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狂风大作的日子,栏主表示内心很忧伤,并表示不想说话,本期分子由鬲虫同学为大家介绍留德学生的生活。
传说中凌晨3点过马路还等交通灯的人,与朋友约见面时间精确到分钟的人,房间定期保洁整理的人,同时热爱实弹射击、学习跳伞、皮划艇、开小型飞机……和在宿舍做菜宴客。一个严谨又冒险,独立又好交友的矛盾体,会有怎样的留学故事?
本期受访对象张诗侃,目前坐标德国,曾在波兰与美国当交换生。
首先感谢作客我们平台~下面采访要开始啦——
如何做到在宿舍做中餐不被邻居投诉
记者虫虫:这些天有个问题我一直很好奇,听说你喜欢在学生宿舍做菜请客,而且是中餐(有油烟),在德国会被邻居投诉或者直接触发烟雾报警器吗?
张诗侃:有这个可能,但我没有被投诉过。我爱做川菜,本身做川菜就比粤菜这些清淡的菜系油烟要大,因为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做饭的时候特别注意。
但始终避免不了一做饭就整个楼道都是味道,而且一有味道,邻居们都知道是我干的。有时候我也会邀请邻居们来一起吃饭。
记者虫虫:果然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吃过你做的大餐,邻居才不去投诉的吧!
张诗侃:其实油烟呛就是不会做饭。控制做饭油烟的要点是“硬件+技术”。
硬件部分分为“锅”和“油”,德国用不粘锅,比国内用铁锅油烟小;德国用精炼油,比在四川老家用菜籽油油烟也要小。但是只有用菜籽油(浑浊深褐色,没有精炼)才能做出独特的川菜味道,在德国只能做改良版的,没办法。
技术方面,很多人不知道要“热锅冷油”,德国炉灶温度不够高,油倒在锅里面太久,变成“热锅热油”的话,油烟就大了;还有就是习惯不好一心多用,边炒菜边看电视边发微信,结果,擦,过火了。
所以我做饭油烟是不会大到报警和被投诉的。
记者虫虫:原来你不但是自力更生的吃货,还走技术流。改天再向你请教。今天还有好多问题想问……
留学的愿望巧遇偶然的机会
Q1.先八卦一下你的留学经历。你在波兰、德国、美国都念过书,先问问大三那年到波兰当交换生,你觉得换来了什么?
A1.一次转换的机会。在国内本科读德语专业,课程设置以语言文学为主,但我本身并不是对文学特别有感觉的人,相比之下更喜欢经济学。去波兰整个学期学的是经济信息学,可以从文学中脱身多点时间学学经济。
Q2.这段经历对你后来的学习生活和人生选择有影响吗?
A2.有啊,那半年实际上是去探路的。波兰怎么说也是欧盟国家嘛,课堂也全程用德语,算是为之后留学“试驾”。
经济信息学当时来说是新兴专业,现在这个领域在德国非常热门,很好找工作,工资也很高,职业方向是既懂IT又懂商业的项目经理。正因为在波兰学过(然后忘了),后来在德国经常听着听着课会“咦嘿?这个我懂。“
Q3.从波兰回来没多久,你就拿到了哈尼尔基金会-麦德龙集团奖学金,全中国只有6个名额,好厉害,你有没有想过是个人履历和面试表现的哪些点吸引了项目方?
A3.正是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是件有多厉害、多小概率的事情,根本没考虑申请。成绩差的没有自信去争取,成绩好的未必想读FH(应用科技大学),大部分应该更愿意去UNI(综合大学),所以竞争激烈程度也就一般吧。我一向成绩普通,毕业前也没有考德福申请UNI,申请这个奖学金也是想走条捷径。
个人履历方面,感谢胡忠利老师。以我当时的德语水平写的个人履历与动机陈述,语法错误都有一大堆,更谈不上什么出彩之处,老师费了很多心思帮我修改。(小编:所以“敢”和“能”请到合适的人出手相助绝对也是一种能力诶。)
关于面试,我发现申请者除了都会说德语(和英语)以外几乎没有共同点,所以出于好奇还特意问过麦德龙的面试官选拔流程和标准。从评委给我的说法看来,就是很大随机性,没有固定标准。
Q4.虽然感觉你还是谦虚了,但确实从来没想过答案原来可能是这样的,多谢剧透内幕。如果没有这个奖学金,你在国内本科毕业后还会到德国留学吗?
A4.会,想,但不确定能。
留学德国的日常
Q5.(这个项目)每个月650欧元奖学金,在德国可以有怎样的生活质量?
