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最近和丈夫吵了好几次,问她原因,同事叹口气说:别说“诈尸式育儿”了,他连“尸”都不诈一次。
我觉得不管是把主导权交给谁,执行是必须要做到的。
作为爸爸,不管有多忙,带娃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凯叔
作者 | 桑榆晚
好爸爸,不要“拆台”,要“补台”
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 他可以准确地掌握好时间。 当他戴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 他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 同时也失去了对时间把控的信心。
这个爸爸没有意识到:
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感。
之前的规则也会“土崩瓦解”。
楼下一家人最近硝烟不停。
男孩才6岁,奶奶就经常给他买可乐、鸡腿。
妈妈看见了,好言好语劝婆婆:
“孩子还小,不能常吃零食……”
“高盐高油高糖,不健康……”
孩子奶奶不以为然:
“孩子爱吃就让他吃嘛,你看他多高兴。”
妈妈很无奈,转头找丈夫当说客。
“咱妈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
爸爸也一脸不当回事:
“你让孩子少吃点不就行了。”
妈妈没办法,只好把零食收起来。
这下可好,捅了孩子的马蜂窝!
“坏妈妈!给我好吃的!”
就这样,家里变成了三代人的战场。
妈妈说什么,孩子也不肯再听。
后来不仅过度肥胖,还早早近视了。
家庭教育不统一,
伤害的其实是孩子。
孩子是最聪明的机会主义者,
他会在意见分歧最薄弱的地方加以突破。
久而久之,学会了钻空子、看脸色,
这样的家庭,规矩很难建立;
这样的孩子,是非观也难以建立。
《安家》里有一个片段。
海清饰演的妇产科大夫宫蓓蓓刚生完二胎,
因为孩子教育问题,
和住在一起的公婆矛盾重重。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平板电脑。
她过去耐心劝孩子:
“看平板对眼睛不好,
不专心吃饭对肠胃不好。”
旁边的公婆面露不悦:
“这个小区哪家的孩子,
不是吃饭看动画片玩玩具。”
孩子本来就不愿意放下 ipad,
一看自己有“盟友”,索性闹起了脾气:
“你不给我看,我就不吃饭。”
家长观念不一致,
孩子就会“钻父母的空子”,
游刃于家长之间的“管理空挡”,
行自我放松之实。
时间久了,越来越难养成好习惯。
演员陈龙在剧组拍戏两个多月,
一直是妻子章龄之一个在家带孩子。
陈龙与家人视频聊天,脱口而出问孩子:
“妈妈今天是不是很凶?”
言外之意,妈妈很严厉,对孩子很不耐烦。
这一句问话,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
· 妈妈不该凶,妈妈错了;
· 妈妈太凶了,连爸爸都看出来。
“拆台式”的教育,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孩子不会去想妈妈为什么凶,
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只会按爸爸的引导,怪妈妈态度不好。
好在后来陈龙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给妻子道了歉。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持续下去,
会让妈妈失去威信,
让孩子学会自我纵容。
教育孩子就像拔河,
如果绳子都南辕北辙,
又怎么能到更远的目的地呢?
一个家庭,一定只能有一种声音。
妈妈往往更有原则,
也更懂得共情孩子,
所以这个决策者,最好是妈妈。
教育孩子,一定要“妈妈说了算”
事后,黄觉解释说:
在妈妈教育孩子时,他不能唱红脸。
事实也证明,找不到“援助”的女儿,
慢慢就恢复了平静,继续练习了起来。
父母二人一个宽大、一个严厉时, 就会逐渐走向两个极端。 父母之间的分歧会越来越大, 孩子也会越来越没有方向。
养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应该更尊重妈妈的意见。
这种尊重,不是让妈妈承担所有责任。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要想赢得多少尊重,
先想想自己有多少付出。
好好沟通,好好陪伴,
妈妈做决策,爸爸多做事。
父母拧成一股绳,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听妈妈的话,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觉得我们的文章实用,
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每个点击,都是对帮主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