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工匠精神,整整骗了中国人50年

2019年10月18日 微澳洲





日本工匠精神的外衣之下,其实是一场邪教式的作秀。


· 华人瞰世界诚意推荐 ·


本文来自于公众号:酷玩实验室

微信号coollabs



从2018年3月特朗普封杀中兴开始,到今天,这场贸易战已经进行了19个月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中美贸易战”作为默认的背景。而也许你还不知道的是,美国已经把贸易战的战火开到了全球

10月7日,日本和美国签署了一项新的贸易协定,引起日本国内极大的不满,普遍认为属于“不平等条约”。

我给大家极速回顾一下这个前因后果:

用一句话来说,安倍断臂求生,特朗普臭表脸蹬鼻子上脸

1. 特朗普以给日本汽车加税为威胁,要求日本向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
2. 农产品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尚未开放的市场,如果对美国开放将产生致命打击;
3. 但汽车才是日本的支柱;
4. 因此安倍首相在10月7日的协议里同意开放农产品市场;
5. 该协议中对汽车只字未提,并且特朗普仍表示有可能给日本汽车加税

如果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应对是“要自信”;那么日美贸易战,日本的应对则是“跪舔”。

但我倒不觉得这是什么精神品质层面的问题,与其说是中国人比日本人骨头硬,倒不如说,因为有些底气,所以敢硬一硬。

而日本人骨头软的原因,自然是他的底气不足。

日本的底气不足,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近年来制造业的衰败,或者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一场“败北”

图:京都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教师汤之上隆著《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而这场败北,其实当我们翻开关于“日本制造”的种种传言、谣言和神话之后,就会发现,早在50年前,一切已埋下伏笔。
 


1

 
传说在2500多年前,35岁的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修成正果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
 
1971年,27岁的日本人秋山利辉,也自称感受到了所谓的“天命”,于是便在日本横滨市的乡下创立了一间木工学校,唤名“秋山木工”

一个从事制造行业的手工业者,竟然是以这样一种宗教的方式开启自己的事业,这种事大概也只有日本有。

图:被视为日本匠人精神代表的秋山利辉

此后,秋山木工在日本木工界地位逐渐上升,每年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要信秋山教,哦不是,要进入秋山的学校,却非常不容易。

每一个想要进入秋山木工的人,先要接受为期四天的训练,内容包括打招呼、自我介绍、泡茶、打电话等。

这一切,都和木工工作毫无关系。


而能不能被录取的最关键标准,也和木工毫无关系——在于“能否感动别人”。
 
入门考试已经十分苛刻,学习过程更是匪夷所思。

秋山利辉给自己的学徒颁布了十条规则:

但凡被录取者,无论男女,一律剃头
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禁止恋爱
没有假期,一年只有两次见家人的机会;
条例要背一万遍,朝会必喊三四遍
…………


图:正在剃头的学员


限制人身自由、动辄呵斥打骂、严禁与外界通信、条例要背、朝会要喊……

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些规定,有没有点眼熟。反正我看到的时候的第一反应是——,传销??
 
这样仅仅是开始。一年后,学徒见习期结束,这时才算是正式录取为学徒,然后开始四年的基本训练和工作规划。

在这些岁月中,秋山利辉会和学徒们一起晨跑,一起诵读“匠人须知30条”,并不断温习在27岁那年获得的“天命”。


因为秋山深信:

老天爷会给我们一些指令。我经常在半夜会听到宇宙传过来的信息,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天籁之声也是神明给我们的指示。”

4年后,唯有技术和心性都合格者,才被认定为工匠,并披上一件印有姓名的“法被”,而后继续进行三年的修仙,哦不是,学习。

8年后,方可下山闯荡。嗯,道士下山。要行走江湖了。

这样比医学生还要严苛的培训过程,日本人引以为傲,并称之为“匠人精神”。


而在日本人眼里,秋山利辉还并不是匠人的极致。在距离横滨不远的东京,更为精彩的故事,正在上演。
 
位于东京银座的“数寄屋桥次郎”,是一家著名的寿司店。小野二郎作为寿司制作大师,在美国人大卫·贾柏拍摄的纪录片里,被成功“封神”。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吃到“寿司之神”所做的寿司。

2014年4月23日晚,日本安倍首相设宴欢迎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表达重视,晚餐的地点正是“数寄屋桥次郎”。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经常把观众吸引得五迷三道。
 
