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洛哥遭遇多番调戏,我为什么还敢一个人出去玩

原创 2016年04月11日 TIMEZONE


近日,有同事在群里转发了和颐酒店的事情,接下来大家就炸开了锅,公司唯一一位男士坚持认为女性出门在外的安全问题重在自我保护。

老实说,我的内心是抗拒的。不是说女性不该自保,而是女性更注重保护自己不等于绝对安全。


= 摩洛哥,no zuo no die why I try? =

我热爱旅游,经常独自到处走走看看,遇到过多次事件,幸亏没出过事。

几年前自己去了摩洛哥,为了省钱,决定从菲斯搭顺风车前往舍夫沙万。

菲斯皮具作坊

舍夫沙万是座爱琴海般的蓝色小城,位于摩洛哥北部,与西班牙遥遥相望。我背着包,绕过菲斯城墙走到大路边,招手拦截过路车辆。

就这样,好不容易,有个司机让我上车了,笑嘻嘻地坐上副驾。司机回头冲我一笑,露出一排大黑牙,脚踩油门就向前冲,却是朝着相反方向。

我一愣,心里开始紧张,该不会是想拐卖吧,于是马上抓起地图表示走错路了。司机呲大黑牙冲我乐,蹦出几个零星的英文单词,说,去我家,去我家。我心里更急了,赶紧说不去!

正争着呢,司机手一搭,放我大腿上了。天呐,我专门穿着长裤,就是怕路上产生不必要的危险。单身女性旅游的禁忌我还是清楚的,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还是碰上了性骚扰

为了避免对方不管不顾来硬的,我被动地把腿往一边缩,一边强调要下车。不知道是不是信奉穆斯林的关系,司机继续开了一小段,靠边停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继续拦车,第二辆车的司机叽里呱啦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让我上车了。行驶方向是正确的,我安心了不少,但依旧警惕。


舍夫沙万

摩洛哥曾是法属殖民地,大部分国民仍旧说流利的法语。司机扯着法语一路试图跟我沟通,我也是无比配合,他一笑我就笑,他指哪就看哪儿。一到无法互相理解的时候他就伸手跟我握一下,大意就是没关系,大家互相理解。

没想到握着握着手他就把嘴凑过来了,后来因为拒绝了他的吻手企图,我被赶下车,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故事并没那么糟,我步行了一小段,被一个运送水果的火车司机招呼上车,一路安全地到达了中转城市。再后来一个当地男人帮忙买了张大巴票,日落前安全抵达目的地。

同样一段路,朋友一对情侣搭到的顺风车都挺正常友好,至少没人打算吃她豆腐,也没人赶他们下车。


摩洛哥香料


= 搭讪就像苍蝇遇见了屎,不离不弃 =

摩洛哥不算是传统伊斯兰教国家,不少穿着短裤的白人游客集中在热闹的景点和市集。到达舍夫沙万后,我就换上轻便的衣裤出门闲逛去了。结果就是,搭讪如影随形……

晚上和同旅馆一个意大利女游客互吐苦水,她故意在左手无名指戴了个戒指假装已婚,情况却并不比我好太多。


舍夫沙万街头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出现在摩洛哥,并且不限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伊朗的时候,有过旅馆阿伯假装关心的样子过来搭话,然后趁机抹了一把我的锁骨位。在土耳其的时候,和朋友也常常跟人聊着天突然被抓住手背亲一口。在法国尼斯时也曾有过被男人尾随要求一起去喝酒的事情。

我虽胆子不小,但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九死一生凭虎胆。自我保护显然有,看情形不对的时候随时准备好逃跑策略。还买过报警装置,是个瓢虫状的小物件,平时挂在包上当装饰,危险出现之际把瓢虫往外一扯它就会开始报警,而且除非再把瓢虫插回去,不然就算砸烂了也难止住报警。

之后的几次独自旅行这个报警器都成为我的随身物件,但没什么效果,因为自己很注意,漆黑的巷子不走,不随意和看上去气息暧昧的人说话。反倒是有几次瓢虫被不小心扯出来开始报警,闹了尴尬。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一个人出去玩,和朋友一起可以互相拍照,旅途也不寂寞,更是杜绝了安全上的许多问题。答案很简单,一个是不太好凑假期,你有空的时候我正忙,我空下来你又要着手工作了。

况且,有多大的几率能找到兴趣爱好完全一样的朋友呢?有过好几次和朋友打算相约游玩,却因为想去不同的目的地而作罢。既然如此,与其把行程安排寄予“找到合适的人再去”这种缥缈的方式,不如打包收拾好自己上路,何尝不是种精彩?

