闺蜜吃着小龙虾聊着过去的一年,我知道的是,去年我正忙着准备出国的事情的时候,她跟另外一个朋友正筹划着在广佛交界附近买一套房,那时那个盘的价格还不到一万,她们正在筹首付大概20多万。

然后一年后的今天,她说准备转手,已经找到卖家了,成交价格两万出一点点,在等房产证到手后交易。也就是这一年的时间里,这一套房一进一出之间,除去各种税费,让她挣了大概80万左右。

而她除了去看过一两次,与这套房子的实际联系只在各种文件里。多么神奇。

在广州见了一些旧同学,结婚生子升职转行自不必说。想说的是有一个大学同学,我出国之前知道他在做一些新媒体,那时候大概知道的是他经常在同学群里转发他在各个平台里的发文,引不起讨论的那一种。

我很无聊的时候才会试着点进去看一下,然后内心台词是"写的都是些什么?这也有人看?"…然后一年后从他那听到的是,他靠着他的"没人看"的新媒体在广州买了房买了车在供。

他说他在各大平台里都有多个账号,视频账号几乎都是几十上百万的点击,公众号很早前累积到了足够的粉丝数量,有着稳定的广告收入,他已经开始广招写手,分担每天更新各个账号的工作量…你能体会到我的震惊么?

就算我很客观地说,他在众多同学中能力文采各方面其实都不算出众,但是他靠自己,而且靠的是媒体这个行当,实现了买房买车这个同龄人里面算是很不错的成就。

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一刻每一个角落都可能生成发展机会,这个是在澳洲小城的悠闲生活里感受不到的。

我承认这所有蓬勃的发展的无限可能的环境与气息带给我不小的刺激,特别是当你想着你本也有可能是,甚至是比他们更好的那一个的时候,心里无法不起波澜。

不过我后来想到的是,是否因此,我在澳洲这一年的所有经历就失去意义?当然不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里去按部就班地努力,实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是在一个剧烈震荡着的最艰难也不乏机会的社会里去博一次堵到风口里起飞的际遇,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关于你对自己生活的选择。

法利黛

之前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学习阿拉伯语,16年5月份回国。算起来出国之后再回国,体会良多,两个国家都是我很喜欢的国家,他们有各自的优点。

(图为吉萨金字塔)

首先谈谈安全方面的问题。埃及算起来不是一个安全的国家,至少在埃及期间,遇到几次惊心动魄的事。埃及读书期间的主任会要求我们九点以后不要出门,而九点以后正是夜生活开始热闹的时候,因此仍然阻止不了外出的心。

说起安全问题,先举几个身边朋友还有自己的例子。亚历山大相对开罗来说会比较安全些,毕竟政治中心,加上前些年的动乱,并不是十分安全。

在亚历山大读书期间,经常听在开罗读书的朋友说他们的朋友还是同学遭到抢劫,被偷东西,甚至有朋友还遇到持枪抢劫的情况。有些女性朋友也时常遇到各种性骚扰,为此只能自认倒霉。

说起第一次去开罗玩也遇到过惊心动错的一幕。当时大晚上,在开罗的街头闲逛,走到一条街上,发现整条街空空无人,经过,一栋大厦时,发现大厦被拉上了警戒线,楼下有一群持枪的警察躲在类似油桶状的防护后面紧盯着周围,当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走到另外一条街,才听别人说这里有炸弹。

说到抢劫,不得不说我的同学,也是一起搭伙做饭的小伙伴。他和另外两个同学吃完饭后准备去买游戏碟,但因为当地大多都是盗版的,他听说有个地方卖正版,便坐电车到那块区域去查找,因为地方陌生,他问了当地一家店的老板那个商铺在哪,哪知道老板把他们指向一处更偏僻的地方。

因为当时他走得比较快,另外两个同学便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突然串出两个人,持着刀伸手来抢他的手机,因为当时他也吓傻了,迟迟不肯放手将手机交出去,因此手上和腿上被砍了三刀,闻声赶到的同学冲上前来,但又从后面串出一个持刀的抢劫犯,最后给了一百埃镑就把人放了。

