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虚设的母婴室”——社会进步需要更多的马伊琍! (附微博原文)

2016年02月12日 澳洲新闻




2月10日,马伊琍在微博发表长文,痛批国内的机场和火车站的母婴室形同虚设。马伊琍表示,她和文章带着两个小孩到机场,因为小女儿突然拉肚子,来到母婴室却发现很多必要的设备都没有,只能转战女厕所。然而因为赶着登机,最终只得由文章接走还光着屁股的小女儿去换尿布。


马伊俐的长文引来如潮点赞,很多人开始跟着吐槽自己的尴尬和狼狈遭遇,并举一反三,旁及其他,对国内很多城市的诸般公共设施提出批评。母婴室,以及其他本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公共设施,再一次因为“明星效应”而吸引了各色打量的目光。


当然,网上也不妨嘲讽,说什么“富人只会为自己利益着想”,“矫情,更严重的事多了”云云。出现这样的声音并不奇怪,本质上乃是社会的撕裂在舆论场上的映像而已。只要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群体,就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表达。现在的问题不是将对方视为“喷子”直接无视,而是应该慎思明辨,马伊俐的吐槽是不是真问题?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回应这个问题?


母婴室的问题并不新鲜。一直以来,媒体多有关注,至于社交媒体上的个体吐槽就更多了。去年年底,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上公开哺乳,还成为一个牵动各方纷纷发声的公共事件。而从当时媒体记者的实地探访看,目前城市里公共场所母婴室的情形并不乐观。有没有设置母婴室是一个问题;能不能提供便利的、人性化的服务,则是另一个问题。


即便是在北京市,像长途客运站之类的地方也未设母婴室,妈妈们只能找角落或在卫生间给孩子哺乳。而有些地方虽然有母婴室,往往也是大门紧锁,只是一种体现所谓“人性化”设计的冰冷物件而已。至于像马伊俐微博说的不方便、欠合理等等,基本上已经属于更高层次的追求了。


这种状况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其一,母婴室不该是应付上边检查或者通过评估的一个摆设,而应该是公共生活的基本配置,呈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以及对人的关怀和善意。很难设想,一个公共场所连母婴室都付阙如的城市,还有底气在那里声竭力嘶地吼着要建设“宜居城市”。


其二,母婴室的具体设计理应体现合理、易用的原则。马伊俐此番提及的母婴室“标配”:尿布台、洗手池、椅子、插座、垃圾桶,等等,本来也算不上过分的要求,可惜在具体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惟有真正注重细节,才有可能让宝宝们从小就被尊重,让妈妈们能安心带宝宝出行,也才有可能成就一个城市的恢宏大气。


至于有人说,很多地方连公共厕所还没有呢,吐槽母婴室有点“矫情”,这样的逻辑未免荒唐。公共厕所当然应该解决,但这与母婴室完全是两码事,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马伊俐讲一点个人感受,表达一下对公共设施的不满,也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与富人无关、与明星无关。


现在往往有一种奇怪的观点,很多人明明对公共服务、公共生活不满意,却要么采取逃避或规避的行动,视之为正常、平常,而把脖子缩起来,衣领竖起来;要么则以不近人情的方式自我安慰,你看我们的城市发展多快,一日千里啊。


凡此种种,均不可取,前者未免犬儒,缺乏公共责任的担当,只会亦步亦趋随大流,甚至冷嘲热讽,认为这些人是“吃饱了撑的”;后者则是一种群体性虚热,非身历不足以使其醒来。为什么很多官员在任时唱高调,而一旦退休了才开始“说人话”?无他,对公共生活有了体感而已。


公共事务乃众人之事,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有责任介入与干预。无论是从一己之体会出发的表达,还是纯粹站在公共立场上的言说,都是推动改变和进步的一份力量,都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冷嘲热讽。中国的事情太多了,你不说,他不说,我也不说,则改变的机会显然十分微茫,反之则不然。


