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上学,没想到被中餐馆上了,还一上十年

原创 2016年08月08日 TIMEZONE



我从洗碗工干起,送外卖,炸油锅,当跑堂,坐帐台,当大厨,做老板,关于中餐馆的所有岗位,我都玩过了。


各位同学,如果你经济窘迫,中餐馆是你在美国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假如你心怀好奇,渴望体验生活的艰辛,适可而止就好;千万不要赚钱上瘾,荒废学业。


中餐馆是每个飘在美国的同学老生常谈的话题。除了学校,留学生在美国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中餐馆了。民以食为天,虽然说的是英语,可是长的是中国胃,没有老干妈和大米饭的日子可真心不好过。

在美国,从繁华的曼哈顿到偏远冷清的小乡村,到处都有中餐馆的身影。目前整个美国境内一共有五千多家中餐馆,数量远远超过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等美式快餐连锁店的总和。它们顽强地在美国土地上扎根发芽,蔓枝开花。


鬼子进村忙


美国中餐馆最害怕的是卫生局“一票否决制”。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卫生局每年会一次或数次前往中餐馆突击检查。只要检查员一进门,老板娘就使出浑身解数拖住检查员唠家常。

然后服务生飞快地跑进厨房大喊:鬼子进村啦!随即厨房里立马鸡飞狗跳:厨师的水杯扔进垃圾桶,刚吃一半的饭菜倒进泔脚盆,油盐酱醋瓶瓶罐罐都盖上塑料布,抹布倒进消毒水,冰箱调高制冷温度,所有的炉头都熄火,哪怕订单早已一长溜。


我亲眼见过一盆已经上浆的牛肉,检查员探针测试温度超标,酸碱度超标,老板硬着头皮往塑料垃圾桶里先扔了一堆旧报纸,当着检查员的面把肉全倒了进去。

可是就在检查员还没离开,坐到店堂里写检查报告的时候,老板娘又把肉从垃圾桶里抱出来,藏到冷库的角落里。大厨师傅冷笑一声:卫生局这次来了个新手,老手都是消毒水直接倒在肉上的。

好不容易走了检查员,炉台上又重新忙乱起来:几乎没有洗过的蔬菜被切块、切丁、切丝、切片,和同样没洗过的猪肉、牛肉、鸡肉一起,或炒或炸或蒸或烤或冷拌,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每个中餐馆的厨师,无论他来自四川湖南山东吉林还是墨西哥或者危地马拉(一点都没开玩笑,甚至有的中餐馆厨房里全部是这些讲西班牙语的偷渡客),也不管他没有厨师证甚至最基本的健康证书和合法的美国身份,他都会是一个制作美味中餐的好厨师。

每天10到12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厨师们会在两三个人一间的公寓或者地下室里,脱下满身脏臭和油烟的外套,用手机拨出打给家人朋友或者律师的电话,或者就沉醉在彩票,电脑游戏和爱情动作片的欢乐里。


留学新课堂


与厨房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台。这是饭店的脸面。而作为老板最好的员工,就是和我一样的留学男女。

马克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因拿不到博士奖学金,只能辗转来到美国读博,靠在中餐馆打工挣个仨瓜俩枣。杰克夫妻都是博士,平日在中餐馆轮流坐庄,迎宾接客。布莱德的太太在读博士,大专毕业的他就只能来餐馆挣钱养家。

秦琼卖马,杨志卖刀,英雄末路,只为钱钞。没有财务自由,理想很多时候就是气泡。

在美国,职业无分贵贱,生存才是王道。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如果连最基本的“白天三顿饭,晚上一张床”都解决不了,只会念书,不会谋生,谈何成才,遑论发展。

留学生中的打工一族,也并非都是为经济压力所迫。事实上,很多X二代也在其间:杰森送外卖开的车是兰博基尼,瞒着父母到餐馆打工为的是体验一下留学前辈的甘苦;麦克家境优渥,每个月有固定的一大笔零花钱,为了买张自动麻将桌不好意思和家里开口,来餐馆挣点小钱。安娜学的是心理学,据她说饭店里是寻找社会标本的最好地方。

虽然目的迥异,但这毕竟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中餐馆在美国声名在外:社会底层,生活窗口,熙熙攘攘,各色人等,一本活脱脱的美国社会教课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想历练自己,还是纯属玩票,从机会成本上说并不划算。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的酱缸里漂,时间长了难保不染一身臊。

中餐馆里的活又脏又累,更难受的是每天还要看老板和客人的脸色,除了非法偷渡的,本来就招不到长工,况且每小时几块钱的底薪,哪里去找中英双语熟练的员工?反正中国学生越来越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中国留学生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源源不断地成为中餐馆的员工和顾客。只有老板,笑看尔等,盆满钵满。


