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被骂“滚出中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2019年12月25日 华人瞰世界





今天是 华人瞰世界 陪伴您的 2387


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杨振宁在颁发诺贝尔奖贺宴上的讲话



· 华人瞰世界诚意推荐 ·


本文来自于公众号:拾遗

ID:shiyi201633  作者 | 拾遗君



1


一周之前,

《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刷爆全网,

引起巨大争议。

今天,我就来说说杨振宁吧!



2


关于杨振宁,一直存在三大非议。

第一:杨振宁被过誉了。

“有的人说他比霍金厉害,如果他真那么牛,为什么我不知道他?”

第二:杨振宁不爱国。

“在祖国最困难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回来,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第三:杨振宁很势利。

“现在中国发展好了,他又加入中国国籍,回清华大学养老圈钱,太鸡贼了。”



3


杨振宁被过誉了吗?

没有。

不但没被过誉,他反而被大多数人低估了。

上面这张照片,

是当今国际物理会议后的集体合影,

与会者都是当今著名物理学家们,

比如“夸克之父”盖尔曼。

被大家一致推举站中间C位的人是谁?

正是杨振宁。

可见杨振宁在当今物理界的地位。

很多人可能会问:

“既然杨振宁这么牛,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他?”

因为他研究的东西,

我们在生活中不会直接接触。

因为他研究的东西,

我们普通人一般也理解不了。

所以,他的学术成就注定很难被传播。

下面我来简单科普一下。

▲ 牛顿 

在说杨振宁的学术成就之前,

我先来说说“路径依赖”。

在牛顿时代和之后的200年,

物理学家是怎么做研究的?

就是做各种实验。

通过实验发现规律,

最后用数学公式来解释此规律(找到对称性),

牛顿三大定律就是这么得来的。

当时的物理研究几乎都这样:反复实验—发现规律—找到对称性。

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好,

但越是好方法,

就越容易让后来者产生“路径依赖”。

所以这一套研究方法,

也限制了物理学的发展,

直到一个人横空出世,

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做物理研究的时候,

碰到了一系列大麻烦,

无论怎么做实验也解决不了。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

“我能不能换一种研究方式呢?

我可不可以先找到对称性,

再根据对称性推导出理论,

然后再用实验来证明它。”

大家都在走老路的时候,

爱因斯坦选择了一条新路:找到对称性—建立理论—实验证明。

正是打破了对前辈大师的路径依赖,

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李政道和杨振宁  

在说杨振宁之前,

我再来说一个名词——宇称守恒。

“宇称,就是指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完全对称。

人在照镜子时,

镜中的影像和真实的自己,

总是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包括容貌、装扮、表情和动作。

同样,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

所有性质也完全相同,

运动规律也完全一致,

这就是宇称守恒。”

在杨振宁之前的物理学大师,

包括费曼、泡利、朗道等,

在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

都不愿意假设宇称不守恒。

这时杨振宁和李政道站出来,

打破了路径依赖,

于1956年发表了论文《对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这一发现有多牛?

诺组委立马把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

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

1957年即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获奖速度,在诺奖史上创下纪录。

可见此发现有多牛逼:

“它影响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方方面面,是囊括了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物理的一个基本革命。”



4


宇称不守恒虽然牛逼,

但并不是杨振宁最重要的成就,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规范场论”。

在说“规范场论”之前,

我来说说“大一统理论”。

“大一统理论”是什么?

它简称GUT,又称万物之理。

这个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

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物理学的终极目标,

就是找到可以统一解释这四种力的理论,

从而揭开上帝创造世界的秘密。

可以统一解释这四种力的理论,就是“大一统理论”。

谁能建立“大一统理论”,

谁就能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这300多年来,

先是牛顿发现了引力,

接着麦克斯韦降服了电磁力。

麦克斯韦降服电磁力后,

问题出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牛顿力学框架居然是矛盾的。

究竟是谁错了?

