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唯一正增长来之不易

2020年12月14日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目前,河北省沧州市已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多个,直接带动2万多人就业,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苑立伟摄(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面对极其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这一年,中国经济扛住压力测试,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经济贡献了积极力量,显示了中国经济韧性足、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特点。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运行新意十足、亮点频现,折射出中国经济蕴含的潜力和底气。本报从今天起推出“2020,稳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聚焦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果、新趋势,以期帮助海内外读者更好地读懂中国经济。
  ——编 者

  转正!转正!中国GDP在今年二季度实现当季正增长,前三季度增长了0.7%,全年正增长已成定局。各行业领域紧紧跟上,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餐饮零售到汽车建材,“转正”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高频词。

  回眸即将结束的2020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一季度GDP同比回落6.8%。但二季度以来,随着中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神州大地生机勃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权威国际机构均预测,中国将是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个唯一“正增长”,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殊为不易,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而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更显难得,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支持,提振全球战胜疫情的信心。

  “订单排到明年5月”

  为满足市场需求,又新增了3条生产线!在湖北省秭归县瑞彤制衣有限公司的工厂内,10余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近2000件羽绒服、夹克从车间进入仓库,等待发货。

  “订单已经排到明年5月。”瑞彤公司董事长张帮富对本报记者说,年初,受疫情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几乎陷入停摆状态。好在随着国内防疫形势向好和复工复产全面推进,订单量从二季度开始明显增长。“最近,我们不仅新增了生产线,还增资购进新设备,新招聘了40多人。”

  瑞彤公司的向好景象,折射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暖意。

  暖意,来自主要指标向上攀升——

  观察“三驾马车”,可以看到,二季度,投资率先转负为正,同比增长4.8%;6月份,外贸进出口增速双“转正”,到11月份进出口累计增速已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正增长;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中国经济走出了喜人的上扬曲线。

  暖意,来自就业民生不断改善——

  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3%;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暖意,来自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上升,均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近日,全球跨国企业首席财务官上调中国经济展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玛吉特·莫尔纳称赞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率先复苏,对世界意义重大。

  “转型帮我们化危为机”

  客商来不了、货物运不出、订单被取消……回想起几个月前的困境,浙江义乌爱普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云龙至今都觉得难受:“我们主要做出口,但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公司的生产销售大幅下滑。”

  咋办?迎难而上,主动求变。黄云龙转向国内市场和线上销售,抓住时机在电商平台拼多多上线爱普特官方店铺,并推出工厂直播。“触网”的效果超出预期:订单逐渐增加,在今年“双11”当天更是收获了破纪录的超百万单销量。

  “在此之前,我们做了10年的传统加工制造和线下销售,转型并非易事。”黄云龙向记者坦言,但不转型就没出路,“线上转型帮助我们化危为机,未来会进一步加大投入。”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亿市场主体积极转型、加强创新、危中寻机,新的增长点竞相涌现。

  春节后开工第一周,超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软件;仅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前10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10.9%;“双11”当天,快递量再创新高,达6.75亿件……电商直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成为中国经济基本盘的有力支撑。

  在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看来,中国推进数字经济等领域建设,不仅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对明年发展前景很乐观”

  企业勇闯难关,政策倾力驰援。今年以来,一连串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密集打出,为中国经济稳定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果不是政策给力,很难想象今年还能成立新公司!”最近,瑞熙(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斌忙着和合作伙伴设立聚焦智能制造的合资公司。林斌告诉记者,在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税费减免帮了大忙,今年已减免超34万元,“我们又恢复了元气!”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全年将超2.5万亿元;截至10月底,中央财政直达资金1.7万亿元基本下达到位;前10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全年将让利1.5万亿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杰弗里·冈本认为,中国采取的大规模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同时出台宏观经济和金融支持政策减轻疫情冲击,推动了经济迅速复苏。

  一路披荆斩棘,成果来之不易。展望明年,持续复苏的中国经济更值得期待。

  林斌介绍,进入四季度,公司订单井喷式增长,合作伙伴已延伸到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我对明年发展前景很乐观。”

  经合组织日前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3。玛吉特·莫尔纳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中国不仅将继续向其他国家提供产品,其对外国原材料和消费品的需求也逐步复苏,这对世界经济十分重要。

  越是困难越向前。在这个特殊之年,中国经济航船迎风搏浪,一个个奋力突围的故事令人提气,更让人坚定了前行的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