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度假老司机
澳洲2年+新西兰1年
用小小的脚印,走在这个大大的世界
学习着无穷无尽的智慧
微信ID号:MAX-ZHEN
公众号:Max的澳洲求生
作为有着3年打工度假经历的老司机,今天想要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这一古老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打工度假者心中希望得以解答的困惑:我是谁?
Who am I ? 我是谁?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哲学相对于我们眼前的生活,似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但是,这却是我们生活里最需要得以解答的一个问题。
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生活目的是什么?也许你一开始没有想那么深:
有些人刚毕业或许只是想要知道自己想要从事哪些工作,自己适合,喜欢哪些工作
而有些已经有了社会工作经验的则是想要逃离自己曾经向往的工作,或者想要找回迷失在这日复一日生活里最初的自己。
而我,则是那个想要知道自己热情所在,自己想要做哪些工作的懵懂的小孩。
然而,打工度假3年了,我依旧无法找到“我是谁”的答案,因为,到最后,我发现,我们所寻找的心中的答案一直都被局限在当前社会所提供给我们的教育里。
-----听不懂,对不对?
打个比喻:别人把一样东西给藏起来,你需要找出来,你一直在找,你在这个房子里找了一辈子,还没有找到,为什么?因为别人把这个东西藏在房子外面,而你无法踏出房外,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存在着房子外面的世界。你的认知仅限于这个房子里面,而我们当前社会,不只是中国的社会,而是这个世界普遍的社会对我们的教育,仅存在于这个房子里。
我在这里所讲的,并不是说宇宙的多个维度那方面,而是说,我们的认知,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都是受到局限的,都是对外探索的认知,对这个宇宙,对这个物理世界,对我们的身体,对我们的大脑,对我们的心态, 情绪等等这些外在的探索,而这些都存在于这个房子里面。
而我们想要寻找的“我是谁”这个答案,它是在这个房子之外的。
很困惑?没关系,容我慢慢道来。
打工度假期间,你会遇到很多事情:
或许是找工作生存下去的焦虑,
或许是雇主的不公平对待时的无助,
或许是面对幸苦体力劳作后工资入账的欣喜,
或者是一顿体力劳作后片刻安宁而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
亦或者面对山河美景却无人分享的落寞,
更多时候,
你会面对听不懂英语的窘迫,焦虑,以及无助;
你会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生活上的冲突,误解,以及排斥;
甚至,你还要面对种族歧视所带来的恐吓,威胁,甚至人身攻击;
所有的这些经历,这些感受都在帮助你开始去了解你自己,而此时“自我意识”开始苏醒。
而我,在打工度假之前,从来没有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自己,从来没有“自我意识”。
我觉得,归根结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团体文化”。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individual个人“, 而东方,我们更加注重团体:“国家”先有国再有家;个人姓名:先有家姓,再有个人名字;
而在西方文化里,倡导着的是一种individual个人发展的文化,名字里也是个人的名字在先,家族姓氏在后;
所以,打工度假之前,我一直没有“自我意识”
而在澳洲这两年里,在澳洲经历了一切的高低起伏之后,我意识到,我很喜欢在澳洲的这样的自己;我开始用局外人的视角看待自己,我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我欣赏:在困境里努力挣扎生存下去的自己
我敬佩:勇敢采取行动,努力学习新技能的自己
我赞美:持续运动挥汗如雨的自己
我珍惜:在遭人欺骗,暗算后依旧保持着善良内心的自己
我爱护:不停大口地汲取各种新知识但却不感到孤独的自己
我陪伴:面对无垠星空的壮观夜景无人分享而感到落寞的自己
我拥抱:心碎,失去挚友感到无助而彻夜哭泣的自己
这张照片,是在我意识到我非常喜欢自己,非常爱自己的那一刻所拍下来的,当时写下这段话:
从今时直到永远,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将爱着自己、珍惜自己,直到我停止呼吸,我将一直爱着自己,无所畏惧,珍惜珍重,这是我对自己的誓言。
那一时刻的感受,那种第一次发自内心爱自己的感受,我一直珍藏在内心。而这一份喜欢所带来的安宁,能够让你不轻易的随波逐流,因为你依稀的知道 我是谁,不是由工作,职业,社会身份,社会定义所来决定的“我是谁”而是由你自身经历来决定的“我是谁”。而这种安宁更是能够给你带来力量。
就正如,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纹身,就是“fearless” 无所畏惧,因为,澳洲的经历让我变得无所畏惧,并不是说胆子变大了,不害怕危险了,而是不害怕未知,不畏惧因追求自己渴望的一切,由此生活可能带来的挫折和困难,也不害怕最终无法获得所追求的一切。
当我们走进森林的时候,面对这些树木,我们只是单纯的欣赏着这些树木,我们不会说,这棵树好,那棵树丑,这棵树弯,那棵树直,我们只是单纯的看着这些树(当然啦,除非你是伐木公司,你就会去批判树木的质量)。
但是,当我们的视线转移到人类身上,我们就开始不自觉地去批判。我们无法做到,单纯地去欣赏这棵树本来的情况,我们无法去接受他人本来的情况,我们希望去改变对方,我们对对方的一些行为感到不满。而我们这些批判,来源于对自身缺乏安全感。我们之所以去否定他人,只是为了肯定自己而已。但是,我们不需要通过批判他人从而肯定自己。这种“喜欢自己”的觉醒,就能够为我们在以社会标准为基础的批判中竖起保护伞,努力的做到不随波逐流。
