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V“年度银行家”田国立:紧跟国家发展战略谋中国银行国际化新篇【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11月29日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


[“我希望,由于我们的眼光、我们的勤奋、我们的付出,让中国银行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加快发展,而不是由于我们这些人的麻木、迟钝、缺乏热情,导致中国银行在时代发展中落伍。” ]

“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是田国立在2013年4月接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时,为这家百年老店定下的战略目标,而国际化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11月,田国立荣膺第一财经2016年年度金融价值榜(CFV)“年度银行家”。

家国情怀:中国银行是中华民族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

同很多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一样,田国立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在多个场合讲过,中国银行是中华民族百年的品牌、百年历史积攒下来的国家财富,理当在民族复兴中担当重任。

在田国立看来,国际化业务是中国银行的看家本领和“祖传秘方”,最有可能为民族复兴做贡献。田国立告诫中国银行各海外机构一把手,“中国银行派大家出去,一不是去做小买卖,二不是去过小日子。中国银行100多年积累起来的全球网络,一定要对国家有贡献”。

正是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自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便成为田国立念兹在兹的事。为此,中国银行率先以“一带一路”为主轴,加快海外网络延伸,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中国银行还积极推动将东南亚机构的资产注入中银香港,以中银香港为龙头,更好地服务东南亚地区。在业务发展方面,中国银行已经累计跟进“一带一路”区域重大项目392个,意向性支持金额超过870亿美元,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2016年上半年,在对国内辽宁、山东机构进行重组的同时,中国银行实施了近年来最大动作的机构调整和市场布局。针对旗下南洋商业银行与集团其他机构同质化竞争、管理架构重叠、资源低效供给等问题,中国银行将南洋商业银行整体出售,提升了中银集团在香港地区的资本利用效率,减少了管理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中国银行还成功推动中银航空租赁公司在香港上市。这一系列大手笔的资本运作,体现了田国立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改革、通过优化存量创造增量、利用资本市场“去杠杆”“降成本”的思路,也为中国银行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提供了支撑。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在逆市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的情况下,实现税后利润1516亿元,同比增长9.93%。近两位数的利润增长在同业中名列前茅,在银行业的“寒冬”里实属不易。其中,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贡献颇大。其海外机构税前利润同比增长58%,海外利润在集团中的占比达到38%,成为业绩增长的强劲引擎。

2016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4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500强”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6位。优异的成绩映射出此前战略布局的高明。

审时度势:银行业国际化面临30年未有之机遇

田国立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给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这三个方面,也是田国立带领中国银行着力主攻的方向。

“走出去”已经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田国立表示,作为在海外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推动“走出去”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他要求中国银行同事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海外市场、联系广泛的特点,通过专业的法律与金融服务,帮助客户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银行累计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项目3204个,提供融资金额达1671亿美元,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继续加快。9月,美国人民币清算行花落中国银行,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布局完成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官方承认意义不言而喻。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成为又一里程碑事件。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田国立认为,从历史上看,每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都将重塑本国银行国际地位。未来5-10年内,人民币将跃升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这给银行带来的业务机会是难以估量的。目前,在全球21家人民币清算行中,中国银行拥有11家授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3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236万亿元,保持全球同业第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田国立说,他很喜欢一句古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专门讲过埃隆•马斯科的例子。他认为,金融家也应该怀有同样的创新思维,要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为解决社会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寻找方案。

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级的难题。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田国立不仅从一个金融家的视角,更从一个企业家的视角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他指出,中小企业风险大,往往是由于他们缺乏共享全球信息、技术与市场的平台。为此,中国银行发挥国际化优势,首创了“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业务模式”,建立了搭建信息库、客户配对、网上“相亲”、对接面谈、现场考察、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六步走”服务流程,为境内外中小企业的合作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范围的资源共享。2014年以来,中国银行已经成功举办28场跨境撮合活动,活动范围覆盖五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共吸引各国政商界3万余人、1.5万余家企业参加,达成合作意向5000多项,形成1300多项实质性合作。田国立笑言,“跨境撮合和《非诚勿扰》一样,是企业合作的‘红娘’,让有缘的企业在这个平台相会。”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利益。田国立认为,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理当代表国家发出中国的声音。作为中意企业家委员会理事会主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金融协会董事、国际货币会议董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理事,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经常就国际金融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规则制定等热点问题表达我国金融机构意见,维护我国权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5年10月,中国银行面向柬埔寨高级官员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柬首相洪森亲自到北京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今年10月,中国银行又面向菲律宾举办了第二期研修班,其间菲总统杜特尔特亲自率团到访,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田国立是这一系列高层次活动的倡议者和推动者。他说,“以前我们这些银行家也曾公派到发达国家接受培训。现在我们的国力强大了,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为发展中国家做点事情了。”事实上,中国银行此举不仅为银行快速进入当地市场、获得项目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更以实际行动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践行了“亲诚惠容”外交理念。

“一家走不出China Town的银行,不可能成为最好的银行”

田国立始终相信,中资银行要想赢得尊敬,必须走出“中国城”小天地,融入主流社会,与国际一流金融机构一较高下。跨境债券发行与承销一向是国际大行的优势业务,近年来中国银行开始在这一主流舞台上崭露头角。2013年以来,中国银行先后接待捷克总统、塞尔维亚总统、秘鲁总统、荷兰首相、匈牙利总理、奥地利总理、英国财政大臣等多国政要,商谈金融合作事宜。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国银行先后为英国财政部、匈牙利财政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法国社保基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发行人民币主权债(熊猫债)。201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承销离岸人民币债券和境外债券承销排名稳居中资银行机构第一。

为落实绿色金融国家战略,今年11月11日,中国银行发行首只中国绿色资产担保债券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将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与最为国际化的伦敦资本市场结合起来。2016年以来,中国银行独立或共同承销了12只绿色债券,承销金额约24亿美元,成为目前承销绿色债券总额最多的中资银行。

田国立相信,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浪潮远未消退,中资企业跨境并购的蓝海依然广阔。为此,中国银行利用多元化平台建立了投贷联动机制,打造了投资、融资、顾问一站式组合金融服务,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分支机构都已成为支持企业跨境并购坚实的网络基础。2013年以来,中国银行分别为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中粮收购荷兰来宝农业、复星收购葡萄牙CSS保险公司、弘毅收购英国Pizza Express、鼎晖收购南孚项目等重大项目提供了跨境并购融资支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累计支持230笔跨境并购交易,涉及并购金额近1800亿美元,在亚太区并购贷款银团委任安排行方面蝉联榜首。

在参加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立85周年活动时,田国立曾动情地说,“望着窗前静静流淌的泰晤士河,我辗转反侧:成立于1912年的中国银行,如何能够在17年之后就做出开设伦敦分行的重大决策?正是这样的一个神来之笔,让中国银行在创业之初就注入了国际化基因!”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银行的前途命运就决定在他所带领的团队手里,“我希望,由于我们的眼光、我们的勤奋、我们的付出,让中国银行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加快发展,而不是由于我们这些人的麻木、迟钝、缺乏热情,导致中国银行在时代发展中落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李静瑕  2016-11-28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