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刘积仁:公司生存艰难?4点建议送给依然在坚持的你

2018年11月12日 澳洲金融圈


  岛 君 说  

明明是一位企业家,即便身着一套干净利落的西装,却无时无刻都散发着教授气质,让人自然而然地想称他为“老师”——他就是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正和岛岛邻刘积仁。


刘积仁,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缔造者与见证者之一,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3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软件园,一手打造了极具影响力的软件帝国。


但刘积仁却将过去近四十年的经历,将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解释成一种“幸运”。“我这一生十分的幸运。文化大革命,同学全下乡了,我去本钢做了工人,后来有机会上了工农兵大学,又考上研究生,出国读博士。别人都在读书爬坡的时候,我当了教授,又开始创业。这一路走下来,本就普普通通、并不完美的我,对人生能够拥有这种幸运而感到满足。”


然而,我们都很清楚,所谓的“幸运”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积仁的“幸运”也绝不是一种偶然。在中国经历巨大变革的七十年代,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一个普通人怎能获得他今日的成就。而身为东软的掌舵人,历经行业的起起伏伏,如果没有精准的战略远见和自我认知,没有持续变革的勇气和智慧,恐怕东软也很难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


出生在50年代的刘积仁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也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快速变革和发展的历程。他的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值得细细品味的精彩而丰富的历史。



口 述:刘积仁

编 辑:程灵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我人生中最危险的时光

也是最浪漫的时光

刘积仁说,“人生有的时候不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如何顺势,能够找机会改变你自己”。是的,在那个年代,刘积仁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掌控自己的命运。从一名天天面临重重危险的救护工,到一名相对安逸的工会宣传员,再到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在那个人人都认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年代,刘积仁却在四年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1972年,本溪钢铁动力厂在当地学校要招收工人,正在上学的我被应招入厂。


17岁的我第一份工作就是煤气救护工。因为当时的设备条件有限,缺乏警报装备,每次作业之前,他们都要用鸽子来测试管道煤气泄漏的程度。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背着沉重的防护设备第一次进行抢险救护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很远的管道中冒出一点火花,就将引发爆炸。年仅17岁的我每天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整个人的内心充满了巨大的恐惧,每次都跟在战场的感觉差不多。


但是危险之余,我也度过了一段浪漫时光。因为到了工厂的时候就有工资了,我那个时候开始买了吉他和小提琴。从小热爱美术的我还总是抢着干些画板报的工作。


一年后机会来了,总部领导来到动力厂,一下就被我画的板报深深吸引住了。我很幸运地被调到了工会,从救护工到一名宣传员,与以前的工作相比安全许多,也浪漫了许多。而且工会里面各种乐器就多了,什么扬琴、手风琴等等。当然我是没有一个都玩得好的,但是每个都能用一用,也就是说从我十五六岁到二十多岁左右的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在一个文艺的环境,照相、画画、写字,然后演出,我当时还放电影,那也是我在我人生里最美丽的时光。我背着照相机、骑着摩托车到处摄影、采风,然后有时间还能表演表演,很浪漫的。


但年仅18岁的我的目标是进入大学,彻底离开工厂。当时实行工农兵大学制度,工厂每年都会评选推荐职工进入大学。1976年,我凭着极好的人缘,顺利被推选上了大学,我的命运再一次发生转变。

拼命学习

只为成为优秀的人

刘积仁说,“直至今日,每每提到求学的经历,我总是会提起自己的恩师——李华天教授,因为我希望成为像李华天教授一样优秀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刘积仁明明是一位企业家,即便身着一套干净利落的西装,却无时无刻都散发着教授气质,让人自然而然地想称他为“老师”。


1976年8月,我接到了东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拼命学习。


因为我的专业是学计算机的,当时我那个专业在中国也是刚刚开,所以能学习这个专业的人应该说少之又少,我自己也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的博士,就那个时候全国的博士可能就有几个人。所以当我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没有别的什么样的时间,除了学习我的专业,事实上我过去积累的稍微有一点爱好乐器、还是能够浪漫一点的这些情怀,等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几乎全部都废了。


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来开始背单词,每一天大量地阅读,我那个时间是最最典型的“工科男”,几乎就是除了我的专业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参与。所以应该说那一段时间,如果跟在工厂这段时间是比较自由又浪漫、有更多的时间相比,我学习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里最最艰苦的一段时间,十分专注、十分单调、十分刻苦,就是做一件事——我的专业,这就维持了从大学、硕士、博士到后来的研究,这加在一起大概就十几年的时间。


那么应该说我的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就是一个目标,在我这个领域里能够实现我的学术梦想。


1980年,我考上了李华天的硕士研究生。相处中我发现,老师处处都为他人着想。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变得更加谦虚平和。后来我又考上了李华天的博士生。在老师的建议下,1986年,我赴美国国家标准局留学并进一步深造。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没有他在学术方向的指引,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学术成果。


