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一回作者戴小花在英国遇到传教士的经历吗,虽然最后没有入教,但是也经过了一番周折。而今日作者莲公子在奥克兰,也同样遇到高帅的传教士,而他应对的方式却机智又有趣多了。
Auckland 奥克兰
教你如何脸不红心不跳地拒绝帅气传教士
▼▼▼
——愿上帝保佑因为这篇文字引起不适的人们!请相信,亵渎神威不是我的本意。
世界那么大,我真得去看看。
让我第N次发出这感慨的,是读了前几周推出的那篇《该不该在国外信教?》。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奥克兰才游走着么么帅的传教士。现在我才知道,大英帝国的传教士,跟奥克兰的传教士是一样的。
被传教的次数已经多到数不清了,不过第一次接触传教士的事情我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周日上午,阳光相当明媚,我一个人时跑时走地在大马路上活动,恍然间竟有点茫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因为大奥克兰的周末上午很少会如此万籁俱寂,人踪稀少。
然而稀少并不代表没有,迎面就走过来两位 , 西装革履,油头红面,高富帅起码占全了两头,是否富没有定论。事后我才准确地想起,他们的学名:传教士。
本图片来自电影《传教士》
“How are you today,Sir?”四周无人的情况下,首要当然是提高警惕,安全第一,所以我没有回答这句话,看似平静的脑袋里却开始千丝万缕:
1,穿这样是干啥的?一本正经的抢劫犯? 幸好钱包放在家里了。
2,喜欢攻击外来人口的极端分子?万一攻击的话,我该用什么招式呢?九阴白骨爪是用不上了,因为明显我够不到他们的头。估计得用大侠霍元甲的扫堂腿,或者下下手为强,采用抽腿踢裆,然后戳眼睛的肉搏战。
思索结果还没定论,眼光扫到了他们手上的东西——看上去像是圣经。难道,他们就是上帝的使者?
“Chinese?”看我一时没有回答,么么帅又问了一句。
这句话灵光一闪地提醒了我,对,就用板桥先生的招数应对:难得糊涂,装作听不懂。于是,顺势接着他的话音,耸了耸肩,摊了摊手,表示话不投机半句多。万万没想到啊,么么帅算准了我的路子,提前备下了秘密武器——熟练地从圣经里抽出了一张纸,递到了我眼前。妈呀,上面写着“你好!我们是上帝的使者……",中文面前没法难得糊涂啊。
“Sorry,no time.”撂下这句话,我撒丫子就跑。身后飘来么么帅失望却依旧富有磁性的声音:“Have a nice day!”
身未动,心已远:上帝也真是,不知道男女搭配干活才不累吗。既然向男士传道,干嘛不派两个花姑娘呢,也免得造成传者失望,受者狼狈嘛。
如果“难得糊涂”不管用,还有更厉害的大招——“我已经心有所属了。”(这一招需要多次实践,才能发挥得柔韧有余。)
第一次使用是在一个大超市与佛教人员的邂逅。开始并不知道对方是来传教的,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所以就聊了一些奥克兰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新西兰留学生会关注的移民政策情况。临分开时,对方委婉地提出,能不能留下联系方式,“因为我们教会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希望邀请你来参加。”
这时,管用的大招无意中涌上心头,“不好意思,我是主的人。”说这句话时,我的脸微微的红了一下。
下一次碰到主的使者,“不好意思,我是佛的人。”这回脸没有红的意思了。
后来证明,这一招屡试不爽。无论主的使者还是佛的钦差,都彬彬有礼不会强求。所以如果留学期间,你不想信教而又继承了中国人的优秀文化传统——羞于拒绝别人的话,只要按照我上边的办法,你就可以继承发扬了。(出了国门中国人都是老乡,不用谢。)
本图片来自giphy.com
在奥克兰留学碰到传教士,是一定必定肯定的事情。原因不难总结:
首先,教堂是再普通不过的建筑。天天见到的东西,你不想进去一探究竟吗?新西兰首屈一指的大学——奥克兰大学,校内就有很多教堂。我想政府的意思大概是:缺吃少穿没钱花的时候,到教堂里祈祷神保佑就行了,不要找政府的麻烦。
其次,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里,如奥克兰市中心的皇后大街,西区AVONDALE的马场早市等,长年累月活跃着宣讲耶稣的人。讲到动情处,真可谓慷慨激昂神采飞扬!在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公共活动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类使者年龄都比较大,有相对固定的地盘,不会主动出击。你听,或者不听,都不耽误他们演讲。
然后,就是前面我遇到的么么帅一族了。大概论资排辈抢地盘他们PK不过演讲一族,于是狠抓服务主动出击送货上门,以积累资本抢班夺权。
如此天网恢恢之下,谁还会是漏网之鱼呢?
其实宗教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正确对待,是有利于自身成长的。
无论是圣经,还是佛经,宗旨都是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同样适应于宗教。对留学生来说,如果信教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寄托,更好地适应异国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能学到一些反省自查的办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那就更功德无量了。
但是,某些人信教是为了练口语、认识本地人、认识老板以利于找工作申请移民,改良自己的事情很少去做,这就不大好了。比如我这两位同学。
他们一开始是非常要好的,一起租房、做饭、去教会,如果不是知道各有女朋友,可能会以为他们是基友。可是日子流着流着,眼看就不好了。闲来无事问怎么了?答曰:“那伙计不地道,借了我二十块钱现金,一直不还。”说这话时,这哥们振振有词,言之确凿。却完全无视了另一个事实:“他上次托我买了午饭,现在还没付钱呢。”
看来神的力量,抵不过二十块现金呢。
本文作者 | 莲公子
十余岁长于乡村,二十余岁活于都市
三十余岁学于海外,四十余岁混在新西兰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上帝的后花园,还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鱼刺 |《想搅晕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一根普通的鱼刺就够了》
坑爹 |《差点为三块人民币的孝心付出三百纽币的罚金》
CITYteller双城记是一个海外城市故事、趣闻分享栏目,由远方的你分享工作、生活、学习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投稿成CITYteller,给小新讲讲你的故事吧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