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库存量压着房价涨不了 捂紧钱包观望或为上策

2015年04月16日 锦尚财富管理中心



开发商一直很精明,他们总能依据形势,适时推广。就拿最近来说,借着“3·30”新政的东风,任志强在一个讨论会推销着观点:“只要经济是增长的,房地产肯定在持续增长,2015年的房价还将继续上涨!若今年不买房,那就再等30年吧!”

买不买房,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市场,要看房产是否可以作为自己财富的温床和“培养皿”。只有可以让自己财富增值的投资方向才是值得出手的方向。仅仅以满足“刚需”的自住性住房,其实并不能像开发商宣传的那样,可以带来增值的效果。

首先,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房产财富的变迁历史来看,自住房根本不属于收入性财富范畴,仅仅是作为保障性资产而已;而且自住房的资产规模增长并不意味着财富的累积,也不意味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强。举例而言,一位北京朋友的唯一自住房从200万增长到400万,但他依然住在房子里,依然依靠固定的工薪收入养活一家人,由于物价上涨更快,使这位朋友感觉生活更加拮据了。即使他卖出该房产,要买其它价格更高、居住环境更好的自住房的话,显然他还需要贷款,造成负债率升高、可支配收入减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也随着贷款支付被消费掉了。这样的“买房”更像是“买罪”,更别指望它能带来财富增值和财富自由。

其次,从房产投资财商教育的角度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富裕阶层和高净值家庭通常把自住房的资产规模控制在资产总比的30%之内;自住房占比越高,说明投资和理财能力越弱,家庭仅能依靠单一收入,退休后只能依靠养老金生活,实际生活品质趋于下降。

再次,从现金流角度分析,自住房不能带来稳定租金收入,也不能获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有效抵押(中国及很多国家为了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做自住房的强制拍卖和赎回);换句话说,自住房的资产仅是账面财富,而非可以进行有效支配的资产。因此才会有欧美这样类似的人群:住在豪宅里的“穷人”——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豪宅,但舍不得放弃已经习惯了的居住环境和方式,不得不还要为中产的收入而努力工作来养活豪宅的维护支出。

 “3·30”新政改变的新房市场买卖双方的预期,造成新房项目看房量明显增加,促进了购买二套房的改善需求积极入市。不过,现在仅仅北京新房库存量就有8万多套,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再加上积极入市的二手房,未来房产市场供大于求已成定局。事实上,从2104年房企经营情况可以看出,包括万科、恒大、保利等十家品牌房企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涨幅双双放缓,分别收窄为18.99%和8.84%,远低于2013年的水平。同时,由于销售不畅,资金链紧绷,十家品牌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了70%。

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发商当然愿意让投资者多买房,尽管未来房价上涨的趋势并不明显。而国内的房产购房者、投资及投机者把房产市场趋势判断的标准拱手让给了曾经创造财富、但未来却湮没和推倒房产财富的掘墓人——开发商利益群体了。在楼市“新常态”和疲软无力的市场形势下,这个群体从购房者曾经的房产财富同路人,正在逐步走向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群体的对立面。


开发商阵营与购房者阵营在资本市场中是博弈者,但在房价上涨周期的时候,开发商赚得钵盆满盈,投资者也小有盈利,因此投资者习惯了对开发商言听计从。而如今房价下行,这时候开发商和投资者的利益趋向开始分道扬镳,若是还把开发商奉若神明,那未来的财富增长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了。我们身边需要有根据市场数据作出分析的人时时提醒投资者:无数次的侥幸成功赚钱无法抵抗一次无心理准备的失败,唯有把控制风险的意识内化为投资智慧的一部分,大家的投资心智才能算真正走向成熟。

 作者简介:中国外国专家局专家资质,国际注册高级理财规划师;《投资与理财》、《置家》、《置业》、《楼市》、《私享》、《重庆青年报》等媒体特约房地产投资专栏作者、作家;著有畅销书《决胜海外房地产》、《澳洲房地产投资全攻略》;私人银行家认证课程CPB、ICIE房产投资讲师;澳洲ASX上市公司Simonds家建集团首席房产投资分析师;个人微信帐号:“ Victorliulei”; 新浪微博:Victor刘磊


更多澳洲房产可联系本公司
【联系方式】
电话:4009 633 638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新桂路明日广场B座405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