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吊销中国学者签证,澳政府拒赴中国进博会!中国代购“不干了”,澳保健品商快撑不住了,澳企频频求助...

2020年09月13日 墨尔本青年俱乐部




这段时间,澳大利亚小动作频频,

中国也不甘示弱,一系列措施直接戳到澳洲的痛点...

你制裁我,我反制你...

这场剑拔弩张的“对峙”,不仅一时半会都没有结束的意思,反而愈发激烈了...


就在我们“好奇”,澳大利亚还有什么后手的时候,澳洲又出招了:

这一次盯上了中国的学者

    澳撤销中国学者签证



据澳媒报道,

澳洲近期吊销了2名中国学者的签证
理由是「威胁国家安全」


这两名受影响的学者分别是:

中国著名学者和媒体评论员陈宏教授;
澳大利亚研究学者李建军。


与此同时,还有2名中方人员在接受调查:中新社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陶社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悉尼分社社长李大勇;

根据《ABC》此前的报道,两位学者的签证被吊销与他们所在的一个微信群有关。

该群包括两名中国学者、几名记者、澳大利亚新州工党议员Shaoquett Moselmane以及他的员工John Zhang等。


据悉,6 月 26 日,澳联邦特工对Shaoquett Moselmane、John Zhang的住所和办公室进行了多次突击搜查,同一天被突击搜查的还有中国驻澳媒体的 4 名记者。

搜查的理由是澳大利亚当局认为

中国试图渗透Moselmane以影响澳政治。


据悉,Moselmane先生因赞扬中国政府的一些评论以及对澳大利亚的批评而引起媒体和政治审查。

比如:

“中国崛起”


赞扬“中国对新冠疫情的迅速反应”


他的言论通过微信群传播,
而上述两位中国学者也是该群成员。

就这样,他们就被查了...

陈宏表示,他的签证被吊销令他感到震惊且非常失望。

“一开始收到通知邮件时,我甚至以为是一封诈骗邮件。”


至于澳政府所说的“安全风险”,陈宏更是完全否认。

陈宏说:“微信群就是一个分享趣事、照片或者报纸文章的地方,声称微信群被用作施加影响的手段简直荒谬。而且微信群的一切都是公开可查的。”


陈宏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另一名学者李建军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被吊销签证之前正在西悉尼大学进修。

而西悉尼大学公开为签证被吊销的中国学者打抱不平,校长Barney Glover 

在「品行证明书」上签字


并且校方还表示:

“校方支持该学生要求重新考虑吊销签证的决定”


他们并不清楚澳政府认为李建军学者「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证据是什么。


目前更多的细节和情况我们还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件事给本就蒙上阴影的中澳关系,又加了一把火...

    澳缺席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



而就在今天,还有一件事,吸引了印象君的注意,

联邦贸易部长Simon Birmingham方面已经证实,

今年11月,澳大利亚将不会派出官方代表团
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进口博览会


此次也是三年来
澳洲官方首次缺席该博览会

不过Birmingham参议员办公室也表示,仍将有澳人参加上海博览会,

这将得到澳大利亚驻中国代表的支持,

其中或包括已经在中国的澳企


对于缺席一事,澳政府这边给出的理由是:

“目前有国际旅行限制”。



具体什么原因也不好说,毕竟两国之间的事,水太深...

中澳重归于好,短时间内怕是难了。

而现在,更让在澳华人担忧的是,不仅仅是澳洲政府对华不太友好,就连澳人也愈发不友好起来...

把新冠疫情作为一个契机,种族主义者们这段时间“大展神威”...

而对华人来说,这段时间施加我们身上的苦痛更是有增无减...

   1/3澳人将疫情归咎于华人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于华人的谩骂就没有停过...

华人遭受了很多莫须有的指责和无端的种族攻击……


而今天,另一项调查结果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辛酸的滋味...


8月初,Essential Media进行在澳洲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受访者达到1,010人。

当说到“大多数新冠病例是由中国人带到澳大利亚”时,

有3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肯定”或“可能”正确的。


有16%的人表示“不确定”,5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不对的。

约21%的受访者还认为新冠病毒
更可能在华人社区和家庭中传播。


亚澳联盟维州召集人Molina Asthana表示,新民意调查的结果“令人关注,但“并非出乎意料”。 

她表示,自新冠疫情在澳爆发以来,该组织已收到

500多起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事件的报告。


Asthana表示,错误信息不断传播,加剧了澳洲人的反华情绪。

她说:“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病毒’的报道……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病毒是中国人故意传播的。”



而自疫情爆发后,我们听到的见到的华人群体被歧视的事件简直太多太多...

就在前几天,墨尔本的多家华人商铺被砸:


华人商铺的橱窗上被贴上令人作呕的种族歧视信:


而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如今,越来越多的澳洲民众和澳洲政府可谓是“一条心”,政府想着对华发难,一部分人想着辱骂在澳华人,

然而,就在这个当口,还有另外一部分人公然“唱反调”,

比起其他人对华人避之不及
他们可是急需华人的帮助!
尤其是代购的帮助!

