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经济竞争与产业变迁的趋势来看,2017年,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都有可能超过美国,届时中美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格局将比现在更趋平等;但就全球金融价值链最顶层分工的变迁因素而言,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货币力量工具和战略性金融人才队伍的培育,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格局,才有可能对中国扩充国际经济行为边界提供有力支撑。
合作与竞争
是中美经济常态
业已进行到第六轮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迄今为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其实并不大。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中两国在经济领域无疑有着太多的合作与竞争空间。例如,在美国去年创造的超过16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中,尽管来自中国市场主体的贡献恐怕一时难以给出精准的数据,但看看中美两国去年高达521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即可知道两国经济合作的紧密程度;而中国去年对美国高达140亿美元的投资额也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至少为美国创造了7万个全职工作机会;至于中国持有的将近1.3万亿美元的国债,更被普遍视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经济的重量级支持。同样,在中国去年高达9.3万亿美元的GDP中,来自美国企业和居民的贡献肯定占据不小比重。很难想象,一旦美国企业撤走在华的800亿美元投资,一旦美国企业和居民暂停购买天量的中国商品,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冲击?因此,仅仅从经济与贸易的角度观察,中美任何一方都很难承受得起中止经济合作的代价。笔者预计,中美双边贸易额在2020年就将突破1万亿美元,中美双边投资总额也将在这一年突破2000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态势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与追求相应国际行为空间努力的展开而日趋加强。某种程度上,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扩充到去年的5210亿美元,既是中美两国各自发挥比较经济优势致力于锻造双边共赢经济格局的结果,亦是两国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产物。根据美方的统计数据,201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184亿美元,这在美国保守势力看来是难以容忍的事实。其实,就国家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分工以及获益程度而言,中国拥有的对美贸易顺差,本质上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的血汗换来的,而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只需要印刷美元就可以获得生产制造的价廉物美商品,至于中国在其过程中消耗多少国内资源并不为美国所关心;更为严酷的事实是,由于没有储备货币,中国又不得不将通过贸易顺差换来的美元拿来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的经济增长、教育投入乃至军事开支。
中美经济竞争格局
逆转时刻将临
从全球经济竞争与产业变迁的趋势来看,2017年,中国的名义GDP和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都有可能超过美国,届时中美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格局将比现在更趋平等。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趋势变迁的国家,在华盛顿决策圈和美国金融资本看来,中美两国经济此长彼消趋势至少在未来10年里难以阻止,中国很可能首先在经济规模上超越美国,然后像切香肠般一点点蚕食美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经济自从2009年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之后,短短4年间,经济总量连续越过6万亿、7万亿、8万亿以及9万亿美元台阶,2013年达到9.3万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突破10万亿美元。尽管美国经济规模早在2001年就率先突破了10万亿美元,但无论是按照高盛的研究人员还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预测,不出5年,中国经济就将超过美国,更乐观的预测是2016年中国就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作为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参照系,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态势正在不断进逼美国。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今年中国第一次有100家企业荣登世界500强榜单,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达到91家,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已是连续第11年增长。相形之下,美国上榜公司数量曾在2002年至2012年连续缩水10年,2013年刚刚稳住阵脚,共计132家企业上榜,今年则又开始下滑态势,上榜企业减少了4家;而中石化取代埃克森美孚首次跻身全球超级企业三甲,结束了沃尔玛、壳牌与埃克森美孚长期以来三足鼎立的历史,相信不会令这家老牌美国企业感到愉快。联想到13年前的2001年,美国公司曾创下了197家的上榜纪录,收入更是占到500强企业总收入的42%,可谓强大到寂寞。13年后的今天,美国企业正面临中国同行的快速追赶,或许不出3年,美国在全球500强中的整体第一位置就将被中国取代。
美国对华不对称优势
仍然牢固
不过,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核心产业控制权以及对表征财富符号的储备货币主导权争夺的今天,简单的GDP比较以及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对比,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大小。至少在笔者看来,中国无论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还是前沿科技领域乃至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金融价值链环节,与美国至少存在10年的差距,有些领域的差距甚至在20年以上。中国决不可轻言超越美国。
或许,把苹果和联想简单进行对比并不恰当,但这就是美中企业差距的真实写照。一个苹果一年创造的利润就相当于45个联想。美国的顶尖企业,从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到波音、谷歌,尽管在中国都能找到同行,但在核心技术以及全球资源配置力方面的差距,远非彼此营收规模所能比。可能美国战略家真正担心的,不是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银行,也不是中石化超过埃克森美孚的营收,而是类似华为这样的新锐企业,一旦被不缺营商禀赋的中国企业家所复制和推广,则对美国技术地位的冲击相当可怕。因此,美国一定会在强化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大对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巩固美国的技术高边疆。各国可以不动声色地去美元化,但美国是不会容忍这一趋势发酵。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货币力量工具和战略性金融人才队伍的培育,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格局。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