造神的秘诀首先体现在选食材上

卖虾的老板放话说:“整个市场每天只有大概三公斤的野生虾,我全部留给他。” 

郁鱼老板说法类似:“最好的鲔鱼,只有一条,我们卖给他。”

米店老板做法更是耸人听闻,他拒绝了大饭店订单,把最好的大米留给他,说是只有小野二郎才会煮最好的米。


至于水,光是做米,就要用到三种不同的,泡米用一种,洗米用一种,煮米饭又用一种。

而如果你要做寿司之神的学徒,那更是一般人想都不要想。

首先,女的不行。

小野二郎的大儿子曾经解释说,女人天生就不适合做寿司,因为她们一旦来生理期,味觉会不稳定,会影响寿司的口感

香港首位女寿司师傅陈珈仪则回应:“有人说女性因为有经期所以不适合做寿司师傅,因为不洁和影响本身味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男士去小便时要拿住子孙根,那不是更加不洁?


在中国的音乐发烧圈里,有一个经典的段子,说高端耳机能听出风、火、水、核的不同,水电偏冷,火电偏暖,核电偏硬,新疆阿克苏的风电宽松醇厚。不同的音乐也适合接不同的电来听,比如听摇滚高压电就特别好。
 
如果说女人做的寿司味道不咋地,那么,用日本福岛的核电听音乐,会不会当场中毒、倒地抽搐呢

不过说实话,即使女生可以做学徒,你也未必敢去学。

寿司之神的学徒,第一门课,是要学会用手拧毛巾,很烫很烫的毛巾,一开始甚至会烫伤手。


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好不容易开始学习用刀和料理鱼,但要练习多少年,才可以煎蛋呢?

10年。

10年才可以煎蛋!
 
曾经有个学徒为了做好一份煎蛋,练坏了200多个练习品,等到终于拿出像样的作品,小野二郎说“这才是煎蛋应该有的样子”,学徒激动到嚎啕大哭。


如果你提出异议,会怎样呢?

无论是小野二郎,还是秋山利辉,都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更愿意招收“傻”一点儿的学生,“这样我让他们往左,他们就不会往右”。

而从四面八方,提前几个月预订座位,漂洋过海花上好几千去吃上一顿的食客们,如果觉得味道不对,会怎样呢?

纳尼,味道一般?不对,肯定是我舌头不够灵敏,没有品尝出寿司的精妙,一定是这样的!毕竟,要是敢说寿司之神味道不行,马上你就成了土鳖。


要做木工,先要学会打电话,这是“修身养性”

而要做寿司,则要先会拧毛巾,这叫练习“手部稳定性”

寿司之神的味道不可能不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舌头不行

在这看似无厘头的洗脑式训练背后,其实是整个日本社会共同守护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这件衣服的名字叫做——工匠精神。


日本的“工匠精神”,正在越来越往一种传教式的方向发展,过分渲染仪式感,强调看似十分重要却又毫无意义的细节,再通过媒体包装和宣传,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问题是,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所谓的“最好吃的寿司”?

2014年4月23日晚,到访日本的
奥巴马,接受安倍晋三邀请将晚餐安排在“数寄屋桥次郎”,品尝这位做章鱼前,要给章鱼按摩40到55分钟”的寿司之神制作的寿司。


出乎意料的是,实诚的奥巴马,在晚餐进行到一半就没了胃口——

他放下了筷子。

1.27亿日本人,无一人敢碰的马蜂窝,就这样被浓眉大眼的奥巴马,捅穿了。

 
 

2

 
2017年,11月,有一条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

日本制造业的象征之一,著名的东芝,被中国海信以7.98亿美元收购。


事实上,自从2000年,IT泡沫破灭以来,日本的大厂都在经历亏损、裁员、卖卖卖、再亏损、再裁员、再卖,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仅2000年半导体行业萧条,就导致日立裁员2万人,东芝1.8万人,富士通1.64万人,NEC400人……

裁员的事也许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对日本人来说,这却不一样,因为原本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终身雇佣制”

因为终身雇佣,才有极致的忠诚,这也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

日本企业,怎么还能裁员呢???

