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无缘北大,“外籍女孩”成绩平平却成功入学,这波操作还“没毛病”!

2020年08月14日 移民教参


高考,是牵动着千万家庭之心的字眼,几乎年年都会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而每年的各省高考状元作为“别人家小孩”的代表,经历更是格外吸睛。








今年的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无缘北大的消息,尤其让人扼腕叹息,可正当人们还没从这样的情绪中平复的时候,福建女孩郑楒婷由于是阿根廷国籍,被北京大学法学院预录取的新闻,一下子令网友炸锅了。



一边是全省高考状元,一边是来自小镇,成绩平平的外籍学生,北京大学为什么要选择后者?一时间争议四起,不少网友感慨道:难道真的是寒窗10年,不如一纸国籍吗?



细细究来,北大这波录取操作,虽然看似略有些不合理,却完全合法合规,的的确确“没毛病”!



高考状元为什么不要?


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的高考总分的确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不过她虽然语数外三门成绩总分名列江苏省文科第一名,但是历史选修成绩为B+,如果按照全国高考的模式,把历史成绩的B+换算成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她状元的位置恐怕不保。



北大早有规定,历史成绩在A等级以下的考生不能被录取,没有破格录取白湘菱也属正常,历史成绩为B+就只能被排除在录取名额之外,这件事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复杂。


外籍考生凭什么突围?


郑楒婷从小就在连江县上学,一直都在国内接受教育,最后以阿根廷国籍申请了北大并被预录取,让这份喜报饱受争议。



不过郑楒婷的父母以前在海外工作,她也的的确确入了阿根廷国籍。正是因为外籍的身份,才享受到了外国留学生竞争小、考题简单,甚至免试录取的优势。



今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各大高校,都取消了2020年外籍生入学考试,改为面试审核。



一般来说,各大高校都有留学生申请的官方通道,具体要求因校而异。以清华大学为例,满足以下条件的外籍学生,就可以申请入读清华大学:

√ 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相当于中国高中的毕业学历

√ 年满18周岁;未满18周岁的,提交《在华监护人公证书》

√ 提供高中成绩单、高中毕业证、国际通行考试的成绩、其他一些证明材料

√ 汉语水平达到HSK汉语考试五级(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


有些特别优秀的国际学生甚至可以免面试。


不符合教育新规吗?


不少网友提出,根据教育部的新规,郑楒婷的情况并不符合在国外居住的规定,不符合外籍生的入学条件。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确实发布了关于国际留学生的新规,其中明确提到:应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根据新规,郑楒婷的确不符合外籍学生的身份,但新规的实施时间是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她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被网友称作“最惨高考状元”的白湘菱其实一点都不惨,她认知明确,思想豁达,最终赢得了香港大学的青睐,顺利通过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的面试,并获得了四年价值100多万的全额奖学金。


郑楒婷看似钻了外籍考生的空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一定是有过人的优势,才能被名校看中成为北大的一份子,也是一名很优秀的孩子。





一场考试并不能决定孩子们的终身,无论是对于状元白湘菱还是外籍姑娘郑楒婷,高考录取这道坎就算迈过去了,今后她们面临的将是崭新的人生篇章。



高考状元背后隐藏的教育真相


苦尽甘来,少年得志,一夜爆红,被众多名誉和光环裹挟的状元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书呆子。



湖北省高考状元唐楚玥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更是兴趣广泛,会弹钢琴,能演话剧,运动会200米跑还能拿第二名。


山东省高考状元孟令昊,喜欢拉大提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早早就拿下了大提琴十级证书。



而他们的父母,也大多不是“控制型父母”,面对你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多学霸父母的回答是:“并没有怎么管啊?”


总结高考状元们的成功之路,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圈子和优秀的父母。



好的圈子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



今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来自于大名鼎鼎的“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有多牛呢?从04年到18年,承包了北京市整整11年的第一名,其中连续6年,包揽理科第一,21年间出了13个高考状元,简直是名校中的战斗机。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进好学校?

最高赞的回答是:为的不是名气和光环,而是氛围和圈子。



好的学校是包容且多元的,你可以参加竞赛、文艺、课外活动,或者主导社团、研学、志愿活动,或者你只是想安静地当一个学霸……舞台足够大,足以让每个人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而好的圈子能够让他们变得向上、自律、并且为目标不懈努力。它能给孩子们开阔的视野,它让每个孩子都能各展其长,互激互励。


好的教育,拼的是爹妈?


到底什么是拼爹拼妈呢?前年高考状元熊轩昂的采访引发很多思考,出身优渥家庭的他说: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那种,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但其实教育语境下的拼爹妈不是拼资产和继承,而是父母的眼界格局,创造的资源环境和思维方式。





拼的不是你怎么去「控制规范」孩子,让他必须怎么怎么样。

而是你能不能养成好的习惯,能不能成为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

孩子不愿意听,但他喜欢模仿。

一对好父母,胜过100个好老师。




小镇姑娘成功进入了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不得不说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也有她父母给她的精心安排。高考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为了孩子能考上名校,有一个更光明的前途,家长们就算是拼尽全力,也在所不惜。



如果中国学生跟外国学生能够公平竞争,谁又愿意费尽周折,舍弃自己的国籍呢?而除了更换国籍这种更为“惨烈”的方式,仍然有更多的家长选择保留国籍,取得其他国家的绿卡,进而让孩子避开高考独木桥。


也许有人不屑一顾,但为人父母,为孩子思虑深远,通过努力和实力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圈子和资源,谁又能说他们错了呢?



为了子女将来教育规划、“移”早不移迟!对于“为了教育的移民”,您有什么看法?



推荐阅读





本文素材来源:鑫海移民、微博、清南师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