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袁隆平离开! 很多人说: 今天肯定不剩饭!

2021年05月22日 华人瞰世界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遇见旅行
ID:vipyjlx


据新华社报道: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走好!


先生千古,国之功勋,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您的道路亦有千万人在继承。


多少人认识袁隆平,是从这张图开始?

田间水稻,他拿着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多年的水稻,让中国从此免于饥饿。

他是教科书上的人物,是中国人从小就知道的杂交水稻之父。

受新冠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了本国粮食出口。

全球粮食危机甚嚣尘上的时候,有记者采访了袁隆平,得到了如下回答:

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袁隆平就是我们心中的那根定海神针。


作为“当代神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都是大家心中不可触碰的神。

直到“90后”梗王的名头出现在江湖,大家才惊讶的发现,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被问到,为什么不带博士生?

袁老回答:辛苦得很呢!

你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这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


被问到,底下那么多精英,好不好管?

袁老搓起了脑袋,愁到抓头。

只差说出一声“我太难了”。


聊到名利带来的不便,袁老对着记者大吐苦水。

回家一趟,兴师动众,什么书记县长全来了。

想要低调?不可能的。

戴上口罩、帽子、墨镜……化身大佬,谁都不爱。


采访一出,大家都惊呆了。

原来科学家也不全是严谨正经不苟言笑,接地气,真性情的袁老就十分可爱嘛。

当时很多人看到了袁老的可爱,但却忽略了他那句“包袱背的不自由了”


想一下身边90岁的老人,早已经放下了工作,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

但是,袁隆平还在科研的一线。

他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


其实,90多岁的身体,早和过往不一样了。

年轻时候,他差一点成为空军,差一点就进了国家游泳队。

身体啊,比普通人还要好。


他患了糖尿病和高血压。

多年的助理将他的衰老看在眼里,于心不忍。

“他是个运动员的身材。

我会觉得有个反差,就是他以前身体太好了,哎呀,怎么一下子差了这么多”。


但是,袁老完全不承认也不接受疾病和衰老。

这是让助理敬佩也最头疼的事情。

他不服老,依旧是年轻人的心态,每天都下稻田,所有事情亲力亲为。


袁老执意要做的事,身边人谁也拦不住,助理和医生只能提前做足准备。

一场会议,助理会提前到现场确定好从下车到会场,最好不要超过一百步。

主办方提议让身边人扶着用点力,助理却深知,袁老最不愿的就是让人看到他走不远。


能提前为袁老“保驾护航”的事儿,身边人都尽心尽力。

但有些时候,身边人却挡也挡不住。

会议开始之前,袁老被人群包围,拍照录像求合影,热闹之中,袁老一个人坐在中间。


会议上,袁老全程站立,做了30分钟的报告。

助理和医生关心他的身体,着急让他歇一歇,但拍照的人又挤在一起挡住了路。


好不容易到了房间,助理刚顺了顺袁老的后背,人群又围了过来。

某某奖励办要签字、某某市的副市长要合照、某某媒体要采访……袁老一刻也不得闲。


一次新闻发布会,会议结束后,袁老合影。

本来只是一张大合照,但大合照结束后,有工作人员提出和袁老单独合照。

助理本来答应了只单独照一张,其他人就不单独拍了。

但没想到,要合照的人一个个排队走了上来。


这次拍照,足足拍了四十多分钟。

下场之后,袁老喝了一大杯水,握茶杯的手都在颤抖。

喝完水之后,又躺着吸上了氧气。

他不服老,但90岁的身体显然已经经不住这样无意义的消耗。


曾经,面对这些无意义的场合,袁老还会调侃是拖累,不自由。

但是,后来的他,大多时候只有沉默。

在保姆面前,他会因为毛豆、豌豆还是荷兰豆较真好久。

在助理面前,他会因为助理效率跟不上自己脚步而发小脾气。

看到田间的鸭子,他会开心的学着鸭子“嘎嘎”的叫声。

但是,在一次次接待,一次次合影中,这位有趣可爱的老人却只能沉默。


在《时代我》的跟随记录中,“接待”“合影”充斥着袁老生活。

助理很无奈,能挡的都挡了,但有些真的挡不住。

袁老理解助理的无奈,接待的时候就问问对方家乡的粮产,合影的时候就沉默的不说话。


唯有两种情况,是例外。

第一次,是关于孩子们。

站着做了30分钟的报告后,袁老已经很累了,但一听说孩子们想和他合影,他立马站了起来。

对孩子们来说,他是教科书上的人物。

能和教科书上的人物合影,很可能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第二次,是关于同行者。

参加会议,开始之前,袁老特意问到,“杨聚宝来了吗?”

杨聚宝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的专家,是和袁老一起研究水稻的同行者。

当听到杨聚宝连走路都困难的时候,袁老“哎呦”了一声,若有所思。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袁老和时间赛跑,和衰老对抗,心里想的全是水稻。

2019年博鳌论坛,袁老有机会和总理见面。

为了那次见面,他筹备了很久。

演讲稿他改了一次又一次,每一个措辞他都琢磨再三,力求科学严谨。


助理担心他的身体,想了很多办法。

想办法把稿子交给总理下边的工作人员行不行?”

袁老回答:“那不行,亲自交要好一些”。

跑这么一趟,很累的。

袁老回答:“那不累,坐两个小时汽车有什么累的”。


那次会见,袁老提出了成立海水稻研究中心的建议。

总理批示“非常同意”,批了两个亿。

袁老在心里算了算,全国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

“这是什么概念呢?300亿公斤,相当于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袁老荣获共和国勋章。

那天,他大早上就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

这是一件庄重的事情,他打起了一百分的精神,说了一句:

“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领了勋章之后,袁老马不停蹄就回了家。

他没有参加阅兵式,而是选择回到了稻田。

90岁的他每天都要下田,助理让他站凉荫处等着,他却倔强的走到了日头底下。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

被问到是不是担心饥饿的场景再次出现在中国,这位老人笃定的回答: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盛世无饥馁,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不忘初心,不停脚步。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90岁的时候,袁隆平还给自己定了三个任务:

水稻高产,更高产,就是超高产。

海水稻。

第三代杂交水稻。

说来说去,还是水稻。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您养活了十几亿中国人,今天您走了。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您!

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ABC传媒招聘啦


ABC传媒 全职编辑3名


1、全职编辑


要求简介:从事过新媒体、熟悉微信订阅号编辑运作,文笔功底强,熟悉短视频拍摄、剪辑。


悉尼地区:1名全职

中国大陆:2名全职





市场销售3名


要求简介开朗积极,认真靠谱。能够向客户熟练地介绍公司业务特点,从跟单开始到独立完成销售。


联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