终身雇佣制的溃败,成为日本制造业大败局中的重要节点。

而其中,又以东芝的故事,最为令人叹息。


东芝在中国家喻户晓,就连它的英文名 TOSHIBA,都被中国人深深记住,是日本制造的代表之一。

而翻开东芝的历史,简直是一个日本工匠精神的胜利范本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中国的封建王朝还在最后的回光返照——康乾盛世之中,傲娇的皇帝看不起任何外国的产品,倒是对一种西方传过来的“自动人偶”很有兴趣。

宫中的传教士为讨皇帝欢心,特意制作大型“自行狮子”、“自行人”,上发条后,它们就会自动行走。这算是手工艺人为时不多的春天。


东芝的创始人,一代巧匠田中久重,就出生在一个以机械人偶见长的手工艺商人家庭。
 
1799年出生的田中,8岁时就为家里的砚台设计了一个装有暗锁的盒子。14岁时制作出一台可以织出细密花纹的纺织机。20岁,他为神社制作的“云切人偶”演出,轰动一时。
 
此时的田中久重,仿佛已经点亮了科技树。1839年,田中久重发明了以空气压力泵为核心,号称永不灭的“长明灯”。1851年,田中久重通过3年不眠不休的努力,制作了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工业产品,日本的国宝之一,万年自鸣钟
 
1867年,日本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阅舰式。由田中久重参与建造的佐贺藩电流丸成为阅舰式上的领头舰
 
正是在这样的盛名之下,1875年,76岁高龄的田中久重,创立了民营机械工厂“田中制造所”。

这是日本国内第一家电报设备制造公司,也是东芝的前身



田中辞世后,东芝依然能为世界带来惊喜。

而且,不仅仅以“手艺”见长,也以科技称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芝与索尼、夏普、松下、日立和三洋并称为日本彩电六巨头。

东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T1000,并在2006-2009年跻身全球第五大PC厂商。


这样一家历史辉煌的企业,是如何倒下的呢?

谁也没能想到,让东芝倒下的,竟然是日本工匠精神最忌讳的东西:

造假。
 
2015年2月,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发现东芝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委员会发现,从2008年至2014年底,东芝虚报了约合人民币120亿元的税前利润,超过了这7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

东芝财务造假跨越三代社长,可能已经长达7年之久。


原来,在金融危机中,与索尼、松下和夏普一样,东芝的利润开始下降,出现业绩亏损

面对这样的情况,社长西田厚聪制定了苛刻的财务目标,迫使下属进行财务造假。

造假,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截然相反,但为何能隐瞒7年之久?

后来,第三方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书中认定,东芝财务造假问题的原因是:“存在下属无法违背上司意愿的企业文化。

因为工匠精神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服从。哪怕得到的指令是违法的。

所以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见,老板指着员工鼻子骂,员工也必须接受,不敢有怨言。


日本制造业的利润率一直以来非常低,一般在3%以下。

比如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的钢材部门,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况。

亏损当然让人心痛,但是更心痛的,是丢掉“世界一流”的名声。那绝对不行。

于是,为了提高产量和销售量来减少亏损,就必须加班、赶工,想方设法赶时间、减少成本

但是,又决不能丢掉世界第一的质量标准

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于是,在赶工期的时候,一线工人就不得不篡改数据来达到标准。

而这一切,甚至并不是秘密——在整个生产线上,产品原本要经过层层检测、筛选,造假的情况绝不可能隐瞒。

也就是说,生产线上的所有人,从工人到领导,全都默认了造假的存在,形成一种皇帝的新衣式的默契

也是因为这样,这些造假行为,竟然可以持续数十年,无人举报,滴水不漏。


然而,哪怕再有默契,没有不透风的墙。

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一,真的成不了假的。

而假的,也成不了真的。
 
 
 
03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日本制造神话的破灭,是在2000年5月8日。

那一天,三峡工程办事处检验员王春来正在当班,接到一个电话:“从日本进口的一批热轧钢板到货了,请求尽快检验。”
 
这批钢板要用在三峡二期的核心工程,左岸电站上。为此,三峡工程通过招标选定了日本钢铁制造业巨头,住友金属工业,来生产低合金碳素结构钢板。

但是王春来的抽检结果是,不合格。
 
“不合格?不可能!”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头号钢材生产强国,从品种规格到质量精度无一国家能比,咋会有问题呢?”……


那是一个中日制造业差距悬殊的时代,不要说我们的制造水平比不上日本,我们对自己的检测水平都没什么自信。

连王春来自己不敢相信。

于是,王春来和三峡办余良主任商量,决定扩大抽样比例,进行二次实验。
 
第二次的实验报告显示,标明样品仍然不合格

他们立即向三峡工程业主和日方做了通报,要求日方尽快派人前来处理。
 
不料,日本人却傲慢地回绝道:“不可能!我们是世界上一流的名牌企业,绝不会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你们的检验数据忽高忽低,令人难以置信!”