当然,那一年也发生了很多事,亚历山大开往开罗的飞机被劫持,沙姆沙伊赫俄罗斯飞机失事,西奈半岛的路上多次遭到恐怖分子袭击,死伤惨重……

而回国以后,至少我们不用特别为安全问题而小心翼翼,可以晚上出门。虽然偶尔听说有抢劫等事件,但比起在国外,还是非常安全的。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女性的服装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至少不能穿短裤暴露的衣服在路上闲逛,出门都要包得严严实实。

这一点相对夏天只穿短袖短裤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熬的事情。记得飞埃及的那天,我仍然我行我素穿上短裤短袖。一到达当地,被身边的人各种奇怪的眼光盯着,放下行李去家乐福买日用品时,还被几个穿着黑大袍的大妈过来各种指指点点谩骂。

只能遵循对方的规矩,穿上长裤,或者是在短裤下面穿条黑色打底裤。当然在学校的时候也遇到了个小插曲。因为埃及进学校都是要经过各种安检的,有次,大热天的我穿着短裤里面套了条冬天的黑色裤袜,外加长袖上衣外套去学校上课,全身除了脖子和脸,也算是包得严严实实。结果上课到一半院长助理来班级找我,把我带到院长办公室。

刚坐下,院长便说我被人投诉半裸,问我是不是没有衣服穿,要带我去买衣服,还警告说下次再这么穿就不能进学校。

也因为这件事,让我被同学嘲笑了好久。当然现在回国了,可以任意穿自己想穿的短裤短裙,突然庆幸国内没有对服装有所要求。

在国外是不敢生病的,特别是在埃及这个医疗设备设施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埃及的朋友经常和我调侃说,如果去公立医院看病会医死人的,而事实也是如此。

公立医院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消毒常常不到位。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好,但是费用也比公立医院高出不少。朋友的爸爸就因为阑尾炎在公立医院做手术,因为手术工具没有消毒,以至于感染致死了。

但不得不说埃及的药相对比起国内来说却是很便宜的。也很庆幸在埃及期间没有生过大病,回国以后,也不再因为生病不敢上医院,虽然药比较贵,但不用害怕医院有设备和消毒问题。

在这里不得不提国内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出国之前,国内还是用现金或刷卡支付,回国后,突然发现大街小巷的超市商铺已经都用二维码支付,不再需要繁杂的现金交易,一下子变得高科技起来。

而反观在埃及,出门得备着现金,还怕被抢劫。但是有一点很喜欢埃及的,大概就是人际交往聚会方面。在埃及,和朋友相约出来咖啡店喝咖啡聚会也好,吃饭也好,大家会放下手机,一起聊天,看球,讨论各种话题。

而反观回国后,似乎同学朋友聚会吃饭的时候也都抱着手机,低头族越来越多,聚会期间被手机抢去很多交流感情的时间。


PACTDATA 

14年去美国工作了半年,最大的感受是在国外的时候时间好多好多,下班后有好多时间可以支配,回来后感觉总是在忙忙碌碌!

试图分析过原因:

洗衣服,在美国衣服脏了放洗衣机然后放烘干机然后拿出来放衣柜;在国内,放洗衣机,晾衣服,收衣服,放衣柜;感觉在那边节约时间;

午休,在美国大家都不中午睡觉休息好神奇;在国内大家好像都要午休;感觉在那边节约时间;

晚上活动,在美国晚上不敢出去;在国内,晚上可以随便安排;感觉总在家,觉得比较闲。

SAMY

2016年----2018年期间,在英国和菲律宾各呆过一段时间,说说几点感受:

先说英国吧,最不习惯的就是没啥人情味,什么都要付钱AA,虽然我并不排斥AA,但是我去的是我闺蜜在英国的家里,她来我这里我都是好吃好喝免费住,到了她那里就变成了啥都要收费。

住她家里一个月,她老公说要收我15000元(跟租房差不多了),甚至连去机场接我的车费都要收,在她家吃饭从来没吃过免费的,而且收费的时候完全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这点让我很不习惯,你会觉得人情淡漠,没有钱完全是寸步难行.开始完全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但是到了那里又没有办法,后来慢慢想通了.但这点还真不习惯,感觉还是国内人与人之间有情感.

