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学习5个月后,我决定留下来

2021年02月04日 北美留学实验室



近年来,出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培养孩子时,选择的道路之一。


为了让孩子更早接触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做好未来留学申请的准备,不少家长在小学阶段就鼓励孩子参加短期的留学项目。


由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历时两年摄制的《起跑线》,就真实记录了3个小留学生,远渡重洋的故事。



孙涵阳、郭建一、杨盛军前往美国,开启了一段为期5个月的留学生活。


三个个性迥异、成长环境不同的孩子,通过5个月的留学经历,会有怎么样的收获和思考呢?



01

中美教育的差异,让我在美国无所适从


10岁的孙涵阳来到美国第10天,边哭边抱怨:“我觉得在这里很不舒服”。



在国内就上国际学校的孙涵阳,语言上早已做好了留学的准备。在课堂上,他经常充当老师的翻译,跟寄宿家庭也能很好的沟通。


有这样的优势,大家原本以为,他会是最快适应美国生活的那一个,但是,他却是最先崩溃的。


学校的家庭作业对涵阳来说,太少了,他每天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的作业。



我不需要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因为如果没有事情做,我会很无聊”,孙涵阳边说边忍住眼泪。


美国家庭鼓励孙涵阳在课余时间做点别的,比如蹦床、踢足球、玩游戏等,但孙涵阳表示对这些并没有兴趣



过于轻松的学业与国内紧张的学习氛围完全不同,孙涵阳不仅没有觉得放松,反而变得很焦虑,他开始担心回到国内会跟不上学习进度


还希望能给自己多加一些课程。



中美学校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成为了孙涵阳面对的第一个文化差异。这样的差异让他非常抵触这次的美国之行。



除了学业,也有来自生活上的不适应。


美国妈妈有自己的孩子,日常生活上,无法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孙涵阳的身上,这让从小习惯了爸爸妈妈以自己为中心的孙涵阳非常难受。


他抱怨美国家庭10天以来都不吃肉,每天吃蔬菜对这里的一切都不喜欢。



而孙涵阳的这些反应,在爸妈看来,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深知儿子的焦虑其实并不是来源于作业。


而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坚持自我的习惯,甚至有点轴。一旦他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在语言沟通、待人接物方面,没有什么基础。



好在,后来的日子,孙涵阳与美国家庭达成一致,全力按照美国家庭的安排来生活和学习。


在老师、美国妈妈、美国学校的引导下,孙涵阳将开始真正懂得尊重、理解、包容的意义学会欣赏不同的事物并且去适应它。



02

不会说英语

但我在美国还是很开心


相比孙涵阳的语言能力,杨盛钧既不会说,也听不懂。


出发前爸爸妈妈也很担心他因为语言问题,失去自信,甚至不愿再出去。


但是他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觉得,沟通的问题,快译通就可以搞定



相比其他的孩子,性格活泼外向的杨盛钧很快就适应了美国寄宿家庭的生活。


尽管他与寄宿家庭的孩子玩耍时,语言沟通上存在问题,但是寄宿家庭的父母会很耐心的教他一些基础表达。



整体而言,他比孙涵阳的心态要好很多。



在美国学校的第一节课,杨盛钧第一次感到有些局促。老师让他自我介绍,他想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接下来将的美国历史,他更是听得一头雾水。



虽然面对语言听不懂局面,杨盛钧自有一套方法,但是这样的办法也并不是每次都行的。


有一次,杨盛钧想上厕所,拿着快译通翻译给同学听,或许是翻译的误差,同学只告诉他有厕所,而杨盛钧问了半天也不知道厕所在哪里。



尽管与美国家庭相处十分愉快,但美国妈妈也发现杨盛钧有个问题。他从不见杨盛钧换洗脏衣服。


并且对于同行老师说的“脏衣服要按时洗”这件事,感到有些吃惊。



原来,在国内,杨盛钧的生活起居,全都由妈妈一手包办,衣服永远是妈妈主动帮他洗干净,导致他欠缺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而这趟美国之行,也算是给杨盛钧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脏衣服要及时洗。



03

性格内向不自信

但我选择留在美国


12岁的郭建一来自山东,在老师同学眼里,他是个乖小孩。关于留学,郭建一其实是不乐意的,但他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而爸妈也认为,出国留学对郭建一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因为在他们看来,郭建一内向且不自信。



他们希望建一能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与不同的人相处,变得自强自信起来。


出发那天,虽然老师一直在鼓励他跟大家交朋友,但郭建一始终跟孩子们保持着距离。



郭建一的美国妈妈是位老师,为了让他快速适应美国生活,变得更外向些,美国妈妈带着郭建一参加了很多户外活动。


郭建一喜欢踢足球,在国内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只有踢足球时,才感到轻松快乐。也可能是因为,踢足球不需要说话



美国学校开学那天,郭建一早早来到班里,他试图跟同学们说话,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美国同龄段的数学课相比国内要简单很多,但因为是英文教学,郭建一还是很吃力,课后作业也需要寄宿家庭的姐姐辅助,才能完成。


然而学习并不是让他最难受的。

郭建一的问题在于不会表达自己,他吃不惯美国家庭的食物,而且吃不饱,但是从来不会跟美国妈妈说。


面对不喜欢、不适应的事情,他总是选择沉默。对妈妈,也从来是报喜不报忧。


美国家庭觉得郭建一很善良,也懂得尊重别人,但由于太过安静,让性格直接的美国家庭觉得他有些难以接近。

后来,美国家庭提出了让郭建一换个寄宿家庭。

美国妈妈问郭建一想不想去新的家庭时,郭建一说:想。问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说:高兴。


新的寄宿家庭有两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孩子,这也让他渐渐变得开朗了一些,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并且,他还结交了新朋友。


5个月的留学结束后,郭建一选择了留在美国,继续学习至于为什么想留在美国,他说:希望能够改变自己,更有勇气



写在最后

回国之后,生活如初,但五个月的海外经历,像一个无形的成长徽章,悄悄地印在他们各自的身上

孙涵阳学会了说谢谢,还会主动替妈妈分担体力活;郭建一真的变得开朗了许多;杨盛钧开始学习如何去生活。


引用视频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
有媒体把这些小留学生们比喻成“小降落伞”,这些小降落伞们,在过去几十年间增长了60多倍。在这每一个小小的降落伞里,藏着父母的期待,成长的心事、未来的憧憬。

他们的异域之地,开启着自己的崭新世界,也回望着大洋彼岸的精神家园,在独自面对成长的挫败与蜕变之后,当多元的价值观重塑着他们的眼界,他们将获得勇气和自信,飞出各自精彩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远渡重洋的真正意义。
"


-END-

资料来源:纪录片《起跑线》

为了防止大家找不到小北,
建议大家给小北标个小星星呀!
方法看这里
↓↓↓




关注北美留学实验室
关注最新留学信息

看到点赞和在看了吗,点一个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