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耍流氓,你又能怎样?

2015年03月16日 澳洲新闻


导读:


信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也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据说在《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率仅次于仁(109次)和礼(74次)。


如果要掉书袋,关于信,估计就中国历史,说上几天几夜,可能还说不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人不能无信,你信用有瑕疵,人人见了绕道走,在今天的社会,即使你想高息贷款,银行也不会放心;政府也不能无信,信用不过关,国债没人买,衙门也没法开张迎客。


但这是正面讲,世间万事,还往往有个反面,万一政府耍流氓了呢?


【一】


有耍流氓的政府吗?有的,瑞士就算一个。


今年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它必须取消欧元兑瑞士法郎的汇率上限。让很多人气愤的是,就在几天前,瑞士央行官员还信誓旦旦:他们肯定不会取消兑换限制。


当时,听着官员们拍胸脯的话,富豪们安心睡觉去了。几天后,消息一公布,灾难来了。短短几分钟内,瑞郎兑欧元一度升值40%,很多炒汇者瞬间爆仓;同时,瑞士股市暴跌了两位数,投资者欲哭无泪。


前几天还是千万富翁,马上就成了千万负翁。人们自然指责瑞士央行失信,金融无信不立,你作为金融主管部门,怎么能这么做呢?


瑞士央行也很委屈。有官员就解释说,这事情非得已,不得不做。因为以前欧元兑瑞郎1:1.29的底线,是避免瑞郎过度升值,冲击瑞士经济。为了维持,瑞士央行资产负债率已一飙再飙,马上欧洲央行要量化宽松,欧元肯定大跌。与其到时抑制瑞郎升值,还不如索性提前放开求得主动。


但如果提前透出风来,外汇市场肯定剧烈震荡。所以,该撒的谎还得撒,直到最后那更震撼的消息到来。


这种逻辑,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或多或少地发生。


譬如,去年底,深圳市突然实施汽车限牌,不少没来得及买车的人也很愤怒,因为深圳某领导曾这样说:“如果深圳出台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就在限牌实施一周前,有媒体还报道,深圳市交委负责人拍胸脯表态,深圳不会学习北上广。


不学,不学,最后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统统学了过来。


政府失信了吗?似乎是的,毕竟言犹在耳。


但政府也有解释,因为深圳汽车保有量太大,不限问题更大,现在果断限牌,是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根本利益。


至于突然袭击,政府的回应是,事情“高度敏感”,涉及广、影响大,若提前向社会公开,极可能引发小汽车集中抢购,既造成车辆剧增、增加交通拥堵,又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句话,为了着眼长远,撒谎、耍流氓,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也要理解政府的苦衷。


【二】


政府有政府的充足理由,但毕竟失信了。难免会引来一片牢骚。


譬如,在瑞士,至少遭遇重大损失的投资者,对央行破口大骂,骂它辜负了人们对它的信任。


在深圳,指责是必然的,据说也有律师要求控告,控告政府不守信用。


但能怎么办呢?好像除了过过嘴瘾,人们也没什么太大办法。毕竟,政府不守信用,你总不能推翻政府自己上台。


所以,在西方,有句谚语就这么说:最不能相信的话,就是男人婚前的保证,以及政客在选举前的承诺。


男人的保证,就不多说了。西方政客的选举前演讲,我也曾听过多场,每次都是慷慨激昂,下面听众也是掌声雷动。选民兴奋地把候选人送上宝座,然后,往往承诺都作废了……于是只能等待下一个候选人。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从小布什到现在的奥巴马,这个套路屡试不爽,人们也见惯不惯。譬如克林顿承诺要医改,但实际根本没有实施;奥巴马承诺要推动移民改革,至少到目前为止,他8年任期已还不到两年,但依然看不到希望。


当然,我们也要说,政治是复杂的,现实是多变的,人们总需要与时俱进,完全死守承诺,肯定也会被指责为僵化不开窍。


但政治的神奇就在于:同样都是这个人,当选前说得信誓旦旦,当选后忘得一干二净,态度诚恳,做事坦然,这种“充分融合”,也不是我们一般寻常人能做出来的。


而从法理上说,政客可以轮流执政,但承诺总是需要兑现。好比一家公司,上一任CEO经营不善,欠下了两千万;下一个CEO上台,能高喊一声:我不还钱了?


如果这样,没有债务会答应,法院也不会偏袒。


但假如这是政府呢?这又是两难。


譬如,最近在希腊,就遭遇了这个问题。前任政府为渡过危机,答应了欧盟和IMF的救助条件,紧缩财政、削减福利。但如此勒紧裤腰带,没有几个人会愿意。民怨沸腾的结果,则是左翼联盟赢得大选,新政府上台后,对国际社会说:要么你们削减债务,要么我就不还钱了。


左翼联盟似乎很守信,我上台前就持这种主张。但对德国等债权方而言,冤有头、债有主,换了一个新政府,就理直气壮不认这笔账了,这算哪门子事啊!


不少德国人、法国人就感叹,碰到了希腊的流氓政治家,也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三】


所以说,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智商很高的官员,权力很大的政府,说说谎话,耍耍流氓,其实也是正常的。


昨天说不限牌,今天说不加息,后天说会按时还债,如果你竟然全部相信了,那也怪不了别人,只怪你太天真烂漫,图样图森破了。


而且,往往自我感觉最好的国家,往往最会耍流氓,最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前几天读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哑然失笑。说美国和印度实在是两个“无赖国家”。


印象中,从来都是美国骂其他国家,如朝鲜、叙利亚、伊朗是无赖国家。


美国也是无赖吗?文章原话是这么说的,“作为吵吵嚷嚷的民主政体,美国和印度就全球协议而言是两个无赖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在信守协议方面的记录相当好。”


这还真不冤枉美国和印度。在华盛顿,美国总统答应的国际条约,最后没兑现的,还真有一大箩筐,包括事关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还有IMF份额改革的重大决议,都在国会给耽搁了。国际社会很愤怒,但碰到了超级大国的美国,也就只能愤怒!你能怎么样?


至于印度,虽然印度自尊心很强,但印度谈判桌上名声不好,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昨天答应的条款,往往今天又表示有了新意见,到明天很可能又会生出新的幺蛾子,这让很多谈判高手,碰到印度对手都恨不得绕道走。


至于中国,尽管以前也有“引蛇出洞”的各种掌故,还有言不由衷的各种民生表态,但总体还是可以的,在国际上还真是卓有名声,尤其是在援助非洲等的承诺兑现上。不然,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穷哥们、好兄弟。


信用如何,国际上总是有杆秤的。除非你不在意“洪水滔天”,对人心向背、国际风评、历史地位,统统都不在乎!


中国的进步,世界也看在眼里。我倒是觉得,政府的信用其实还可以再提高一下。在国际上,好名声当然要维护,国际责任也要履行,自然也不能学习美国的无赖做法。但国内信用也很重要,许下的民生承诺,要及时兑现;难实现的海口,就别轻易乱夸,别让一些老百姓又嚷嚷:这个政府很讲信用,但总是对外不对内!


最后,还要啰嗦一句。太好吃的菜,难免会有问题;太好听的话,未必就没有虚假,在不能把政府怎么样时,虽炼不成火眼金睛,但总可以多一点心理准备,淡对惊喜,总有助于防治心脏病的突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