一个人上路的时候,风景是不会变的。海依旧那么蓝,延展到地平线的那一边,随着波浪荡漾仿佛下一刻就能到达地球的那一端。一个人参观博物馆,蒙娜丽莎同样热闹,梵高的向日葵依旧灿烂,高更暗藏的惊喜需要你的细致,莫奈的莲花也不会变得更加寂寥。


市集上出售的橄榄

在舍夫沙万蓝色小城里闲逛的时候,我很庆幸自己还能看到吃蜗牛的小店把蜗牛养在门上;知道摩洛哥因为靠近沙漠的原因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服装不同,他们的长袍后拖着帽子,为了避免风沙,色彩也更为多元;他们有多达十余种口味的橄榄,光是看都储下满嘴口水。

总有些事物的存在是让你觉得,即使受了委屈也无憾。


作为法属移民地,摩洛哥继承了吃蜗牛的传统


挂在墙上售卖的当地服饰


= Control your son, not your daughter! =

13年,埃及爆发了反对对女性进行性骚扰与暴力活动的游行。有人举着牌子叫嚣着不要把性骚扰的重点搞错,“别教你的女儿自我保护,去教你的儿子别伤害任何人”。我想说的,是在女性已经有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施暴者的教育岂不是更重要。


埃及反对对女性进行骚扰与暴力活动游行

当一个人有意向你施暴,尤其当一群人已经以你为目标了,单纯的自我保护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一瓶辣椒水真的能救你的命吗?防狼18式足够抵消掉体能差异让你一招制胜?别开玩笑了,为了自我保护,我该放弃的东西究竟有多少?

去控制你的“儿子”!这里的儿子应该指代所有的施暴者,除了男性向女性施暴,男性也可能成为受暴力摧残者,女性同样可能成为施暴者。在这个问题上,性别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控制以及惩处暴力之人

我们不该当那个弱小只懂得自我保护和被保护的人。减少暴力行径和犯罪的方法应该是从小让孩子知道施暴这个行为是件耻辱的事情,人不该欺辱另一个人。对于施暴的人,应该理智客观地就事论事,加重刑罚也好,曝光事件信息也可,万万不要为施暴者寻万千借口。

要是有事呼吁完谴责完绕了个大弯又回到女性该自我保护的陈腔滥调上,意义何在?


摩洛哥南部海港城市索维拉


摩洛哥南部海港城市索维拉,打捞上岸的鱼被码得整齐出售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中国处于一种奇诡的阶段,一拨人饱读诗书,见识广博,文化层次高,接触到非常多的西方思想,对各类“主义”了如指掌。同时,大量保守人士的存在又相当自觉地墨守成规坚持所谓的“传统”。

二者碰撞出的主要是思想争斗而非火花:一方面追求女性独立,不少女权主义者叫嚣着女人拥有自主使用身体的权利,要主动享受爱和性,要有事业,不要在乎外界的质疑和谴责。另一方面在女性出事的时候又强调女性不该穿得暴露,不该太晚在外逗留,赶紧找人学上几招八式的。

既然如此,解决方法多简单:穿上长袍,头戴面纱,足不出户,一切靠网购。什么?不想在家当井底之蛙?那就麻烦先毁容了再出门咯~




时区作者 佐伊邱 

 有 经 历 才 有 故 事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转载或引用请联系TIMEZONE编辑(微信:ZzoeQiu),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分享你不一样的海外经历,跟我们聊聊你的想法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最新主题征稿请戳


回国后也有Culture Shock,是矫情还是理所当然?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