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项目面积近6000平方米,共五层。其中,一层为公共区域,包括互动大厅、亲子小剧场等自然分隔的空间,二至四层为教学区,五层为幼儿活动区。一层与顶层空间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玩+乐。正是这种充满情绪感受的行为空间,确保了孩子们的互动,从而营造整个校园的欢乐氛围。

项目一层是整个园区的“客厅”,需考虑诸多混杂的动线,例如学生、家长、工作人员、参观访客等不同人员的动线组织。同时,这里也要为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提供活动空间,以保证组织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开展。


△ 首层公区-功能流线组织轴测分析图 ©F.O.G.建筑事务所
设计利用吊顶的高度变化,以及墙体的凹凸转折来体现不同的功能区块,尽可能避免使用“门”“隔墙”等实体的空间分隔手法。这样,接待区与亲子活动区能自然地呈现出相互连通、互为缓冲的空间布局。在互动大厅内,墙体的凹凸转折进一步细化,形成“空间褶皱”,从而勾勒出一系列功能不同的小型口袋空间。


△ 通过层高变化将接待空间与办公空间分离 ©InSpace言隅空间



△ 小型口袋空间 ©InSpace言隅空间
孩子在学习中领悟知识,体悟情感。幼儿园的空间设计应展现高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以促进孩子们的交流。

在原本乏味的狭长走道中加入小型口袋空间后,教室的大门就被“藏”了起来。寻找自己的教室便成为了孩子们初入学堂的第一课。同时,口袋空间也使走廊变成了课外学习的理想场所。地面的水磨石分割线条以跑道的形式呈现,鼓励孩子们在室内运动。所有墙体均采用圆弧倒角设计,以提供柔和的视觉体验,并能保证孩子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 四层教学区走廊 ©InSpace言隅空间
作为孩子们的专属空间,儿童卫生间层高被设计为2米。这样在为孩子们提供亲近友好且更具安全感的空间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成人误入儿童卫生间的可能。儿童卫生间的公共洗手水台为圆形,让孩子们在洗手的同时也能相互交流和玩耍。

△ 儿童卫生间 ©InSpace言隅空间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需要接触不同色彩、质地的材料来满足其对于事物的好奇,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教具”。
项目共有四个色彩主题的教室,教室内部色彩从下至上,呈现出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能有效地提升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另外,每个教室都带有一个小门厅,配备有孩子们专属的清洁区,以便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设计图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