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辞世,回顾传奇一生,全套作品集珍贵手笔遗作一览

2019年05月17日 微珀斯



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昨日辞世,享年102岁。



他的儿子 贝建中于当地时间周四告诉《纽约时报》,他的父亲在夜间去世。这位历经百年风云的大师,在建筑事业中投身70多载,作品遍布全世界,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香山饭店,中银大厦…


这些跨越70多年享誉世界的建筑,都出自一个华裔建筑师的巧手 —— 贝聿铭


贝老一生一共设计落成了26座著名建筑,揽获10项荣誉学术奖,28项建筑行业业内大奖,5项社会荣誉奖,其中包括建筑界的殿堂级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



而如今这些财富只能供后辈们瞻仰。贝老的离世是建筑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一代艺术风潮的终点。


(图片来源:NBCNews)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他是苏州望族之后,在狮子林(苏州古典园林)里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律铭)


10岁那年,贝聿铭随父亲工作调动搬到上海。中学的每年暑假,贝聿铭都会去苏州的祖父家。


(早年时期贝聿铭)



在他青年时期,他已经体会到关于“家庭”的真正含义,也“逐渐感受到并珍惜生活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儿时记忆中的苏州,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而穿梭在狮子林、西花桥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桥、瀑布,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印迹,更让他意识到,建筑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受过多年西方教育的贝聿铭,仍旧自认为:“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有人说,苏州是他设计精神的“中国原点”;


而上海,是贝聿铭建筑梦开始的地方。

 

在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贝聿铭接触到了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我从上海,略微看到了我在苏州未曾见过的未来或是未来的开始”。

 

(图片来自青芒果网)

 

这里绕不开,当时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


当时,每天中午放学,贝聿铭就会乘电车到“大光明”,碰上新片上映就躲进电影院看电影,没有新片就坐在梧桐树下。他着迷于它的24层楼高和二百多个房间的庞大体量,甚至回到家还像模像样地画了一份建筑图纸。


贝聿铭日后坦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高度,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


他的建筑梦在中国发芽生根。

 

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最终他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后又转学到造诣更高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


这期间,他结识了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两位现代建筑的鼻祖,自那时起,就确立了“找到建筑的内涵并把它表达出来”的设计思想。


他在美国的作品有很多。


其中,肯尼迪图书馆,让他在美国主流建筑圈站稳脚跟。



1964年,肯尼迪家族决定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纪念前一年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他们邀请了众多知名建筑家参与设计,其中也包括正在冉冉升起的贝聿铭。



贝聿铭费尽心思,多易其稿,不但提交出自己的极致方案,还连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建筑特殊的意义都一一用心,并在这场世界顶尖大师的角逐中胜出。


1979年,这座费时15年的大型工程,一竣工就震撼了美国建筑界,也让贝聿铭获得了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1979,也被美国建筑界宣布为“贝聿铭年”。


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但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个透明的锥形体也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了巴黎的标志。



而在设计这一独特建筑时,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议。


巴黎人对外国人插手做事本来就存有疑虑,更别提让一位来自纽约的华裔建筑师来修整他们的国家珍宝馆了。


一时间,对贝聿铭的各种非议充斥了整个法国。




法国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们,愤怒地指责“金字塔”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的装置。


甚至有人宣称,统计显示有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等口号一度大行其道,包括法国文化部长也公开批评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说这比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英国人企图从卢浮宫抢走艺术品的暴行更令法国愤怒。



贝聿铭说,他的翻译当时听得全身发抖,几乎没有办法为他翻译他想答辩的话。但他依然不改变,不妥协。


“旁人接受不接受对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受不接受比较重要一点。”贝聿铭说,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


后来,时间证明它们的经典性,也映照了贝聿铭前瞻性的设计眼光。



在美国生活了八十多年的他说:


外面早已改变

但内心是改变不了的

我还是个中国人


贝聿铭全套作品集

珍贵手笔遗作一览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巴黎1983年-1989年)




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

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2000年-2008年)



美秀博物馆(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美术馆平面图

局部鸟瞰图



隧道:




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2003年-2006年)

贝老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中银大厦(中国香港)


贝老设计的结构模型


还有贝老不计其数的其他代表作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中国北京)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1982年)


路思义纪念教堂(中国台湾1956年-1963年)


艾佛森美术馆(1968年)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洛基山脉 1960年-1967年)


克莱奥杰斯纪念图书馆(1969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


贾维茨会展中心(美国纽约)


波士顿美术馆


华侨银行中心(新加坡1976年)


罗切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1976年)


社会山项目(美国费城)



上海艺术博物馆(中国上海)


威斯纳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1985年)


达拉斯市政厅(美国达拉斯)


莫顿美尔森交响乐中心(美国达拉斯 1981年-1989年)


得克萨斯州商业樱花大厦(美国休斯敦)


雅各布杰维斯会议中心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2006年)




如果我一开始只做形式,我就会是雕塑家,不会成为建筑师。建筑师首先必须把一切事情整合起来,之后才创造形式。你得同时考量许多事情。但形式绝非不重要——其实,那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光从形式着手,然后把功能随意塞进来。我不会这么做,如果你这么做,肯定无法成功                                  

——贝聿铭


最后:
这么多充满魅力的大师之作看的小墨如痴如醉。贝聿铭先生身后留下的这些将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缅怀,感恩!









关注“微珀斯”!俯瞰西澳州!

微珀斯-西澳门户微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