当我们开始把每一个人看成一棵树,就像我们看待大自然的一切,单纯的去欣赏,去接受对方原貌,包括我们自己,单纯的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特质,所有情况。
这是我第一次的自我意识觉醒,我以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但是,这仅仅是开始,还不是最根本的答案。
然而,回到中国后,这样的自己,逐渐的消失不见了。。。。。我开始陷入抑郁状态,对生活的热情逐渐褪去。。。
一次机遇,我去了印度7天;因为这7天,我辞职又回到印度,呆了2个月。
我以为我只是去学习瑜伽,结果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原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在探索着 房子之外的世界,在寻找着“我是谁”的钥匙。
在印度的2个月时间,可以说,就像是澳大利亚的2年时间那样,对我的人生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在瑜伽的世界里,讲述了人类的5层构造:
· body 肉体
· energy 能量
· mind 思想思绪
· intellect (暂时找不到适合的翻译)
· soul/Atman/pure conscious 灵魂
当时对这个内容,只是感到非常的新颖,然而,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到深层含义。
我能够明白的是,我们并不是身体,身体无法定义我是谁,身体会生老病死,胖瘦高矮这些都无法来定义衡量我们的特点,个性,思想等
而我对于这些的理解都停留在表层。
在印度的一天晚上,看到隔壁房子二楼阳台上有一群人围着篝火坐着,我定在哪里观看着,突然依稀间那里有个人向我挥手,我也向对方挥手,接着,对方招手示意我过去,我想了想,好吧,反正今晚自己那么伤心,一个人的话注定是伤心度过,那就去加入吧
(当然啦,我和对面屋主是有过一次交流的,并不是完全的陌生人,所以切勿模仿,随便进陌生人家里)
而这一晚的机遇,推动着我探索着房子之外的世界。
我们吃烧烤,喝着朗姆酒加可乐,听着屋主的乡村音乐弹唱,谈天说地直到凌晨3点,所有人才逐渐散去睡觉休息。而我在3个小时后6点起床参加瑜伽课,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疲惫和倦意,因为我释然了,身体里充满了能量,有一种似乎已经看透了尘世间万物的豁然开朗。
在这一晚上,我了解到,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是来源于ego 而在中文里很难翻译这一个概念,最为贴切的应该是“自我”
这里并不是自我为中心的那种自私,而是一种将自己和自己的感受结合定义在一起的“自我概念” 。
友人说到,当我们有任何的感受,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在感受着这一切,不是的,那是ego在反应,那是ego在主导着。
可惜当时手机没电,否则我会把整晚的对话给录制下来,好好回味。
Anyway,我以为,我开始了解了要如何去生活,要如何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然而,我只是走了第一步而已。
印度之后,就是新西兰打工度假,在这里,我遇到了生命里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挚友,是他再次推动我更进一步的去探索屋外世界。
他跟我提到了Vipassana, 而这个,也正是在印度的那一晚上畅聊的朋友向我推荐的。在短短的半年里,Vipassana出现在我生命里5次之多,这激发了我想要亲自去理解去体验何为Vipassana。
Vipassana就是10天的沉默禅修,在这10天里,你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和别人说法,不能用手机,不能用网络,不能和别人交流(说话,手势,手语,纸条等等),然后10天里,每天10个小时的冥想打坐,会有教程告知如何冥想,如何打坐,会有安排素食饭菜,会有你生活里的基本需要,而你需要做的是,专心的,安心的冥想打坐。
Vipassana要求我们单纯的去观察事物本身的原貌-seeing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要求我们摒弃将事物本身改变成我们期望形态的欲望-not the way you wish it to be
。。。。。。。好的好的。。。。
冥想打坐就是要求你脚叉腿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哪怕是使鼻子,嘴唇动一下都不可以,在这个过程里,你会这里痒,那里痛,这里酸,那里疼,但是你要努力克制自己想要去换姿势的冲动,要学会去观察这些感受,而这些感受都会在练习的过程中消散。
而这些仅仅是身体上的感受,而同理,我们心理上的感受,我们脑海里的万千思绪也是这一样。
在冥想的这个过程中,你的脑海里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回忆,想法,思绪。
同样的,你要做的,只是去观察这一切。
为什么佛家说 生活本身就是充满痛苦呢?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一直被五官所引发的欲望给控制着。
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感到痛苦:比如失业,失恋;
好的事情没有发生时,我们也感到痛苦:比如没有获得升迁,工资没有上涨;
我们所渴望的东西,没有得到,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所厌恶的东西,降落在我们身上,也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夏天的时候,我们渴望冬天;冬天的时候,我们渴望夏天;我们一直在这两极(渴望与厌恶)之间挣扎着,拉扯着。
Vipassana要求我们单纯的去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这些感受终将消散,而我们并不是这些感受。(有点难理解对吧,慢慢来哈)