摇钱树真相


华裔对中餐馆乐此不疲,除了饮食习惯根深蒂固,而更多的人是把它作为摇钱树来看待的。

对于那些在美国公司上班后拿了绿卡最后变成美籍华裔的成功人士,人到中年,以为终于实现了美国梦。却半路碰上公司裁员,除了干了几十年的“专业技术”外一无所长。改行开中餐馆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更多的还是偷渡客,打工数年还清偷渡的钱,再请律师洗白身份,继而成为新的中餐馆老板。咸鱼翻身后,立马把曾经的辛酸委屈加倍施加给后来者。


如此周而复始,中餐馆业不断发展壮大,代价是每天12小时以上,每周六天的超长时间工作。尽管美国那么多的节假日,可是在中餐馆挣钱的黄金时间,老板是绝对不会关门的。

发家致富,秘籍无外乎以下:

一是廉价的劳工。除了以前边境偷渡的同胞和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偷渡者,现在国内大量的下岗员工和农村劳力,在国内非法中介的包装下,以商业考察、旅游、留学等合法签证进入美国,随后被美国境内的华人职业中介接收,然后分散到美国各地的中餐馆,从事每天12个小时左右的长时间低薪劳作。

二是低价的物料成本。遍布美国的肉菜公司,每周都会把食材源源不断地送到各地的中餐馆,而饭店在选择食材品种和价格的时候就有比较和选择的巨大空间。中餐馆普遍选择华人经营的肉菜海鲜送货公司,报价比一般美国公司便宜许多。

三是偷税漏税的各种手段。比如,现金消费优惠打折。支票和银行卡都会在银行的流水中留下记录,而现金流动全靠的是饭店账本记录。


四是极端低廉的价格。在美国,中餐就是廉价食品的代名词,对于胖得不成样子的美国普罗大众来说,一顿几块钱就能品尝几十种菜肴点心饮料的自助餐,岂不是饕餮天堂?

千万不要以为政府机构如何廉洁高效,除非有人举报,否则税务局乐得眼开眼闭。如果认真追究起来,一家小店偷逃的税款3万元,而税务局为此花费的检查执法成本差不多也要3万元,性价比实在不咋的,何苦劳师动众?再说了,地方政府也要靠它们纳税养活,何必断了自家财源,损人不利己?


人生当自强


我曾经和我的美国室友谈起过中餐馆。他的评价就一个词:SLAVE。在美式快餐铺天盖地,世界美食丰富多样的美国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中餐馆能立足生根,和那条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一样,说不尽的华人血汗历史

餐馆打工,完全是口头约定,并无合同协议。送外卖都是自备车辆,出了车祸吃了罚单,黑人打劫无赖欠账;前台当侍者,来个混混,大腿屁股拧一把,然后塞给你一张10块20块的钞票;端汤送菜烫了手翻了盆,前台后厨滑了跤摔了包——对不起,老板概不负责。


更有甚者,在这样一个社会酱缸,耳濡目染,甚至步入歧途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某位同学,长期混迹餐馆,满心金钱欲望,然后老板带他去拉斯维加斯看看“人间天堂”。

海鲜餐,艳舞秀,赌博台,玻璃房,今天闹得欢,明天拉清单,欠下一笔这辈子都还不了的账。最后卖身为奴,成为老板的叭儿狗。这样的奇葩虽然少数,但是反面标本的力量,始终震撼我的心房。

在一个号称自由世界的文明社会,法治国家,中餐馆就是这样一种真实客观的存在:谁都知道那里是偷渡客,黑暗料理集聚的地方,可是偏偏又离不开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宛如中餐的千变万化,尽在不言。

说起来,资本主义只是教课书上的一个名词,而中餐馆就是它生动完整的诠释:资本逐利,天性使然;剥削压迫,罪恶之源。


很多同学像我一样,心怀梦想,远渡重洋,留学海外,人生起航。面对陌生的国家,多元的文化,满怀好奇之心,渴望实现理想。但是,人生绝对不仅仅是校园课堂和实验演讲,真实世界才是一本生动耐读的教材。

中餐馆就是我在美国的一项社会学选修课,它促使我静下心来,重新翻开人生的篇章,观察社会,思索未来。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 | MAX


中国和世界历史货币,

维多利亚时代殖民史,业余九段研究者

冰淇淋鉴赏家,LES MIZ粉丝




想看Guan点栏目怎么看世界?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港漂 | 想做港漂不容易,我也是好人家的孩子

绿卡 | 青春赌明天,绿卡换此生

梦想 | 留学真能成为你实现梦想的踏板吗

啃老 | 现在啃老,是为了以后不啃老

援交 | 留学生援交,真的不止是一个标题而已



 

   这是时区的Guan点栏目

无论你有什么道理歪理,只要能自圆其说,尽管砸稿过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