A5.德国东西部差距很大,城市间差距也很大。
我读书这个城市(德国西南部,沃尔姆斯市)约8万人口,在德国属于中型城市,超过10万人口的就叫大城市了,每个月必须的支出包括:学生宿舍220欧(单人间,含水电网络费),交通费学期票半年150欧(仅用于日常上下课逛街购物等,不含到处旅游穿州过省甚至出国部分),电视费+手机费30欧,保险费每月80欧(法律规定一定要买),日用品10欧,食堂只有中午饭和晚饭,一个套餐2.2欧(主食+薯条/伊面+沙拉+甜品+汤),校外中餐馆炒面5欧。
所以学生党每月花销在600-800欧之间。650欧这个消费水平属于中等偏下。
Q6.请用简单的话介绍你在德国留学读的专业。
A6.专业名称叫Handelsmanagement,无论查还是不查字典,很多人第一个理解可能都是“贸易管理”,但实际上应该翻译成“零售管理”。可以理解成企业经济学的一个细分,学零售业的商品策略、商圈选址、店铺布局、市场分析、促销管理、服务管理、人事管理、物流管理……还有部分IT课程。可以往各个方向走,但每个方向都学得不算深入。
Q7.学习以外都会勾搭哪些人/参加些什么活动?
A7.答案有点复杂,要分几个时期讲。
初来乍到想尽快融入德国,几乎只和德国当地同学一起,没怎么联络中国的师兄师姐或同级同学,当时觉得过得妥妥的,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不适应,只是当时不承认。
还经常参加学生保险公司组织的活动,去远足和健身房,活动完全免费,因为你买了它家保险,它不知道多想让你一直身心都健康。
第二学期开始,课程是经济学入门和IT,我在波兰学过,既然拿的都是欧洲学分,就和教务处商量学分兑换,教务处居然也同意了,我越换越爽越换越多,结果把整个学期的都兑了。
时间大把,就想着去找找洗盘子的工作,结果意外地去了一家全球有1万多名员工的美国公司实习,那段时间奖学金加工资,过得很富裕,就买车到处开到处去。
然后到美国交换一个学期、专业实习一个学期、写论文做Project一个学期,时间就这么过了。
在德国实习与工作
Q8.德国很多人都是住A城在B城上班。你实习时候宿舍距离公司远吗?
A8.从家门口到公司单程47km,起初需要步行700m到火车站,坐1小时10分钟火车,中间需要转2次车,在有学生票的基础上来回总票价15欧。后来买了车,从家门口到公司,单程40分钟,来回油费10欧。
Q9.开车上班居然比搭火车还便宜?
A9.你以为买车不用钱的吗!?上面说的只是油费,还有养护费保险费呢。我是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每天最开心的是在车上听着自己喜欢的歌,陷入沉思,但保持专心开车,这就是技术!
Q10.像德国这种职业资格认定这么完善、严格的地方,其实有没有从事和学历不相关工作的机会?
A10.有机会。因为企业招工时候一般只分大类,不会按具体的小专业写招聘信息。
Q11.最理想的职业发展是一直留在德国吗?
A11.最理想是哪里好就去哪里。从前老一辈住单位宿舍工厂就在楼下,后来有人在苏州住在上海工作,成都人在北京工作,现在有中国人在德国工作,以后也可以是中国人拿德国永居身份在美国工作。
回答一下假设性问题
Q12.求学这些年,有没有特别想倒带重来的事情?
A12.多得很!!后悔上课没有认真,当时觉得混过去就好了,毕业才发现真正好的公司要(绩点)1.0才招,我的成绩2.0算过得去,大三才开始努力,最后论文1.3。
还有比如后悔没有理财,当时实习每月收入800欧、奖学金660欧,一年花费在车上10000欧,买WMF的锅、BOSS的衣服,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买食材随随便便都花40-50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没有储蓄,流动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
Q13.留学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13.留学前觉得国外什么都好,留过学就知道,(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必须选择一部分放弃一部分。感觉没有特别大改变,或者目前不承认有什么改变。
采访后记:
约采访时间果然精准到分钟,回答喜欢分点和用数据说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采访笔记草稿4000字,篇幅关系被小编最终删减整理)。与其说奖学金只青睐学霸,不如说机会眷顾敢于选择与一直坚持做自己的孩子。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留学美国肿么样,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美国新闻 | 在美国学新闻不得不说的故事
流浪汉 | 我在旧金山和流浪汉一起吃政府救济粮的日子
造车 | 亲手造一辆拉风的老爷车,已上牌上路,招聘副驾驶
分子栏目,听你现身说法。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