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经济学院(Oxford Economics)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机器人可能会抢走多达2000万个低技能门槛的制造业岗位,从而加剧收入不平等。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7月4日讯 牛津经济学院(Oxford Economics)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机器人可能会抢走多达2000万个低技能门槛的制造业岗位,从而加剧收入不平等。
这份名为《机器人如何改变世界》(How Robots Change The World)的报告估计,每个新增工业机器人平均会减少1.6个制造业岗位。报告还呼吁各国政府需准备好应对政策,包括更好的培训和福利计划,以及无条件基本收入保障。
而在澳大利亚各州中,南澳大利亚州最容易受到机器人发展的未来趋势影响。报告指出,南澳州是澳大利亚制造业最密集的州,但经济增长速度最低,制造业生产率水平较低。
正视机器人普及的双面影响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Adrian Cooper表示,尽管机器人的崛起可为目前还不存在的行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但许多行业的现有商业模式将遭到严重破坏。
“对个人和企业来说,失业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很大的区别,低技能工人和经济贫困地区将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 Cooper称,“在许多地方,这种影响将加剧失业和收入不平等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机器人普及的好处不言而喻。
报告发现,以人均产出衡量,制造行业机器人岗位数量每增加1%,生产率就会提高0.1%,足以明显推动经济增长。
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工程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机器人还将在零售、医疗、酒店和交通、建筑和农业等服务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该报告也表示,未来几十年,需由人类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会集中在那些需要同情心、创造力或社会智商的岗位。
在过去20年里,全球在使用的机器人数量翻了3倍,达到225万台。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2016年底,制造行业中机器人使用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运营存量的86%以上。
目前,全球大约每3个新机器人中就有一个安装在中国。中国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占全球机器人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0.1%。
预计未来20年,全球机器人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2000万台。
报告预测,随着中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主要制造中心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有多达1400万台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
低收入地区受创更为严重
自2000年以来,已有170万个制造业岗位被机器人抢走,其中欧洲约有40万个,美国约有26万个,中国最多,高达55万个。
此外,这种变化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在机器人投入使用的第一年里,平均约有1.3名工人失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一数字会扩大到1.6。
为了突出显示主要经济体中机器人化风险最大的地理区域,报告引入了“机器人脆弱性指数”(Robot Vulnerability Index),并通过比较该指数对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七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脆弱和最不脆弱的地区进行了排名。
研究发现,平均而言,这些地区每多安装一个机器人,其失业人数几乎是同一国家高技能门槛地区的两倍。在制造业中推动知识和创新的工人往往集中在大城市,这些技能更难实现自动化,因此高收入的城市地区将更好地应对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在澳大利亚,维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与南澳州相比脆弱性更低,而且在这两个州中机器人增长速度也更快。维州的制造业生产率也要高于南澳州。
“墨尔本及其周边地区拥有多元化的制造业基地,尽管随着墨尔本服务行业带动经济增长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一基地的相对重要性正在下降。”报告称。
“然而,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制造业就业依赖有所降低,而制造业生产率有所提高。因此,机器人进一步普及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负面影响可能会减弱。”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任何形式转载请标注出处,违者必究。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以及查询澳交所ASX股票数据(进入“澳股行情”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