美国实验室环境优美,做实验的设备也是世界一流的。刚到美国的我就一下子被震撼了。但是,我也很快发现,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个实验室有着不同寻常的规定。中国留学生不能一个人在实验室,必须有美国公民陪同,人家看中国人也是奇怪的、提防的,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家不富强,中国人就不会被外人所尊重。


那时我能做的只能是勤奋,因此我也很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也赢得了美国同事的认可。实验室提出,希望我能继续留在美国进行研究。是否回国,我难以抉择。因为那个年代,很多留学生都留在了美国。我征求了李华天老师的意见,他说“我解放前回来的时候中国正在建设,明知回来没有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一个国家如果要富足起来,总要有人建设,外国人不会帮你建设,只有自己的人建设自己的国家。你不建设,也有别人要建设。那你是等别人建设好了你再回来建设呢,还是你自己参与其中?”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毅然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学成回国,我留在东北大学任教,与李华天教授一起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33岁的我被破格提拔为教授,也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创业是在迷茫无路中摸爬滚打

我也不例外

刘积仁说,“这一路走下来,我认为我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只要给了我时间,我一定把时间充分利用好,精准地利用好,有效地利用好,这样可以缩短你达到梦想的路径,也可以在这个路径上找到不同的转折点,获得不同的机会。”是的,当黑暗渐渐褪去,光明来临前的天空是灰色的,那是希望的开始。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者和企业家两者之间有着一道深深的沟壑。那个时候,教授下海是一件让人不齿的事儿,别人会觉得下海从商是因为你教授做得不好,科研做不下去了。


当我信心十足地回国想大展身手时,却发现当时国内没有特殊经费资助教授做科研项目,导致我的科研工作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我顶着各种质疑和非议,于1988年与两位青年教师在东北大学的一间半研究室里,以三万元经费、三台286电脑,创建了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试图搭建一个技术转移中心,把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获取充足的科研经费继续做研究。


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创业的环境,没有资本、没有人才、没有市场,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软件是什么,能做什么,就更不用说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直到1989年,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一行来到东北大学寻求合作,由我负责接洽谈判。由于实验室条件简陋,没有资金购买会议桌,我就将四张课桌临时拼在一起,再蒙上一块红色的绒布窗帘撑场面。谈判结束送走日本客人后,窗帘布撤掉了,谁料一位日本代表因为遗落了东西突然返回教室,看到破旧的课桌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即便如此,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的会长沓泽虔太郎依然看中了我的团队和科研能力,我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桶金——30万美元。资金还没到账,我们就拿着合同去北京,进口了一批最先进的IT设备,东北大学也把主楼二层的一半教室都给了我们,我们就打造了中国一流的实验室。


成功孕育在非正常之中,当时的年代是一个学术界的变革阶段,当很多人看你很正常的时候,你在做的事情,往往不太容易成功,因为大家都看着正常的事情,机会就没有了。别人认为比较困难的事情,我喜欢尝试一下,而我对失败的感觉,不像别人那样在意。搞经营也好,搞企业也好,搞科学研究也好,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创造性。


两年之后,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我们双方组建了沈阳东工阿尔派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后来又成立了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这就是东软集团的起点。


东软集团刚开始卖软件被别人误解成卖洗发香波的,让你生的不容易,让你长的不容易,企业才更具有生存能力。一个企业的钱一直很充沛,就很难让你有市场竞争力。我觉得,企业家有饥饿感,能把握机会,是一个基本的素质。


为此,我总结出四点最重要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一个是做财富的创造者,就是要挣钱;有的人可能就是想做一件事任何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认知很重要。大部分人看其他人、其它企业很清楚,看自己容易看大、忽略自己的弱点,看其他人容易看小。对自己的认知缺失,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特别容易犯错。感知弱点,才知道如何整合资源。


第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个企业不能在一个生态系统里创业,就存活不了多久。“利用”已经变成了一种交换。如果你有一个东西能被人利用,那是好事,如果你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被别人利用的话,那你是很难存活。试图以小博大,就要学会找到和发现这种机会。很多的失败都是太执着了,也有很多失败是太敏捷了。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很重要。执着的是你坚持的价值取向,要敏锐的是市场不会只在一个行业给你机会。

  

第三,前瞻性,具有判断力。东软在创业第一天,走了国际化的路线。第一桶金,是把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卖给了日本人,随后日益做到。当时的做法是,收入的外汇,在国内投资的是人民币。1995年,东软做了中国的社会保险产品,1996年,东软开始研发大型医疗设备、CT设备,现在产品已经卖至全球。这些产品当时都非常超前,很多人不觉得你可以做成。

  

