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声,这股危害民族的乱象,将被严厉打击!

2019年02月15日 微澳洲



作者:指挥部

ID:zhihuibu01


上周星期五,《北京日报》专文批判甄嬛传、步步惊心、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斗剧。文章内容从五大方面批评了宫斗剧给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


第一、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流行时尚。

第二、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

第三、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楷模。

第四、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

第五、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北京日报的文章可谓是字字诛心,一针见血的道出了中国影视文娱的乱象。然而,在不少热衷于宫斗文化的小年轻眼里,这篇文章居然被贴上“开历史倒车”的标签,是“抹杀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证据。


让此等无知言论出现在主流社交圈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盛世危机在前,中国的年轻果真如CIA六十年前预言的那样,个性鲜明的追求自我,而不顾国家层面的大局。须知,北京日报批判宫斗剧不止是为影视剧正本清源,亦是在文娱阵地打响“反第五纵队”的第一枪!


何为“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一词最早来源于西班牙内战。1936年,在德国纳粹的强力支持下,原西班牙国民军领袖佛朗哥,向左翼执政党包围的马德里(西班牙首都)发动进攻。


大战前夕,德国记者向佛朗哥询问道:


将军,请问你认为贵军那支部队将最先登上马德里的城头?


西班牙内战


佛朗哥手下的一名参谋骄傲的回答道:第五纵队。当时记者很纳闷,毕竟当时的叛军只有四支纵队,何来第五纵队?


战后答案揭晓:


参谋口中的“第五纵队”不是一线参战部队,而是攻城期间在马德里街头,不断散播对守城左翼联军不利消息的“内部人员”。没错,他们就是内奸,是在各种时期以谣言蛊惑人心的“自己人”,其目标在于让更多的国人在大战来临之际,对祖国倒戈相向!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策反间谍,第五纵队地位更高、破坏性更强。


间谍只是行动单一的鼹鼠,他们所产生的危害是仅局限于战术层面。而第五纵队却是一群混迹于各大社交群的名流,他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超乎常人的智商,以及煽动性极强的话术,这群人所产生的破坏是战略性的!




可以这么比喻:间谍只是威力局限一城的原子弹,而第五纵队是顷刻间便能毁灭一省的大伊万(人类史上最大的氢弹)


升级版第五纵队


1991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自己所著的《1999:不战而胜》写道:


当有一天,遥远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


尼克松为何敢如此断言呢?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六十年前...


1949年,随着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大国间的战争骤然上升到人类毁灭的地步。在核平即和平的大环境下,大国爆发热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国家的斗争形式将从热战趋于冷战。同时,谁更适用于人类未来的“普世价值”之争,成为国际斗争主要方式

为此,美国顶级智囊摩根索分别向白宫、五角大楼、兰利(CIA总部)上书文件,强烈要求美国国家机构成立“第五纵队”。


在文件中,摩根索指出三点“未来国家间的斗争形势”:


第一、所谓的普世价值并不存在,但美国需要美化自己的普世价值,并以作为击败敌国的重要手段。


第二、国家间不存在道德可言,道德必须无条件服务于国家现实利益。


第三、世界斗争形式因核武器的出现,由传统的热战争转向文化战争、舆论战争。


才开始,美国一心痴醉于控制欧洲的计划,对摩根索的建议并未有足够的重视。


两年后,由于苏联主导的国际共产主义席卷美国各大工会,在主要资本集团的强势介入下,一支以“福特基金会”为轴心的第五纵队悄然诞生。


自冷战结束70年来,第五纵队以普世价值为旗帜,以抹黑他国政府、颠倒他国历史成就、推动他国娱乐至死为手段,一路辗转五大洲,数十个国家。波兰、乌克兰、捷克接连被斩落马下,即便是强盛如斯的苏联,在第五纵队面前也是一击即溃!



当美国掀起的这场战争搞垮苏联后,第五纵队的矛头,终于指向了中国...


盛世危言


随着互联网产业革命的兴起,泛娱乐现象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基于这种现象,第五纵队的在华斗争方式也做出及时调整,“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国家历史、娱乐群、互联网。


第一、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分割中华民族凝聚力


先回头本文开头,北京日报所批评的“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流行时尚”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此人叫州迪,他还有一个名字——爱新觉罗.州迪


在21世纪的今天,这位自诩为大清皇室后裔、多尔衮十世孙的“贵族”,至今都保留着清朝皇室的糟粕传统:续着清朝时期的长辫子;为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性”,决然不娶普通女性为妻;家里设施一律按皇室标准典装;各种出行亦要讲究“皇家规矩”。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这位大爷丝毫不掩饰自己身为“皇族后裔”的高贵气息。在他看来,身为爱新觉罗的嫡系自然要高人一等。


真是怪哉!毛主席带领中国4万万穷苦儿女,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没有任何封建残余势力的共和国,怎么又突然冒出一堆“皇室后裔”?


