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4年了,我还在基层……

原创 2020年06月10日 Seed读职场



为什么离开了大学校园,

曾经成绩相当的同学,

却在职场上差距越来越大?


今天分享一个来自职场的真实案例,

也许能让你们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有新的认识。



正文开始



刘凡和茂帆曾是校友,学的都是people management。


现在,俩人在同一家澳洲贸易公司工作,更巧的是,他们还成为了一个部门的同事。

 

刚开始,由于刘凡的英语水平更胜一筹,所以老板有跨国考察的需求时,都更愿意让刘凡担任自己的随行助理,做一些翻译类的工作。

 

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有一次,刘凡因为其他工作、暂时无法脱身的情况下,老板让茂帆顶替了一次。

 

而在那之后,老板的态度突然有了很大的转变,再有类似的工作时,他的第一人选不知为何就变成了茂帆。

 


同事之间自然免不了对这样的事情八卦一番。


有人猜测茂帆跟老板其实是亲戚,一开始只不过是做做样子。


茂帆本人也对这突如其来的重用有些摸不着头脑。

 

于是,在某次考察任务结束后,茂帆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板的原话是这样的:

“You are not the one who speaks the best English, but you make me work most correctly. Many interpreters didn’t notice that language is just a tool, but you are thinking about how to make things right.

(你的英语水平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你却帮我用最恰当的方式完成工作。很多翻译没有意识到,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可你能想到如何把事情做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十分疑惑,究竟什么叫做 “把事情做对” 呢?

 

原来,刘凡天生就是一个想法特别活跃的人,也就是职场中常提到的 “具有创造性思维”,但正因为如此,他特别喜欢在工作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忽视了老板的本意。

 

反观茂帆,虽然一开始跟刘凡相比,难免给人一种普通之感,但他却有更多耐心去观察和倾听。


即使是面对没有太多刺激性、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一成不变的工作,他也能够毫无怨言地去完成。

 

在之后的工作中,茂帆依然发挥了自己之前的长处,不管大事还是琐事,他都严格按照老板的意图去完成。


而刘凡却越来越频繁地抱怨起工作的无聊,认为各种琐事根本没有给自己发挥空间。



4年过去了,茂帆已由一开始大小杂事都要干的专员,快速成长为了部门的人力资源主管,重点是老板极为信任他,日后的晋升空间相当可观。


而刘凡呢,中途就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再度从基层做起……

 


类似刘凡和茂帆的故事,每一天都在职场中上演。

 

很多人都不知道,职场中其实有这样的一条潜规则: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所有的新员工在加入公司的第一年里,都是这家公司投资成本,而非收益

 

除了表面上支付的薪水,还有很容易被员工忽视掉的隐性成本,比如管理成本、办公成本、沟通成本,等等。

 

公司为什么要支出这部分的成本呢?当然是为了让所招来的员工,能够高度匹配自身发展的需求。

 

换句话说,是让员工的技能,去满足公司的需求。

 

然而,许多人在职场前期,非常容易因为 “自我意识过剩”,将上述关系本末倒置:

 

一方面,因为不了解基层工作的性质,当发现自己80%的精力都在处理“无意义”的琐事时,就开始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应付了事。


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并未将自身的性格充分纳入考虑因素。


又因为没有做好这两件事,此后的工作中就会愈发心烦,一旦这种不良情绪带入了工作,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终进入不断跳槽在基层原地打转的怪圈。


其实,打破怪圈并不难。你只要尽早完成一次正规的职业性格测试就能对自我定位实现更加真实、清晰的认识。(Seed小助手已为你搜罗到靠谱、免费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链接)

 

正规的职业测试,涵盖了测试者的主观职业理想,和客观能力简评,是以海量的真实样本为基础,相当科学的心理学范畴的实用工具。

 

目前全球最著名的职业测试,包含却不限于MBIT职业性格测试职业锚定位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且已经在包括海尔、宝钢等全球500强中的众多企业得到了运用。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链接来了。所有同学!赶快点击下方小程序,找到自己的职场坐标。


小程序请戳下图

觉得这个测试有帮助的话,还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噢!


撰文:城文森 / 排版:MIranda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