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揭露30+女性残酷现实!你以为她们拼的只是爱马仕吗?

2020年07月24日 移民教参




2020可以说是30+女性的荧幕春天。


前有《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持续霸屏,后有爆火的大型女性励志大戏《三十而已》。今天就来说说这部近来讨论度最高的国产剧。


脱离了20岁的稚嫩,尚未迎来40岁的成熟,30岁的女性正在经历人生最大的一段上坡路。




在《三十而已》中,江疏影、毛晓彤、童谣分别代表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已婚已育三种女性的生存状态。虽然是三个女主并行的故事线,但童瑶所饰演的顾佳,无疑处于风暴的最中心。



顾佳,从外企高管辞职,和老公携手创业。上能帮老公企业出谋划策,仅凭一个橘子就能智斗小三,稳固家庭。下能帮儿子手撕欺负他的人,武力全开。


随着事业越做越大,顾佳一家从上海的出租房搬进了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豪宅。而她在搬进新房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让儿子进入附近的顶级幼儿园



只可惜,顶级幼儿园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你得有拿的出手的绝活,换言之,你能为幼儿园提供什么?你到底有怎样的价值?于是,一年花个百八十万来一场幼儿园专属烟花秀,成为了顾佳让儿子进入这所幼儿园的最后门槛。


令顾佳没想到的是,终于进入这所贵族幼儿园后,妈妈和孩子的教育修行,才刚刚开始。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顾佳这样的家庭,身家目测也是几千万级的,但是在上海也仅仅是一个中产阶级,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的名场面。





为了老公的生意和孩子的教育规划,顾佳硬着头皮打入魔都高端贵妇局,她拿上自己的“门面担当”去赴会,可到了现场才发现,在贵妇圈清一色的Birkin & Kelly 面前,自己六万多块的香奈儿简直不值一提。其余五个太太的包包最低都是六位数起步的,而C位李太太手持的更是最顶级的爱马仕喜马拉雅,高达两百多万



显然,在这些富婆面前,顾佳的财富地位绝对是被碾压的。果然在合影后,顾佳发现自己被裁在了镜头外,毕竟别人都是十几万的爱马仕起步,你一个五六万的香奈儿,上不了台面的呀!



为此,顾佳在房子抵押给银行的情况下又东拼西凑终于花一个低配小轿车的钱,买了一个能融入贵妇圈子里的铂金包,效果立竿见影,她也成功打入贵妇合影,免于被裁掉的命运。



没亲眼见过,真不知道有钱人是怎样的生活,贫穷真的限制了人的想象。


虽然这个圈子在顾佳眼里只有两个字:无聊,但为了生存,她还是要努力混进去,和这些无聊的人做朋友。


也许,顶级的富人圈离普通人的很远,但这样的苦衷却似曾相识。




30+的你,是“顾佳”式超能妈妈吗?


不得不说,这部剧让很多家长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源自一个母亲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你的目的不是铂金包,不是为了一个名牌或一个看似体面的身份,而是未来孩子本身。


跟所有父母一样,顾佳不仅希望在物质上给孩子富有的生活,更希望在教育上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可以确信的是,顾佳是个优秀的女性,一个很“拼”的妈妈。



在30+的年纪,不仅自己要在职场乘风破浪,还要能为孩子的教育披荆斩棘。


承担家庭负担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为了孩子的教育,顾佳把自己活成了“一支军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你不知道的是,孩子教育规划有多重要!


可能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花这么大的代价规划孩子的未来教育有必要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因人而异


但如果要问这些教育规划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孩子的成长规划,教育领域里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


比如,哈佛大学曾做过的一个著名的,研究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学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标比较模糊;

10%的人有目标,并且制定了短期的规划;

3%的人有明确的理想,并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后,他们的生活状况非常有意思:

那3%的人,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规划,朝目标不懈地努力,最后几乎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是行业领袖、是社会精英。

那10%的人,不断地实现短期目标,大部分都成了社会的中产,成为了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能稳定生活,没什么特别成绩。

剩下27%的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生活不如意,失业,被救济,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个调查结论是符合我们日常的认知的。在年少时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的规划,通常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这也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是为了孩子,还是成年人的攀比?


看前面的时候,很多人会吐槽顾佳太执拗了,试想,现在的社会,哪个做父母不想为自己孩子做好铺垫。


进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接触的好的教育环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涉及利益的圈子,其中规则,更是不言而明。


这也道出大多数贵族学校的攀比,虚荣。



其实说到底,成年人的攀比,除了车子,房子,女人,男人,还有孩子,而往往最后一项占比最大。这世界上,太多的糟糕的父母分不清“知识和智慧”的区别,就妄图解读命运,望子成龙的希望,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破灭又重生。



作为家长,要真正将孩子教育作为终极出发点,而不是将教育作为炫耀、攀比,亦或是阶层跃升的工具。


如果教育从一个帮助孩子成长,获得思考能力,找寻人生目标与意义的地方,变成了军备竞赛场,那么大多数孩子都将沦为这种恶性攀比的炮灰。


别让孩子的教育,成为成年人攀比的最后一根“稻草”!





素材来源: 有书、国际学校家长圈、 朗阁云讲堂 、 CHRISON作势、电影新世界等。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