第四,执行能力。一个强大的实施能力来自每个员工,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靠理想、靠一个大的概念,就可以拿到钱。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一样,要写自己的故事。一个人走过了与众不同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追求,能做得更好。


我最初创办实验室只是想做好科研,成为好的教授,东软后来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

致敬40年


过去的40年是幸运的40年,每一步都很艰辛,但不断有收获。这是多彩的40年,面对着太多太快的变化,目标在不断地改变,好像是一场没有停止的旅行,开始就不是为了到达每个地方,而只是为了经历不同的风雨,经历磨难,寻找着超越自我的兴趣,收获超出预期的满足。这40年是认识世界,也是认知自己的40年,与这个给予你机会的时代和帮助过你的人而比,个人的智慧与努力不值得骄傲和自豪。


40年变革的机遇,40年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商业形态的持续变革,信息技术从军事科技使用到成为每个人的日用品,它用链接、融合,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社会形态,构造出一个全新的数字社会,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存在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40年前不可能想象到计算链接数字存储会如此之便宜和普及,也不会想象到数字创新成为一个民族化的运动。


这40年一直让你激动和不安,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让你不得不保持一个努力学习的状态,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刷新你的经验、你的积累,让你没有办法用不变的规则来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你不得不进取,因为跨越领域的竞争使你连竞争对手在哪儿都看不见。你对速度会十分敏感,因为与竞争者一步的距离可能会决定你的生死。数字化技术赢者通吃,没有边界,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数字领土十分不易。你还会感受到人的质量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在快速重生,你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不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手,年轻人会以更快、更跨越的速度参与竞争,创造着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改变着竞争的格局。


如果说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是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脱贫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还有一个让我们可以兴奋的是,中国拥有了超级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和庞大的数字化经济消费群体,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创造者,这会让中国的未来会更加多彩。


四十年创业者的舞台,这四十年中国就是一个舞台,开始的表演者都是业余的,他们不惧怕失败,在表演中学习。他们没有剧本,一边编,一边演。这是一个十分宽容的时代,对于对错的判断都没有那么精准。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创业者,学会的最大本领就是生存、灵活和创造。好日子可过,不好日子也可过。他们十分宽容,没有太多的抱怨,因为他们的今天总比昨天好。他们接受社会的不完美,因为这些不完美都是他们的机会。


这四十年给创业者太多的选择和表演的机会、太多的空白、太多的需求,有时真不知道是自己表演的好还是获得掌声太容易。容易的收获使一批批人忽略了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也因为太多的喝彩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再持续表演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大批创业者退出舞台的时代。许多创业者没有机会走到今天,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时代的精彩。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完美,我们用实践、创新获得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我们要为这个舞台而喝彩。


创造者最大的满足不是仅仅自己收获了什么,而是与社会分享了多少价值。要特别感谢中国这个大舞台和这个时代,让东软有机会为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社会保险服务的支持,支持30%的中国医疗机构的每一天运行。全世界110多个国家的9000多家医院使用着东软制造的医疗设备,有4万多名大学生在东软的三个大学中读书,每一天行驶在世界上的上百万各种品牌的汽车使用东软的软件。东软的软件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社会做了一点贡献,以报答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恩赐。


中国大舞台的40年,也让我们看到了解放人而释放出的能量,你一定会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还仅仅是开始,因为渴望改变自己的人,期待改变世界的人,还在不断涌向这个舞台,这个舞台会越来越大,年轻人将会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他们会把中国变得更强大、更有活力。


四十年没有什么值得抱怨。四十年体会远方,忙忙碌碌,匆匆四十载,每实现一个渴望的目标,才明白了你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你就会有新的选择,站在不同的高度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好奇心和收获之后的自信会让你走向另外一个高度,你会把艰难看成是甜美,明白了走好每一步的重要。明白了只有经历不尽的彷徨和搜索,才会使自己变得成熟、睿智和坚强,才能越来越认清自己,在感恩中让自己更加安静。


时间在浓缩,生命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延长。今天虽已花甲之年,但是心中还有那份不安,期望走向更加清晰的远方。




【澳洲暴走早报】研究:哪些女性更易患突发性心脏病?移民新法:外国人出关将无需出示护照!世界级投资基金看好澳洲地产市场!

【经验分享】这家因马桶盖走红的企业,后来过得怎么样

如何理解最近一年房地产数据的“异常”(天风宏观宋雪涛)

【品牌发展】四句话致敬时代燃爆社交媒体圈,TCL李东生到底说了啥?

【澳洲暴走早报】3天两起鲨鱼袭击事件 澳哪些地方最危险?遮脸没用!“步态识别”可在几亿人中抓到你!全球最安全地区排名揭晓!

【演讲精编】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家如何才能不失望不跑路不移民?许小年说了“真话”......

【风云人物】吴敬琏和他的市场精神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