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破坏式下挫或致澳元跌破公允价

2015年07月30日 澳大利亚悉尼春天投资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矿业投资登顶,采矿热潮降温,澳储行一再降息的同时一再重申,澳元需要继续贬值以反映大宗商品价格下挫的事实。在长达两年的顽固据守之后,伴随大宗商品市场突然加剧、几近破坏式的下挫,本地货币开始跌撞下行,逐渐靠近许多分析师所谓的“公允价值”。

问题在于,大宗商品市场的风暴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根据大部分计算模型,澳元在73美分水平可恰当反应出澳大利亚的贸易条件——即出口额与进口成本的比值,以及澳洲和美国的债券利率差异。经济学家形成的另一项基本共识是,美联储最终开始提升利率后,澳元将继续下行,然后停靠在70美分水平。

然而大宗商品市场突然出现的溃退却没有被考虑在内。铁矿和煤炭价格还会下挫多少,仍是可供激辩的论题。

世界银行在上周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商品市场展望报告中预期,大宗商品市场会在2015下半年触底,2016年复苏。黄金除外,疲软形势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该行指出,供应充分而需求疲软是造成商品价格下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工业商品。


世行的预测令人宽慰,毕竟半年的时间难以称得上漫长,但对于许多刚刚经历商品市场狂风暴雨洗炼的投资人而言,说服力度有限。

7月29日,Kaizen Capital依据大宗商品长期走势作出预测:从‘托玛斯路透等权重持续商品指数‘历史表现来看,现在说大宗商品周期筑底为时过早。如果历史可供借鉴,澳元将会下跌至50美分。

其总投资官Connor Grindlay在一份研究记录中称,“通常情况下,牛市时期会持续长达十年,商品价格指数涨幅可达三到四倍,然后会经历平缓期,或者下跌”。譬如上世纪70年代的牛市期,指数值在1971年10月到1980年10月之间上涨了3.5倍。在随后的21年内震荡回落46%,最终到2001年触底。

相对应地,在每个周期澳元总是在指数值冲至高峰或触及低谷后几个月内创出新高或新低,比如1981年达到的1.19美元、2011年7月达到的1.10美元,以及2001年4月创下的历史低点46.3美分。依据这一模式,如果大宗商品市场连续多年保持低迷或下行,澳元会被一路拖曳,最低可能再度跌至50美分或以下。

大宗商品行业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都意味着关键商品价格会继续走弱。“2000年的牛市,如同上世纪70年代的牛市一样,刺激商品生产商砸下重金增加供应,供大于求,价格下跌,这恰恰是目前发生的状况”,Grindlay说。

无独有偶,有分析人士基于商品市场下行对澳洲经济的冲击作出类似暗淡预测。私营银行Deltec首席执行官Atul Lele认为未来6个月内澳元可以很容易地跌到70美分,且短期内难有反弹,某些情况下还会跌至50美分。


由于周期性因素施压,澳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并给货币及财政决策者带来挑战。未来经济前景及货币政策走势如何,Lele认为同为商品型经济体的加拿大可作为借鉴样板。

本月,面临原油价格再次下滑,正从能源驱动型经济艰难转型的加拿大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削减利率,降幅0.5%,引发加元大幅下挫。该行强调,降息决议十分艰难,几乎是50-50的拉锯,并否认经济正在陷入衰退。

但Lele指出,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繁荣时期缺乏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是商品型经济体的通病,未来还将有赖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挽救经济表现,而加拿大正是澳大利亚提前6个月的预览版。 无论是持续的货币宽松还是衰退风险都将给澳元带来更大压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