大家议论纷纷,不知所措。

这时爱因斯坦站了出来:

“他俩谁都没有错,只是需要升级一下。”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这个理论很好地安置了电磁力,

爱因斯坦随后又提出广义相对论,

这个理论很好地安置了引力。

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归化下,

引力和电磁力可以愉快地玩耍了。

显而易见,

接下来物理学最重要的任务,

就用把引力和电磁力统一了。

可爱因斯坦穷尽了后半生,

也没能完成这个统一大业。

不但没完成统一,还诞生了另外两个“贼寇”——强力和弱力。

随着实验仪器的进步,

人们撬开了原子核,

在原子核内部发现了两种新的力:强力和弱力。

强力就是把质子和中子结合在原子核中的那种力。

弱力就是让原子核发生衰变的那种力。

所有物理学家对此一筹莫展,

连如何描述它们都不知道。

这时候,一个人横空出世,

给迷雾重重的物理学指明了方向,

这个人就是杨振宁。

杨振宁带着学生米尔斯,

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规范场论有多牛?

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

除了引力之外,

规范场论统一了另外三种力,

朝着“大一统”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规范场论的核心是“杨-米尔斯方程”,

这个方程有多牛?

有7个诺贝尔奖,

是直接利用“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

有几十个诺贝尔奖,

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

还有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

也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得到的。

杨振宁的几大研究,

几乎奠定了整个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

杨振宁的成就有多伟大?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这样评价:

“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

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

一是相对论,

二是量子力学,

三是规范场。”

美国声誉卓著的鲍尓奖,

在给杨振宁颁奖时评价说:

“这个理论模型,

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

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2000年的时候,

全球著名科技期刊《自然》,

评选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

这个榜单,

霍金并没有入选,

但杨振宁入选了,

而且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

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

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

杨振宁被过誉了吗?

没有,他一直都被低估了。



5


▲ 杨振宁西南联大准考证  

杨振宁不爱国吗?

非常爱。

可能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

“在中国最困难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

钱学森、邓稼先等人都回国了,

他为什么不回来,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我来解解这个密吧。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

从小就是一个学霸,

16岁那年,他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

是西南联大招收的年龄最小的学生。

1945年,他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

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

随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备受西方列强打压和封锁,

科技发展举步维艰。

在这个时候,

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先后回到了中国,

但杨振宁没有回来。

▲ 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 

是杨振宁不爱国吗?

并不是。

那他为什么不回来?

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美留学期间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禁止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回中国。”

那为什么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回国了呢?

“为让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回国,

中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

那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帮杨振宁想办法呢?

“因为钱学森、邓稼先是搞应用科学的,

回国研究导弹、研究原子弹,

是可以帮上大忙的。

但杨振宁是搞理论物理的,

在当时中国极其落后的实验条件下,

杨振宁回国不但没有用武之地,

还会影响他的学术理论研究,

与其这样,还不把他留在美国。”

钱学森贴身警卫员,

曾经问过钱学森一个问题:

“为什么杨振宁没有回国?”

钱学森这样回答了一句:

“是国家要他留在国外,

他在国外的作用远比国内大。”

是啊,如果当时杨振宁回了国,

世界上就不会有“宇称不守恒”和“规范场论”了,

这对于人类来说将是多么重大的损失!

不回国也就罢了,

为什么要放弃中国国籍而加入美国国籍?

这是一个误解。

杨振宁从来没有放弃中国国籍。

1945年他赴美留学的时候,

持的是“中华民国护照”。

1964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时,

并没有抛弃“中华民国国籍”,

而是选择了双重国籍。

1996年,杨振宁做演讲时,

主持人介绍他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了,

杨振宁立即举手加了一句:

“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很多人可能还是会说:

“但他毕竟选择了美国国籍呢?”

杨振宁为什么要选择美国国籍?

“因为我经常要出国交流和访学,

但持中华民国护照出国会受阻。”

2003年底,杨振宁回中国定居后,

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的身体里仍然循环着我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6


杨振宁不但爱国,而且爱得深沉。

1971年的一天,

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

“之前美国公民的护照上,

有几个不能随便去的国家——古巴、北越、北朝鲜、中国。

但那天的报纸里说,

中国从里面取消了。”

于是在第一时间,

杨振宁就决定回中国看一看,

于是他成了海外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在北京饭店的房间里,

杨振宁看到了一副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昼夜不停地看这副对联,

又看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我豁然认识到,

我应该尽一份做桥梁的责任。”