此外,商店的工作时间也让我很不习惯,我在一个游乐场附近玩的时候,又累又口渴,在一个小吃店门口拍了好长队想买点吃的和喝的,好不容易快轮到我的时候,店家却挂了打烊的牌子,关门不卖了。

此时才5点钟左右,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后面起码还有20多个在排队的,要是在中国,店家看到有生意上门不可能不做吧,刚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到可能是英国社会保障比较齐全的缘故吧,上学和医疗都不要钱,没有生活压力,其次税收也很严格,赚再多,超过某个限度的时候,大部分会拿去缴纳税收.

此外,他们比较追求生活品质,不会一个劲的往钱眼里钻.这点还是很羡慕他们的.不过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可能一时无法像他们那样普及社会保障.

说说菲律宾的几点感受吧:

我去菲律宾是受52talking的课程顾问影响的,因为之前对菲律宾这个国家没有什么了解,在网上和52talking的外教学了几个月,发现口语提升很快,因为大学毕业从不敢开口,没几个月的时间居然可以交流大部分的内容了。

和外教了解了很多关于菲律宾好玩和有趣的东西,发现他们那里的人都很纯朴和善良,有段时间刚好碰到一些感情上的不顺,一时心血来潮打算去菲律宾呆了一个月,刚去的几天是住在我老师家里的,她们很热情,当然家庭条件确实不是很好,虽然没主动问我要钱,但我还是主动给了一些礼物当补贴了.

说说吃的吧,菲律宾可能因为之前被西班牙和美国殖民了很多年,发现不管从生活方式和饮食都比较西化,不管是在餐厅还是家里,都是用碟子和刀叉,食物基本上都要烤一下,肉和鱼都要烤下,刚开始几天感觉还是很喜欢的.

吃久了就感觉他们的食物品种很单调的,做法也很单调,不像中国有各种做法,一只北京烤鸭可以做成七八种.还有个特点就是他们特别喜欢喝冷饮,一上餐桌都必点饮料.

说说服务吧,菲律宾人确实很热情的,在餐厅或宾馆,行李都抢着提,我刚去的时候下雨,刚打开车门,门口的保安就打伞过来了,还有一个人快速的把我行李拿走了,我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打劫呢,后来发现行李早早放在酒店柜台处等候了.服务生守在旁边等着我的到来.

说说交通,菲律宾的交通我就不敢恭维了,首都堵得不得了,各种车辆夹杂在一起,很多吉普尼(美国二战时期留下来的,后来被各种私人改装加长,涂鸦得非常漂亮),但就是很浓的柴油味让我有点不习惯.

总之,国外有好有坏,尽管国内有些东西还是令人不满意,但每次回来下飞机后,我还是会大声的说:还是中国好啊,还是在自己的国家土地上踏实!

 Helen李天仪老师 


当时去了英国读高中,待了6年,剑桥大学本硕毕业后回国工作,在某知名培训机构当老师两年,现在在创业。

其实一开始去英国的时候是打算留下的,并不想回国。并不是我不爱国哈,只是当时年纪小,单纯觉得那边环境好,各方面比较方便,居民素质比较高等等。但后来在大学里因为种种原因和英国人打交道多了,发现那个文化环境似乎并不真正适合我,或者说适合我的长远发展。

可能是思维模式等等不同,交流起来偶尔会有一些误解,合作的时候还会因此搞得不太愉快等等。还有看到一些学长学姐工作的状况,感觉在国外上班总是会有glass ceiling(玻璃天花板)。

这也是难免,想想如果是一个老外留学生在中国,就算是北大清华毕业生,估计除非他特别牛X,不然晋升的时候也不如同年的中国人顺利...

再来说说回国后,当时第一个感觉是国内的外卖、电商...互联网行业真的很先进,生活的便利程度超乎我想象...另一个方面也发现人的素质,虽然比我走之前要好,但是和英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些现象(比如公共场所放音乐、不排队、随地吐痰等,还有一些观念上的等等)还是不少哈。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国家发展的实在太快,而素质提升需要时间。还有就是国内这个空气污染啊,真的是需要治理!