    澳商喊话:代购们快回来



说到代购,在澳华人肯定不陌生,

这两年澳洲代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在澳华人也加入了代购的队伍中,

可是疫情爆发后,边境关了,公民也限制出境了,由于旅行限制的原因,

许多代购没办法继续做生意了。

印象君的朋友圈里,一些代购已经“退圈”了,

现在随便一搜,就能发现保健品店铺转让的消息...


可是,万万没想到,

“代购行业“不景气,
竟然连带着澳洲保健品行业也饱受打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澳洲保健品行业损失巨大

截至6月30日的6个月里,Swisse业务在澳新的销售收入

锐减36%,至1.27亿澳元。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Laetitia Garnier表示,在澳大利亚市场处境艰难。

而Blackmores在中国区的销量也

下滑了16%,至$1.03亿澳元。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像Bubs Australia和a2 Milk这样的奶粉公司,

“由于延长了封锁措施,我们预计澳洲和新西兰的代购交易压力将在下半年继续下去。”

“我们的大部分努力将用于扩大国内销售,我们看到本地消费者的上升潜力。”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都和

代购们“大罢工”有关...

由于疫情期间快递减速、成本上涨、客源减少以及运输航班减少等种种原因,代购们纷纷停掉手头的工作,持观望态度。


代购行业也因此陷入了“休眠期”。


代购们有多重要呢?

Blackmores的战略就是
和中国代购保持紧密关系


其董事长Brent W. Wallace曾说,

Blackmores在中国的销售1/3都是依赖代购


没了代购们的辅助,大家想必都是痛心疾首。。。

于是乎,走投无路的保健品公司大佬纷纷喊话:

期盼代购快些回归“帮忙带货”。

奶粉巨头A2老板Geoff Babidge呼吁,

“随着疫情的结束,
我希望代购能重回市场。”


孕妇和婴幼儿护肤品牌Aromababy的创始人Catherine Cervasio也表示,

"许多产品都极其依赖代购。"


而这些还只是澳洲众多行业中的一小部分。

实际上,除了最具人气的奶粉和保健品,

还有许多的澳洲产品是靠代购销售到了庞大的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

46种健康类产品中,
有28种都通过代购销售出去


一些澳洲企业家甚至表示:

“应把中国学生当做销售代表”


据悉,

代购每年营业额
达到了近$964亿澳元。


现在,在澳大利亚

有大约1000家代购店和物流公司


就是靠他们,保健品公司每年才能有那么多的利润。

而对于代购的重要作用,Chemist Warehouse创始人就一语点破:

“要让中国消费者喜爱(我们的商品),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代购熟悉、使用并热爱的平台。”


因为,

代购与中国客户有着直接的往来和个人信任,
而这是澳大利亚公司根本没有的。


代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按照澳洲企业家的说法,

代购们简直就是自带marketing身份,

既能给他们带来利润还能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你说,这么好的事现在要黄了,澳商家能不着急吗?


不过,既然说到代购行业,就不得不提澳人对于代购的看法,

这个在商家眼中的“香饽饽”,在澳洲民众的眼中,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评价了...

印象君之前报道过多次,现在随手一搜都是有关代购的负面新闻。。。


甚至澳政客也曾批评代购的行为:

“偷奶粉”运回中国
真是“恬不知耻”


虽说,之前澳媒频繁报道,中国代购为抢奶粉大打出手,屡次搬空超市奶粉货架,

但是,想必保健品公司看到新闻后,应该都是偷笑的,

毕竟,代购们疯抢就是代表有市场,有生意,

澳洲的公司怎么会和钱过不去呢?总比现在快要喝西北风要好。。。

失去了广大代购的助力,你说Swisse还有昔日的辉煌吗?


Blackmores的销售神话还能继续存在吗?


虽然大家已经打算,加大对当地消费者的保健品的销售,

可是本土市场又怎么能和中国市场相比呢?

澳洲保健品行业的不景气,恐怕还将持续一阵子...


如今,澳洲和中国可谓是越走越远,

可是比起澳洲对中国的影响, 澳洲遭受的打击显然更大。

这个时候,与澳洲那些政客的剑拔弩张不同,澳商界对华的态度可就更加直接了。


澳大利亚知名企业高管Andrew Liveris也呼吁澳洲政府,

要合理看待经济与政治安全,他表示:

“澳大利亚需要中国,
多过中国需要澳大利亚。”


Woodside Petroleum首席执行官Peter Coleman甚至认为:

比起澳美关系,
澳中关系更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澳洲的经济正在经历大萧条

澳洲就将正式迎来
近30年来首次经济衰退,

GDP暴跌7%


而少了中国的“辅助”,澳大利亚的王牌行业们:

旅游业、移民数量、教育业全部遭遇“泥石流”。

现在,就连享誉世界的,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澳洲保健品,也遭遇了滑铁卢...

毕竟,谁也没有想到,受澳人白眼的代购们,竟然能对澳洲市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筋疲力尽的澳洲,究竟还能撑多久?



编辑:sandra
来源:SMH;The Age;ABC;卫报;环球时报;新浪新闻;7 news;9 news;AFR;Insideretail;lawpath;SBS;johnmenadue;playmr


对于在墨尔本的朋友们
我们还有8个互助号
能帮你解决
脱单 求租出租 找工作
👇


墨尔本青年俱乐部
扫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