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再生孩子了!华人妈妈在澳洲医院生完孩子后,4个月下不了床!这不是个例

2019年06月18日 武汉人在墨尔本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今日汇率

$1澳元=¥4.74人民币

我不敢再生孩子了

选择哪种方式生孩子,

应该谁决定呢?


孩子原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


可是,澳洲一位华人妈妈Wendy Shi却因为一次生孩子的经历,遭受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创伤,


导致她再也不敢要第二个孩子!


图为Wendy Shi和女儿


虽然已经时隔六年,但是直到现在,


她依然没能走出当初的阴影...


每每说起那次的经历,她都情绪激动,需要丈夫从旁安抚。


她们没有尊重我作为

母亲和女人的身份 


6年前,临盆在即的Wendy Shi选择了澳洲一家公立医院生孩子。


在被推进产房的时候,


她原以为医生会告诉她

顺产和剖腹产的各种风险


但是,并没有。



进产房48小时之后,她的顺产没有任何进展。


医生说,


要改成剖腹产


她想着,剖腹产就剖腹产吧,并签署了手术同意书。


可是没想到,医生最后却


临时改成了产钳助产

(forceps vaginal delivery)



她签署的同意书上只写了剖腹产的相关风险,并没有写产钳助产的风险,医生也没有告诉她。


结果,这次生孩子给她造成了肛门括约肌3级伤、产后感染、休克、抑郁、易怒、以及持续的痛苦。



她说:


“我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常罕见的。”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要用产钳

是医生替我做了决定。”


“他们没有尊重我作为一个母亲、

一个女人的身份

我很难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澳洲的公立医院。”



由于这次生孩子受的伤,她在床上足足躺了4个月的时间进行恢复。


这期间,她没有办法带女儿出去散步、玩耍、享受亲密的母女时光。


她说:“失去的这些时光再也无法弥补了。”



虽然后来她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赔偿,但是这次经历给她造成的身心创伤太大了!


大到她后来再也不敢再要孩子...



对于这件事,澳洲网友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不该怪医生: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怎么做对孩子最有利。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产道,没有办法剖腹产,那就只能用产钳助产了。考虑到她的分娩过程没有进展,医生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是为了尽量减轻伤害。这位妈妈应该关注的是,她的孩子平安出生了,而不是起诉别人。”



“我就用过产钳助产,医生和护士有时候没有时间跟你解释每件事,因为来不及。我认为产妇应该在生孩子之前就做好相关的调查,但是最终还是要医生决定怎么做才是对孩子和妈妈最好的方式。别老纠结这个事了,你的女儿看起来非常健康。”



“医生和护士是人不是神,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你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



有人认为,产妇也很无辜:


“现在的问题是,48个小时她的分娩都没有进展,怎么突然之间就能用产钳助产了?看起来医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40多个小时还没有进展?没有任何一个妈妈应该经历这些。我当时生我女儿也有类似的遭遇,最后医生终于决定剖腹产。这种事真的太痛苦了。”



不管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真正的问题在于:


Wendy Shi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产伤(Birth trauma)、尤其是由于不了解各种分娩方式的风险而造成的产伤,导致很多妈妈倍感无助。


西悉尼大学的产科教授Andrew Korda被视为分娩创伤法律纠纷方面的专家。


他说,现如今,几乎每周都有一到两起这样的法律纠纷。


而在几年前,一年也就只有一两起。



不管是澳洲还是其他国家的法律公司也都表示,


产妇起诉医生和医院的案例越来越多


而起诉的原因基本上都是,


产妇缺乏对分娩风险的了解

在产后持续遭受创伤



医疗疏忽法律专家Guerrero-Diaz说:“这说明,如今的女性不再默默接受生孩子造成的损伤,而是开始质疑和生孩子有关的传统思考方式。”


生孩子应该由谁做主?


一直以来,专家、医生和妈妈们都在争论一个问题:


选择哪种方式生孩子到底应该

由谁来决定?

医生?还是产妇自己?



2010年,新州政府实施了“Towards Normal Birth policy”,希望减少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外界干预。


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新州剖腹产的比例从1996年的17.6%,增加到了2010年30.5%


15年增加了近一倍!



新州卫生部的发言人指出:“剖腹产属于手术,而且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比如出血、腿部血栓、术后感染等。”


“因此,如果一名身体健康的女性希望以最简单的方式生孩子,那么医生应该尽最大程度减少干预措施,因为任何一种干预措施都有潜在的风险。”



这意思就是:


如果没有必要

能顺产就顺产

尽量不要剖腹产


但问题在于,像文章开头那位华人妈妈经历的产钳助产,它不属于剖腹产,还有很多医生甚至不认为这属于一种干预措施


但它确确实实会增加产妇面临的风险,比如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等等。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是要顺产、助产还是剖腹产

到底该由谁决定?


澳洲妈妈Ivana Alexander就因为这个问题,陷入了和医院的法律纠纷。



在生自己第一个孩子的时候,Ivana患有妊娠糖尿病,而且孩子个头很大,所以她问医生能不能剖腹产。


医生告诉她要顺产


最后,医生借助吸引器,帮助她生下了一个8斤重的婴儿。



她说,当时她感觉自己阴道和肛门之间的会阴直接被医生撕裂了,


她甚至以为自己要死了...


5年过去了,Ivana的产后创伤还没有好。


她没有办法过正常的性生活,而且还要继续通过手术,修复被撕裂的皮肤。



她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让大家意识到,


了解顺产的后果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话题很敏感,大家都不想谈,但是谁都不说的话,情况就不会改变,医院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决定对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医院和医生也觉得很冤枉。


医生说:剖腹产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剖腹产和顺产相比

产妇死亡的几率会增加3倍!


而且剖腹产也会有各种后续的问题。



此外,医生们还经常面临一个问题:


有些产妇本身很健康,但她坚持要剖腹产;


有些产妇情况不太好,医生建议剖腹产,但她坚持顺产;


这些时候,医生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听产妇的,到时候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如果医生自行决定,那到时候有了产伤,产妇还要怪罪医生。



第3个问题就是:


虽然让产妇充分了解各种分娩方式的风险很重要,但是医生担心,


如果把所有的风险事无巨细地告诉产妇

会不会吓到她们?

会不会给她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总而言之吧,在怎么生孩子这个问题上,产妇和医生都有各自的为难之处。


小编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只是觉得,


即便是在医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

生孩子仍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妈妈们在这个过程中

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

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

每一个母亲真的都很伟大!


所以

希望家人多给予妈妈们一些

理解、关心、包容和照顾

这才是她们最最需要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喜欢就添加微信号关注我们吧!

我们会继续为您提供更快,更丰富的澳洲资讯哦!

公众号:whrzmrb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