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艺人宋冬野要复出,全网震怒!粉丝竟然还辱骂缉毒警察

2021年10月13日 悉尼印象


本文授权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



毒艺人,本来就是直接被毫无疑问地被封杀的对象,


结果,竟然还有人在“喊冤”


昨天半夜,宋冬野在微博上贴出长文控诉自己被不公正对待,说自己精心准备的演出,又一次被取消掉了。


原因是:他曾经吸过毒。


原文可以看看:




看完这些,我直接想说,去你个大西瓜吧!


甚至在发帖后,宋冬野各种diss来喷他的网友。



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勇气。


现在国家这么下力气打击污点艺人,曾经因为吸毒被抓的宋冬野还这么嚣张,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但虽然全网尽是骂他的声音,但宋冬野也依旧有支持者,


支持他的人已经有点魔怔了,甚至开始辱骂缉毒警察:




为什么我们常说吸毒的明星是应该被“一票否决”掉复出的可能性,就是因为他们强大的影响力,他们能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


而如今这种错误的价值观,比如那种“虽然我吸毒了,但我依然想做个好人”的想法,依旧是他们的迷梦。


如果我们能姑息宋冬野这一次复出,那么我们如何能对得起那些牺牲在缉毒战斗一线的公安战警的在天之灵呢?!





正如,有人说:

“你之所以看不到黑暗,

是因为有人把它挡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在毒品的黑暗里,替你我负重前行的,正是这些缉毒警察们。


人民日报在批为吸毒明星“洗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容忍贩毒,

怎对得起无数缉毒警察的青春和热血?


如果再为吸毒明星辩护,

怎对得起牺牲的缉毒警察?


有人在网上po出了身边缉毒警的经历:



(图片来源:知乎 @望京一只妖)


(图源:豆瓣)


2016年,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后,让很多人再次注意到了缉毒警察这个隐秘又艰辛的职业。


电影中的缉毒犬死后,缉毒队的队友给他立了块墓碑,最后活着的队友都去给它敬礼,画面十分感人。


但是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为什么连警犬都有墓碑,其他牺牲的队友却连墓碑都没有?


(图源:豆瓣)


随后,中国警察网安徽站的官博对此作了解释。


原来,不给牺牲的缉毒警察立墓碑,是害怕毒贩会跟随前去祭拜的亲友并进行报复



在纪录片《中华之剑》中,缉毒警察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只是日常,夏天树林里的闷热、蚊虫的叮咬、还有突如其来的暴雨,随时都有可能击垮他们的身体。


缉毒队员常见的一幕就是“全身没有一处是干的”,然而这还只是前奏。


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他们只需要拉响一枚自制手榴弹,就足以让好几名缉毒警当场牺牲。


(图源:豆瓣)


为了缉毒工作顺利进行,很多缉毒警察通常选择便衣或卧底行动。


很多卧底警察,考虑到安全原因常年不能与家人联系,家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有的卧底等到终于能和家人见面时,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年迈的老母亲看着被抬回来的儿子,上前去就是一巴掌:说好的我死在你前面的!”随即哭晕过去。


也有的警员,在调查过程中不慎落入毒贩的圈套,被毒贩集团百般虐待后被控制沦为毒品的奴隶。


昔日将毒贩按倒在地送进监狱的警官,最后变成了被曾经的同事抓捕的对象。



毒品不仅会摧毁人的身体,还能摧残人的意志,玩弄人性。


毒品给人带来的,是人财两失、家破人亡的惨剧。


《湄公河行动》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当年因为毒贩交易惨死在湄公河上的一条条生命面前,在无数在第一线卧底的缉毒警察面前,如果还有人替吸毒者辩护,那和毒贩的行径又有何分别?


(图源:中国新闻网)


每年有180人牺牲于执行任务或毒贩报复,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花在毒品上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是打在缉毒警身上的子弹!


我们又怎能放任吸毒的人成为大荧幕上的光辉偶像?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对吸毒的人的容忍放纵,


就是对那些为了缉毒而牺牲生命的警察的亵渎。


《中华之剑》里曾说过,毒品不是一个人、一个警局、甚至是一个国家能彻底根除的。


让我们一起,拒绝毒品。


为了已经牺牲的前人,为了正奋战在一线的警员、也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还有我们自己。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扫码观看↑

01

61岁癌症晚期男子,感染新冠后竟将癌症奇迹治愈!

02

辉瑞新冠疫苗被指数据造假,有效率或仅29%,接种后死亡案例飙升

03

“北京一直不接电话”,中澳关系大动荡,澳政府多次致电被拒!

04

澳洲牛肉检出致命禁药,中国宣布进口禁令!可致白血病

05

华为,挺住!谷歌安卓宣布封杀华为,这些APP以后都不能用了!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下载澳洲印象APP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