后来我的工作找的还是很顺利的,在上海待了几天就拿到了offer。工作内容挑战性还OK,我也是因此见识了各种学生、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待遇方面,很多人应该比较关心,这个也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几乎和留在英国的一些些小伙伴差不多。

综上,回国我还是不后悔的。所以在国外的感觉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风景再美似乎少了点什么。国内目前一些机遇也不错。

回国还是不回国,完全取决于个人吧,每个人人的性格或者志向偏好不同,所以也谈不上哪种选择更好,因人而异吧。


王勇医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刚在美国访学回来,有几点感触:

小时候我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去了美帝才发现人家确实是地大物博,任性到动不动买个山头来打猎。

信用卡返现制度成熟完善,正常消费,一年返现几百刀很正常。比我们积分兑换制度好。当然现在国内支付宝、微信方便快捷,但其中资金流动的红利去哪了?

我是医生,说句实话非疑难症国内的看病效率、效果要远好于国外,以后请一定善待医生。疑难症有些国内还没有的治疗措施,这一点美帝的治疗理念更灵活先进,但要去顶级医院。

与国内相比,大部分国外筒靴更注重父母子关系,与国内漫天的培训班比较,周末更多的是快乐的家庭时光,一起烧烤郊游。

无所谓好坏,开心就好。




西安第17程咬金

我就不废话了,直接列:

中餐更好吃了。在国内的时候吃到腻,经常犯愁下顿饭吃啥。十二年在国外,每年回国,从来不会愁下顿吃啥,总有无数想吃的东西计划着下顿吃呢。

更爱国了,对中文和国歌之类的更加敏感。出国的人都懂,不用解释。

气候难适应了。发达国家普遍冬暖夏凉,早晚温差小。甚至有全年温差十多度的地方。回国之后,不得不面临冬天冻死爱斯基摩人,夏天热死非洲人的气候,确实难适应。

看什么东西都灰蒙蒙的。没出国不会有这种特殊感觉。在国外(或者类似西藏无人区)住五年以上,就会习惯视野非常清晰,色彩非常鲜艳,能见度几千米。回到国内突然就像眼睛像素降低了一样,几百米外视野就没那么清晰鲜艳了。

发达国家普遍是没有蚊子的,十多年没被蚊子咬过。怕蚊子的人回国肯定难忘。

人特别多,特别热闹,出去玩特别方便,爽翻天。回国必去网吧,自助餐,ktv。

市区路边居然只有人? 居然没有野生的鸽子海鸥松鼠? 太可怕了。

只要有车的地方,按喇叭的声音此起彼伏,太可怕了!

路人靠我太近,居然不和我说对不起? (拔枪)

你居然不说谢谢?(拔枪)

你居然在室内抽烟? (拔枪)

手伸进口袋,没摸到枪。。。



aryanjyw

本人在瑞典读的硕士,游历10余国。大体说说体会。


国外吃的东西远远不如国内。国外食材种类,烹饪方法都比较简单,瑞典的肉丸子,德国的猪蹄,意大利通心粉,海鲜饭和披萨,墨鱼面等等。我吃着觉得都挺一般的,不过外国的酒还可以,各个地方有自己的特色酒类值得一喝。

反而是住corridor宿舍的时候,大家共用厨房,一法国哥们和德国人天天来蹭吃的。。。拍拍我们中国人的马屁说你们做的好吃,炒个什么牛肉做个什么鸡汤都被夸成了无上美味,从未吃过,比较无语。

当然,一起吃饭的时候给他们说我们天朝这边的土鸡蛇肉,各种野味,可以把他们说的眼睛都放光,也比较有意思。

住的方面北欧要比国内好很多,我们学生,价格很低,配置很全,环境很好。我住的apartment自带个花园,旁边就是森林,走路5分钟有个很大的湖,经常可以绕湖跑。各种小动物不怕人的,夏季早上起来可以看到门口有刺猬兔子(有个刺猬比较讨厌,有一段时间天天在我们门口拉屎。。。),有时候还能看到小鹿。

各种北欧的鸟类块头都比较大,麻雀都长成球形的,乌鸦和只老鹰一样的块头。之前在院子里吃披萨,回去冰箱拿瓶啤酒,尼玛,透过窗户看见披萨被乌鸦叼走一块。

住宅区有共用的洗衣,烘干设施,只要提前上网预订就行。小区还有垃圾分类回收的地方(瑞典很注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而且大家基本都会这样做,素质很高)。

穿的方面,我一个男生对此需求很低,唯一去过一次HM,发现一楼女士的,二楼女士的,三楼小孩的,问服务人员男士的在哪,她指着角落一片区域,我一看,其中卖超人内裤的还占了两个柜台。。。每次说这个都想顺便吐槽一下瑞典女权主义严重,常常看见男士抱着孩子,拎着买菜的袋子还牵着条狗,女士聚集在超市外边抽烟聊天。。。