不可否认,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但我们所要传承的是精髓,而不是糟粕。


若论起皇室血脉,全中国14亿人至少10亿都是皇族后裔。姬姓可自称大周王室的后裔、刘姓可自称大汉皇室后裔、李姓可自称大唐皇室的后裔...若人人都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帜,去复刻恶臭糟粕的封建规矩,逢人自觉高人一等,岂不是让老一辈革命家的成果毁于一旦?!



如今,在各种宫斗剧的宣传下,刻意强调民族间的高贵性,已然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造成撕裂。宫斗剧背后推手的根本目的,不过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噱头,在历史的陈年旧案中,去刻意揭开民族伤痕,人为的制造中华民族内部的裂隙!


第二、强化明星效应割裂国家未来


关于明星天价片酬的讨论,在中国一直是热门话题。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这个话题为何经久不绝?


杨Y,拍摄一部电视剧到场只有4天,全程不是抠图就是替身,最后却拿走了8000万!


范CC,发一张付费自拍照,睡后收入480万!


鹿H ,专车开道、登台假唱、录音几小时轻松赚几百万。


有人说,明星赚钱是资本效应下的社会需求。


放屁!所谓的社会需求都是冠冕堂皇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收入理应与付出价值持平。流量明星靠脸赚钱而不是凭真本事博收入,又将社会各类辛勤付出的却工资稀薄的劳动者置于何地?


事实上,天价片酬的存在早已违背了阶级公平的原则,并以极致的拜金主义割裂着国家的未来——


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调查中,网红和主播占据总量的54%,成为青年第一就业方向。


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又是谁呢?


1996年,作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杂志,《时代周刊》将大陆明星巩俐作为周刊封面。此后的每一年,都会有中国人所追崇的明星上榜。



至此,中国新生代人的崇拜对象,由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转变为登台卖唱、搔首弄姿的明星!你说这算不算第五纵队普世价值冲击下,美国的“胜利果实”?


历史自有断论!


第三、以精英阶层为领头羊,雇佣网络水军抹黑政府。


第五纵队的威力之所以比间谍还恐怖,就在于他的成员囊括了不少目标国的“精英”。如前文所言,他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超乎常人的智商,以及煽动性极强的话术。一旦他们在舆论上作乱,其产生的恶劣效应甚大。


笔者列举一个案例:


2018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ZTE发起制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美国针对中国高新技术的打压。就在全国人民群情激昂要求掌握核心科技的时候,某知名经济学家吴JL却极力反对:这种违背市场规律,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行业的行为是错误且危险的!


一如西班牙内战之际,最重要的时刻,内奸要出来作乱了!


任谁都知道,核心科技绝对不能被外国所把持,TH危机的苦难,中国人不想再二次经历。也任谁都知道,向美国投降没有好下场,欧洲、苏联、日本,莫不是如此。


可他为何还要逆势而为呢?


维基解密显示,这位学者从1983年开始,就接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从耶鲁大学归国后,此人长期致力于“去国有化”的宣传



精英的普世宣传只是针对社会名流的洗脑,而针对平民老百姓,第五纵队则雇佣水军抹黑政府形象,打击国家的公信力。


2015年,一张精日大本营的账单在网站上疯传——



截图上显示的账单是工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创造一个攻击中国政府的流行网络词汇,奖励200元;

创作一个打击中国英雄的流行网络段子,奖励500元

挑起一场十万人级别的网络互斗,奖励5000元;

个别引起巨大反响的“成功案例”,薪酬待议;


根据国家网络安全保卫局2017年的数据:当年中国互联网共爆发7340起网络“群体矛盾”,其中人为组织且推动的高达4810起,占总事件的65.6%


这些人是谁?毫无疑问,他们是潜伏在中国的“第五纵队”!


尾声:祸起萧墙


5000年以来,历史不断用血的教训证明:中国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强大的外敌,而是来自己方阵营的冷枪。


纵观历朝历代的每一次沦亡,无一不是祸起萧墙、丧于自家人之手。


中国人民应当记住,不是所有中国人都配拥有“同胞”的待遇。14亿中国人,总有一些民族渣滓值得我们警惕:


耻为中国人者,坑害同胞煽动冲突对抗,是为不忠!

生为中国人者,忘恩负义谄媚洋人主子,是为不孝!

幸为中国人者,包藏祸心挑起内部对立,是为不义!


试问,对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是该何以论处?


当以诛之!


-End-



澳洲留学移民一键搞定



3种方法和精品公众号“微澳洲”做朋友:

①点击右上角-->公众号-->关注

②添加ID: weaustralia

③搜索公众号:微澳洲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