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来和习俗

2015年02月18日 纽诺亲亲袋鼠国际早教



除夕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除夕的由来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就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救了一个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孩子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受到“夕”的袭击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各地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年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除夕的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


推荐阅读

【回复1】查看【专家专栏】为什么越动越聪明,运动对学习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回复2】查看【专家专栏】正确诊断宝宝睡眠不好的“病因”,打造金质睡眠有妙招

【回复3】查看【专家专栏】最坑人的八大育儿陷阱(系列一)

【回复4】查看【专家专栏】别让身体发育走上“歧途”——警惕宝宝天使般的“W”坐姿

【回复5】查看【专家专栏】最坑人的八大育儿陷阱(系列二)

【回复6】查看【专家专栏】婴儿是否可以趴着睡觉?

【回复7】查看【专家专栏】孩子上小学,父母可以很轻松

想获得更多育儿资讯请加婴幼儿发展王荣辉微信:w4008780066


【如何分享】

1.点击文章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点击文章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