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东方师训讲堂(ID:xdf_sxjt)
作者有话说:
中国很多学生有出色的GPA,但在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表现不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孩子能够正确处理坚持自我和适当妥协,进而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能力呢?
“爬藤”这个词最近成为网络热词,指的是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美国藤校(Ivy League)念书。各国都有这样的学校联盟,比如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中国985院校等等,各国家长其实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
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会被藤校青睐呢?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这样描述:“哈佛想招的学生,是能够在课堂里和其他学生有良好互动、形成友谊,能够成为哈佛校园里非常有价值的一分子,而不光是一个只知道在图书馆里看书、在家里学习的孩子。”
守住“界限感”
不“分享”的孩子才真的会合作
家里来了小客人,一眼看中孩子最心爱的玩具,孩子却护着玩具不给玩,这样两难的境况,相信有孩子的家庭基本上都会遇到。有的父母会想办法引导孩子将玩具分享给小客人一起玩,这种分享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他比你小,你要让着他;他是客人,你要让着他;她是女孩子,你要让着她……
因为父母要求孩子“大方”、“懂事”,很多孩子被迫失去过心爱的宝贝。但是,慷慨地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必须的吗?让孩子和大家一起玩心爱的玩具真的是在教育他们懂得合作吗?
西方人常说,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18年的礼物,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但在咱们中国的传统中,谈个人空间似乎有点难。不少中国家庭,孩子成年之后心理依然没有断乳,很多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所以中国家庭边界很难真正划清。
我们和孩子相亲相爱,但是也要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你是独立的个体,和父母之间虽然亲密,也是有界限的。当孩子逐渐明白即使和父母之间也要有必要的边界之后,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认知推延到朋友、同学、老师、长辈和陌生人身上。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主要是物质和生理上的界限。明确生理上的界限,是为了建立隐私观念。
Steven的房间未经他允许,我不会随便进入,他进我的房间也要先敲门。洗澡、上厕所、换衣服等私密行为,从他有自理能力开始,我就告诉他要回避大人进行。我尊重他的隐私、他的秘密,同时也要求他尊重我的空间。日久天长,孩子就会明白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亲近而不同的个体,我们的关系亲密又独立。
有界限感的孩子,才可以与人好好合作。因为他们懂得尊重,不会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践踏他人的领地,更能顾及他人的感受。而帮助孩子建立明晰的个人边界的起点,就在于原生家庭成员之间边界的划定。
正因为有界限感,孩子的私有物品我们不会去帮他决定要不要分享,而是让他自己决定。其次,“分享”绝不是狭隘的“把我的东西给你”,更强调的是在共有环境里如何轮流享用和共有支配。
比如说,中国人喜欢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我们家也不例外。但我更赞同好东西大家一块享用而不是一个人独占。家庭氛围对孩子的熏陶作用非常强大。一个平等相待、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懂得理解别人的感受,能够在公共环境中明确自己的角色,逐渐养成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吉恩·迪赛说:“幼儿从天性上来说是自私的。行为学研究告诉我们,慷慨的行为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形成。”
孩子首先发展的是“隶属”概念,然后在成长中通过观察、反思和评价,才会逐渐学会了分享。所以不要急着强迫孩子让出心爱的玩具,真正的分享应该建立在自我拥有这一基础上,绝不能让孩子觉得分享就是放弃,这不是一个让孩子失去的行为,而应当是让他感觉更充实、更富足,和小伙伴在分享中获得共赢。
一个人的事情要勇于坚持
团队的事情要学会妥协
柏杨先生曾说:“我们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
看体育比赛,中国的小球都很厉害,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依赖个人技术的项目在国际赛事中成绩都很突出,但是篮球、足球等强调集体力量的大球成绩就不太好。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靠单打独斗生存下去,更不可能凭个人英雄主义取得成功。
德国有句谚语:“一人努力是加法,团队努力是乘法。”尤其是到了AI时代,如何与人有艺术地沟通、协作,如何适应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环境,事实上是对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个“礼”,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宽恕礼让。
今天我们谈协作,要让孩子明白,在一个团队中总要有人做出妥协,否则事情就很难向前推进,妥协的那个人不一定是弱者,反而可能是顾全大局的人。
在新西兰学校演出大多都是集体节目,因为老师会给每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个节目。这就促使孩子去思考,怎么在集体里把握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协作来表现自己,如何在集体胜利和自我突出之间取得平衡,进而逐渐积累妥协的智慧,习得协作的艺术。
很多人喜欢把妥协和懦弱等同起来,认为妥协就是不坚持原则,就是立场不坚定,就是向强权低头,就是默认自己无能。其实,不顾全大局的坚持才是真正的弱者,打肿脸充胖子才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一件事情要有进展总会有人妥协,不是你就是他,只有这样,你的坚持才可能有结果。
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品格,那么妥协就是一种智慧。
Steven在新西兰读书,我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孩子,其实要求挺高的。他们这代人要生存和发展的“未来”,世界会越来越平,地球村会越来越小,术业有专攻,各人有所长,唯有学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才能走到哪里都有携手前行的伙伴。成功者的路上,肯定不会是形单影只的。
Steven的新西兰班级里,有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我希望他和这些孩子都能玩在一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孩。
著名作家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
懂得合作的孩子更有未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孩,不能仅仅靠孩子的努力。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之初的好朋友,让孩子在爱、自由和规则中成长,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空间,提升和进化他们作为“社会人”的意识和素质,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分寸,陪伴他们在层层递进、厚积薄发中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这些静待花开的举动,恰恰是孩子未来能够顺利进入社会的坚固基石。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家庭能够亲身了解真正的国际化教育,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新东方前途出国推出了“Under Seven”——新西兰亲子微留学服务,仅需一次旅行的费用便可让孩子入读新西兰顶尖小学接受真正的国际化教育,让孩子的成长兼具广度和深度。除此之外,在亲子微留学中,前途出国也为陪伴孩子的家长提供学习和旅行的机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探索彼此无限可能。
开启探索:
想在假期带孩子体验真正的国际化教育
快来猛戳下方二维码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东方师训讲堂(ID:xdf_sxjt),专业的教育行业资讯报道,与数十万教师共成长。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