也许,我们能够做到,不去将自己和物质定义在一起:也就是能够明白,我的身材,我的穿着,我的样貌,我的地位,我的工作,我的身份,我的存款等等,这些一切的改变都不会影响我,因为,我并不是这些东西。
但是,我们却非常难以和我们的心理感受脱离:我们的心碎,伤心,嫉妒,吃醋,焦虑,兴奋等等,我们会受到这一切的影响,我们会执着于这一切,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痛苦着;更多人,很多时候,则是无法脱离过去的影响。
但是,这些心理的感受就如同生理上感受一样,如同春夏秋冬一样,会褪去亦会重来,我们以为是属于我们的感受,其实,不是。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很大部分的感受都是在社会教化中成长环境里所形成的,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感受。就正如,我们原本可以用左手写字的,但是,我们被教导一定要用右手写字。我们被教导着,面对某些事情,我们应该有羞耻感,在面对某些行为时,我们应该要去打击。从这一层面上,我们的感受,是在外界条件下所形成的。
另一方面,这些感受都不是我们,而只是从我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我们完全可以脱离这些感受,不受束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所作的是,陷入这些感受里,我们会自我同情,我们会埋怨。我们会被过去发生的事情给束缚着,我们会被这些感受,这些想法给撕扯着,痛苦着。但是,这些仅仅是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并不是我们本身。
正如好莱坞谐星Jim Carrey说:
“ I understand suddenly How thought was as just an illusory thing and how thought is responsible for if not all, most of all the suffering we experienced. And then, I suddenly felt like I was looking at these thought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and I wondered who is it that's aware that I'm thinking and suddenly I was thrown into this expansive amazing feeling of freedom from myself, from my problems. I saw that I was bigger than what I do, I was bigger than my body, I was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I was no longer a fragment of the universe. I was the universe.”
“我突然明白到,我们脑海里的一切想法都貌似真实但却都是虚假;我明白到,如果不是全部,那么就是大部分的想法带来了我们在经历的痛苦。之后,我突然能够通过另一个视角看待我的这些想法。我在想,是谁在意识到我现在在思考,突然间,我被扔进了这个广阔无垠的空间里,这种脱离自己,脱离所有问题的自由里。我看到,我比我自己的身体还要大,我是一切,我是所有人,我不再只是宇宙中的碎片,我就是宇宙。”
很难懂,对不对?
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如何脱离由自身想法所造成的画地为牢,努力学习着如何更好的诠释这一切给大家。
写了这么长,还是没有来到问题的答案,那么,我到底是谁?
并不是我想要吊你们胃口,而是,这一话题内容极多,无法全部放到一篇文章里,我需要写第二篇文章来进而阐述更多的内容,从而更好的解释给大家,要知道,单纯这篇文章,就耗费了我好几个星期去整理思维,好几天的时间去书写这篇内容。
也许,读完这篇文章,你会觉得,不知所云,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带走以下的这些内容:
打工度假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进行自我的探索,因为相对于国内循规蹈矩的生活,打工度假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而不确定性会引发你不停地去思考。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过程中,作为老司机,在这一篇文章里,我能够给的建议就是:
· 观察:在面对困境之时,不要慌张,深呼吸,努力训练自己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当前的情况,看待当前的自己;学习去观察自己的感受,观察自己的思维,观察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是沉浸在这当中。
· 看书:在你和他人在酒吧里狂欢之后,在你探索了一个又一个的美景之后,在你逛完一条又一条购物街之后,在努力挣扎生活下来找一份接着一份工作的过程中,我希望,你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如果可以,努力培养你英文书阅读的能力)通过看书,能够训练你思考的能力,提供你看待这个世界不一样的视角和方法;
· 交流:多和国际友人交流,努力尝试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 质疑:训练你质疑的能力,质疑听到的一切信息;质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
· 关注:我的公众号,等待着下一篇关于“我是谁”这一古老话题的更为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