行的方面,欧洲人少,北欧尤其,有时候我坐地铁整节车厢就我一个人。。往各国旅游比较方便,飞机铁路都可,但铁路觉得比不上我们的高铁好。

毕竟国外要动用大资金量的工程要反复论证的,征求各方意见,说实话不像国内效率高。旅游去各国,各有风情和惊喜。我比较喜欢古建筑和自然风光。意大利的古迹不错,斗兽场,古罗马遗址(被本地人偷了很多砖石,旅店老板告诉我的),米兰大教堂这些,威尼斯风光都很合我口味。

德国各地的城堡要看看,天鹅堡很可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薰衣草田,瑞典北部kiruna看极光,甚好。瑞士最漂亮,因特拉肯绝对值得一去。东欧的国家比如爱沙尼亚,波兰,俄罗斯这些,甚至东德,去了感觉城市和人民的活力比西欧和北欧差很多。但也有风情,吃的有点特色。可惜希腊,土耳其和西班牙没去,听说也很不错的。。。

谈谈学习和工作方面。外国排名在国际上能靠前的学校,都是宽进严出的,学业压力不小,忙的时候经常查资料做功课到凌晨2,3点。知识很体系化。

老一辈教授真的很厉害,学术水平高,授课条理清晰,有的还很幽默,没什么架子,至少我接触的都是真心育人的,各方面能帮学生的,都会帮你。

言论还自由,什么都可以探讨。工作方面,因为我没在国外工作过不好多发言论,但总体来说国外相对是清闲的。对了,顺便说说学生打工,在瑞典,外国学生的签证实际上是不允许的。

最后,给一些出国学习或生活的建议。一定要融入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感受一下。中国人在国外很喜欢扎堆,这实际上是弊大于利的。从语言学习和见识交流方面都很不好,外国学生懂很多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信息,会直接影响你很多事情的决策。

我去国外第一年,基本都和外国人混一堆,第二年才慢慢接触国人。而且在当地的节日时候,有机会最高能和当地人一起过一下,感受一下他们的文化,也很有意思的。

我还记得忽悠了个妹子养了只黑色的兔子,也蛮好玩的。

出国的意义是什么?


以下是知乎上我最喜欢的三条回答


圭多达莱佐


你可能会得到很多东西,也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

你可能会找到自我, 也可能会失去自我;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但你也可能觉得世界并不是越大越好;

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也许这种不确定就是它的意义。


小格格nichole

很多人都会问我出国五年到底学到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告诉你们,最重要的不是英语不是文凭。


对我而言,就两样东西:一是一种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我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种名车豪宅已经动摇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交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而我认为,这两样都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王诺诺

对这一问题唯一的解是那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能留就留,能学就学,保持学生心态,能呆久点儿就晚些回去,多看看

自己去看看国外的月亮是扁食圆,让完全陌生的环境打碎你原来的认知,让奇葩点爆你的三观,让美好的机遇搞得你热泪盈眶,让文化的多样性告诉你你原先学来的,读来的,别人教的,都是放屁。


不为求得“真理”, 只为不再居一隅而自认真理在握。出国留学生活的意义,就是那些豁然开朗那个的瞬间,当你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美国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外国人数学比你强,厕所有100种不同的叫法,加州没有牛肉面。



【注意】留学生慌了!在国内上网,因使用VPN遭重罚!甚至面临刑拘!再不注意就晚了...


【期待】重磅!澳洲更像中国了!本地最大银行刚刚宣布一个消息,全澳华人都沸腾了!


【曝光】2019年第一渣男!小心这个外国小哥!抖音网红欺骗妹子20万,还出轨17岁少女


【科普】千万不要在澳洲超市买这些!买了没什么作用,还浪费时间


【封杀】澳洲旅游局官宣:封杀吴秀波!他与澳洲没有任!何!联!系!


【科普】2019年留学富二代鉴别指南


【注意】重磅!中国至澳洲多条航线马上停运!澳洲旅游局长:营运不佳所致


【热议】悲剧!中国留学生回国第1天就被抓!开300万玛莎拉蒂"闯祸",最后假期都没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