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我们害怕谈论死亡,可这是生命的必经之路。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站,遗忘才是。
(上面几句话转自知乎答主刘静波——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202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不辞而别。
他们的离去,一时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流量时代,也就有了媒体们的百花齐放!
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广大民众们有了更多的渠道获取更多的消息,从而结合自身的能力经历,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一点没错!
但是有光的地方,必有影。
我们有多少媒体争相斗艳的同时,便会有多少的捕风捉影
希望对英雄们,偶像们的怀念,是发自内心
毕竟,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媒体们给他起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代号,我们都知道的。
李文亮医生的经历,相信咱们的读者们比笔者都要清楚,从一开始的微信群告诫身边同学们要小心,到后来的问询,再到后来的意外染病,不治身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从一个默默无闻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眼科医生,到人民心中吹响第一声哨子的英雄,当然这里也不乏媒体们的大力宣传。
抗击疫情的光荣形象瞬间被塑造了出来
这一点没错,我们的时代,需要一个标杆,心中需要一个楷模,需要一点信仰。
当信仰倒塌时会发生什么?
会一时间产生更大的流量,会给媒体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信任危机,而恰恰这种不安,是某些海外别有用心者最想看到的!
我们这里不讨论国家意识矛盾,因为还是那句话,国家的意识形态,国家结构没有对与错,只是大家的选择不同,我们尊重每一种思想,每一个声音,但对我们要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声音做出不同的判别,去其糟粕。
当你在Google搜索李文亮 会看到什么
各大海外媒体瞬间高潮,一时间各种标题层出不穷,但是点击之后,在简单的介绍了事情经过之后,无不存在的是对我们国家政治结构的讥讽嘲笑,试图在这个时间节点,用他们所谓的自由,引发更多的民族内部矛盾。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疫情当头,困难都是短暂的,死亡率撑死了也就只有2%
我们终将战胜,但是别有用心的媒体所做的确实试图着给人们留下永久性的思考和不安。
蘸着李文亮医生的人血馒头,真的好吃么!
至于别有用心的国家制图用他们所谓的自由瓦解我们之后,会发生什么。希望我们的读者们可以自行参考苏联解体之后,有着35%前苏联军事力量的乌克兰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带入国民的深渊。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那么“一个健康的社会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所谓的自由”
相信,李文亮医生,一个勤勤恳恳的普通人,绝对不希望看到人们因为他的经历,对自己的家产生怀疑,产生误解。
因为他还要“拯救地球”
但是根据百度词条的搜索指数,在事件发生之后的几天,人民开始渐渐的遗忘,他真的死了么?
媒体们在发现这个人血馒头已经被榨干的没什么价值之后,开始转向寻找下一个李文亮。
让我们不要遗忘李文亮医生,摆脱冷气,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你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普通的人,勤勤恳恳作者普通的事,却不为人所知,可能是因为,在媒体眼中,这些普通人的事迹太多平淡,千篇一律,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我们又有谁知道,也许我们还有其他的普通人
张继先,湖北省新华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主任,54岁。去年1227号,还显示个奶子海鲜市场的慧眼病人情况异常,就像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汉江区疾控中心。
又有关注,一省一市点对点援助湖北计划,那些从全国各地出征的医生护士们。
他们不被人们所熟知,也许是因为媒体们觉得,他们不够特别,只是普通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做着普通的事,有一分力出一分力,不要听那些捕风捉影的话。借着英雄的萤火,慢慢前行。
#一个健康的社会绝对不只有一种你所谓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