双方进入僵持。

6月13日,余良和王春进行了第三次检测,结果显示还是不合格。

于是,三峡办正式出具了“品质不合格证书”。
 
接到不合格品质证书后,日本人似乎感到了大事不妙,迅速组成了庞大阵容的谈判小组,感到宜昌进行交涉。
 
最终,日方代表同意对已检出的不合格炉号钢板答应全部退换,并对给中方造成的损失,日方“将积极进行作出赔偿”。

这个谈判结果,等于日本人承认了自己的产品不合格。


而这,只是日本钢铁公司的造假首秀。
 
2017年10月5日,日本自卫队F-15战斗机起飞监视俄军侦察机,返回基地后,发现飞机挂载的一枚导弹弹翼不见了。这个长约45厘米,高约40厘米,重约4.5千克的东西到哪里去了?自卫队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这个弹翼上没有挂载导弹。
 
10月8日,日本另一家钢铁巨头神户制钢承认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爆发造假丑闻,震惊世界。

其后,丑闻愈演愈烈,被篡改数据的产品从铝制品、铜制品、铁粉扩大到生产液晶屏所用的合金材料,部分问题产品的数据篡改历史长达十年。


日本汽车制造商斯巴鲁、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等等,也陆续爆出了造假丑闻。


在日本,造假已经不是单独的偶然事件,而是长期的、普遍的和有组织的。

而日本人对此的应对,则也充满了日本的传统风格,那就是“鞠躬道歉”。

每次一出事,大家就二话不说,纷纷鞠躬道歉。

积极认错,屡教不改。


有人戏称,日本工匠精神,已经变成了“躬匠精神”



尾声



“工匠精神”本身,其实并没有错。

日本式工匠精神的问题,错在营销过度

“日本马桶里的水可以直接喝”,到财务造假、研发造假、参数造假,其实这样想来,过度夸张和真假掺半,原本也是日本式营销的一个常规操作。


而如今,残存亦末路,兵败如山倒。

2016年3月,美的集团宣布以约 4.73 亿美元购入“东芝家电业务”的 80.1%股权 ,并获得了5000项技术专利转让以及40年的品牌使用权。
 
2017年11月14日,海信与东芝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的95%股权正式转让海信。 

一路溃败的夏普还在裁员与卖楼自救,连年亏损的松下在无法盈利的泥潭里苦苦挣扎,四面楚歌的佳能似乎也没有找到出路,曾经强势的日立也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朝不保夕,昔日明星NEC已经彻底退出了智能手机领域……
 
现任京都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教师的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回顾了日本IT制造业几十年的荣辱史,总结出日本制造业的四大教训,其中有两条,剑指“匠人精神”:

过度依赖匠人精神与手工艺者的技艺,而忽视了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严重缺乏低成本量产能力

过于苛求性能与指标的极致,而忽视了市场实际需求水平,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在研发上不能及时调整产品。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日本,真正的工匠精神逐渐式微,而形式主义的表演却登峰造极

在中国,其实我们也有着工匠精神的传统。

《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钟表师王津,在故宫的“老平房”中一坐41年,修复了200多件国宝钟表;


敦煌情侣樊锦诗和彭金章,在人迹罕至的黄土风沙之中守护敦煌,一住就是24年,为人类守住了这个世界奇迹;


大国工匠胡双钱,火箭“心脏”的焊接人,35年从未出错,精度和加工速度比机器还要高,被称为“屠龙之技”……


真正的工匠精神,是用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不厌其烦的耐心,去习得一项精湛的技艺,去守护住一门珍贵的事业。

10年时间学习厨艺,这叫潜心研习;10年时间里练习拧毛巾,这叫闲得蛋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叫尊师;对师傅绝对服从,哪怕造假也服从,这叫愚蠢

真正的工匠精神,追求的确实是极致。

但绝不是像如今的日本那样,在工匠精神的外衣之下,其实是一场邪教式的作秀。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日本有所秋山木工学校,8年只教“匠人精神”》
大卫·贾柏,纪录片《寿司之神》
汤之上隆,《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黄宏章,《特写:三峡工程首例对日索赔纪实》,发布于《大地》杂志于2000年第二十期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需要分享

告诉好友你在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