哪怕是一点点的变化,都值得人们去努力。因为,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体现在“人”上面。早前有个台湾明星自述,“看柴静《看见》,频频落泪。我不关心政治,可是我爱‘人’。”拂去纷纷扰扰,看见“人”,也是公众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共事务乃众人之事,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有责任介入与干预。无论是从一己之体会出发的表达,还是纯粹站在公共立场上的言说,都是推动改变和进步的一份力量,都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冷嘲热讽。


(来源:凤凰评论)


马伊琍微博长文:


《我们的母婴室》


俩人带俩孩子在外陆续转悠了十多天终于回到上海,没有阿姨没老人帮忙自己带孩子对我这种妈妈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昨天我们还是狼狈地用外套裹着没裤子的妹妹大包小包逃难一样出的机场,在此不得不说一下各地形同虚设的母婴室。


中国的母婴室条件最好的就是大型高端百货商场,基本都配有母婴室,没有的话卫生间也基本会有尿布台。可接下来宝宝出门最常去的机场和火车站,真正有多少是考虑过母亲和婴儿感受而设计的母婴室?


因为当过两次背奶妈妈我去过很多机场的母婴室,至今没见过一个房间里面有插座和洗手池的,通常只有一个桌子和椅子,以供妈妈直接哺乳,我只能猜设计师都是男性并且从来没有自己带过孩子出行,也从未采访过妈妈们了解母婴室的实际用途。母婴室不仅只需要椅子让妈妈给宝宝哺乳,很多是背奶妈妈急需要插座来使用电动吸奶器,我在哺乳期赶飞机,每次都不得不跑到女厕所的电动马桶旁寻找插头,没有插座的就只能手挤了,插上门工作常被外面要如厕的人敲门敲得心神不安。母婴室最大的用途就是换尿布了,可既然换尿布就需要洗手啊!因为宝宝的排泄物很容易弄脏衣物和手,没有洗手池简直是灾难,昨天妹妹突然拉稀且量超出了尿不湿的可承受范围,抱着她进母婴室一看没有洗手池,迅速转战女厕,而女厕没有尿布台只能让孩子站着换尿布,结果排泄物弄脏了整条裤子,广播开始催促登机,老公只得在厕所门口接走光屁股妹妹出去穿尿布,而我还满手污物地在两个敏感度极差的自动水龙头前来回转悠看到底哪个能出水,水龙头旁洗手液盒都是空的,气得我只能扔了脏裤子。记得有一次我着急给孩子洗她的油手,跑出来喊休息室服务员投诉没有洗手液,来个阿姨指着墙角一个不知被兑了多少自来水的混浊瓶子埋冤地说这不是嘛!当然这还是休息室里的母婴室,外面候机大厅的条件更不得知了。


都批评如今的中国年轻妈妈们懒惰不肯母乳喂养、不亲自带孩子,可是现实状况确实是整个大环境不够体谅妈妈们,商店里即使安装了可供残疾车及婴儿车上下的电动升降机也都拿链子锁着纯当摆设(照片里是西班牙的商店里服务员主动给我们使用升降梯),每次我们都是两个人扛着婴儿车上下楼梯,公共场所极缺母婴室供哺乳换尿布,带孩子出来一趟太不易,怎么让妈妈们习惯脱离保姆和老人的帮忙去亲力亲为呢?


真心希望能给母婴室来个标配:尿布台、洗手池、椅子、插座、垃圾桶。已完工的母婴室请电工师傅再拉根线按个两相三相都带的插座,未完工在建的务必再建一个洗手池,没有母婴室的能在女厕里加按一个可伸缩尿布台,让宝宝们从小就被尊重,让妈妈们能安心带宝宝出行!


幸好昨天包里翻出一条爱马的睡裤给哎哟喂小姐套上,又肥又长,为了维护哎哟喂的形象下飞机我一路奋力用外套包住她的腿往外跑,生怕露出里面可笑的的me more cool,爱马和爸爸负责大包小包,当然不可避免地我们还是遇上了可爱的相机。



澳洲新闻 微信:Acnw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