为了做好桥梁,杨振宁在四方面煞费苦心。

第一:护中国。

1971年上半年,

杨振宁发起参与了保钓运动。

他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

“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

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1977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

杨振宁自己掏腰包,

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

全文用英文发表,

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

尽快同中国建交。

▲ 邓稼先和杨振宁  

第二:保人才。

杨振宁的国际声望实在是太高了,

所以他几次回国,

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每次他回国之前,

中国政府都要求他列一张会见名单。

杨振宁列的很多人,

都是那个年代正在劳改的科学家。

“这份名单的实际效果就是救命。

因为只要会见后,

这些人就不再被关押,

有些甚至可以继续从事和科学相关的工作。

邓稼先就是因为在会见名单中才被放回北京的。”


第三:推动中国优秀人才到美国学习。

杨振宁在纽约组织成立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

便是帮助中国学者到美国学习访问。”

在杨振宁的推动下,

一千多名中国高端学者得以到美国深造,

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中国两院院士,

其中包括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

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谷超豪等。”

第四:筹钱。

中国学者到美国深造的资金,

相当大的一部分,

是杨振宁凭借自己的声望募集来的。

亿达青少年发明奖,是杨振宁募钱成立的;

吴健雄物理奖,是杨振宁募钱成立的;

陈省身数学奖,是杨振宁募钱成立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讲过一件事情:

“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开的很多次会,

资金都是杨振宁募集来的,

有一次他怕他们把美元换不开,

就把钱都换成一捆捆的20美元。

还有一次我特别感动,

那时候我还在美国,

他妹妹来找我

说你看杨先生又开车自个儿去了,

到纽约,到China town去演讲。

我说干嘛,她说捐钱去了。

她说他还发着烧,

还发着高烧,自个儿开车,

因为那些有钱人来了,

他得赶紧过去跟人家要钱。”

有一年,院士莫伟,

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写了一封信:

“海外华人有很多,

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

据我了解,

这些华人科学家里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

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

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杨振宁到处为中国说好话,

在一些国际会议上,

遇见对中国的攻击,

曾经气愤地退场,以示抗议。”

著名教育家周培源,对杨振宁有一句评价: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

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

光是这方面的贡献,

杨振宁的成就便是无人能及的。”

———推广———

———推广———


7


▲ 杨振宁筹款为清华盖起的专家楼  

2003年,杨振宁回清华大学定居,

随后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当时很多人骂他:“回国圈钱来了。”

这些骂声很扯淡,

杨振宁用得着圈钱吗?

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和中国科技,

他募集了多少钱啊!

他回国定居之前,

不但放弃了美国的高薪,

还把美国的房子给卖了,

然后把钱都捐给了清华。 

他还募集了一千多万美元,

在清华盖起了专家公寓楼,

然后利用个人影响力,

请回了一大帮牛人,

比如姚期智、林家翘。

“姚期智的全职回国,

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

这不只是因为他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

更因为在他所从事的算法和复杂性领域,

当时几乎还看不到中国国内学者的身影。”

说杨振宁回国是为了圈钱,

纯粹就是无稽之谈。

杨振宁回国定居,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他老了,做不动研究了,所以只好回中国养老。”

这种“养老”之说也是扯淡。

“当我们骂杨振宁回国养老的时候,

杨振宁参与建设了60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

当我们骂他回国养老的时候,

他正亲自在实验室做研究。

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

但全部研究工作都是自己独力而为,

最多有时有一个合作者。

他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SCI论文30多篇,

将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年……”

像杨振宁这种伟大天才,

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垂涎三尺,

中国能得之,

可以说是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但现在他却被骂“滚出中国”,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8


2019年5月,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

算得上是科学天才的有一个杨振宁,

算得上是商业天才的有一个任正非。

其他的天才虽然无数,

但恐怕不容易打进史书去。”

百年后、千年后、万年后,

我们都将灰飞烟灭,

但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

杨振宁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

科普作家卓克说过一段话,我特有同感:

“不是每一代人,

都有机会和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生活在同一时代。

能和杨振宁生活在同一时代,

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这种幸运,当然不应该被忽视和辜负。”

共勉。


◇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信息

性其实可以自己解决→95%的女性曾自慰过,超过一半感到羞耻:我们何时才能大方谈性?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