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的有钱人,大都已经移民,或是正在办理中。
又或是正在孩子送出国。
每年几百万且持续递增的留学生人数,及每年数十万奔赴海外的移民,就是最好的证据。
有人倾尽家产,狠心断了国内大好的事业,移民海外。
安坐在方圆半里不见人的大房子里,面朝大海,隔岸听闻昔日同事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自己则要面临着失业和社会歧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值”。
中国孩子堪称万能背锅侠。
不管出了什么事,加上一句“为了孩子”,便如同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百毒不侵,他人想要反驳也无从下嘴——等你有了孩子你就懂了……
对不起,可能即使我真的有了孩子也不懂吧……
还有那么一群人,实力不够强大,只能企图通过所谓的捷径蒙混过关,什么假结婚,或是赶紧怀个孕,挺着个肚子出国把孩子生在国外。
说实话,没有一点为人母的责任心…
嗯,《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汤唯就是这么干的,一个偷渡骗国籍的故事,怎么就成了当代爱情经典了?
其实,这完全是一些人打心底里的梦想啊:
生个孩子又不费多大力气,还能换个外国绿卡,又能碰到帅大叔 ABC ——
为什么一定要ABC?
因为我英文不好,对方还能帮我练习英文啊。
是的,没错,实现心底的梦想,哪怕再利益化,那也是为了梦想,不是?!
美国自然是精英们的首选,因为毕竟这年头,没个“美国梦”都不好意思跟人开口聊天了;
然而川普上任之后,可以说是“美国噩梦”了,移民政策扑朔迷离,如今连工签都不肯给了。
加拿大夫唱妇随,政策也日渐收紧,就连弹丸之地,世界边陲的新西兰移民政策难度都不知翻了几倍。
如此一来,土澳自是成为了退而求其次的首选。
澳洲,堪称这股移民大潮中的泄洪区。
想要澳洲留学移民,根本没什么困难的地方。
就拿英文来说,留学大概只需要雅思6.5甚至6.0,移民根据类型不同,要求5.0至7.0不等,比起英美加留学动辄7.0的雅思起,那真是平易近人。
各国移民,尤其是亚裔人士蜂拥而至,以至于悉尼和墨尔本的街头,随处可见华人。
走在华人区里,你根本不需要讲英文,可能洋保安都会说两句中文,
如果,你要在这种地方长住,英文也不会有什么提升——
当然,会不会的,似乎也没什么用处。
在澳洲工作,似乎你只要说好家乡话就万无一失了。
这里有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撑着——老乡骗老乡。
早一步来到这里的中国人,使尽浑身解数,四处忽悠国内的人来这里上学、移民、投资、买房,各类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来的人越多,越好!
如此一来,他们便不愁没钱赚。
据说,现如今连中文主持人也紧俏得很,因为当地华人越来越多,少不了红白事宜。
如此这般正经场合,怎能少了两位像模像样的主持人?
只要13亿中国人还没跑光,澳洲移民便永远不会失业——
这简直就是一个金饭碗了,比什么体制内还要牢靠上许多。
留在国内小伙伴们,以为你们躲得远,咱澳洲移民就薅不到你的羊毛了?
呵呵……真天真……
国内流行到不行的澳洲奶粉、钙片、牛排、羊奶皂……都是代购们的功劳!
各类中介、主持和代购们,其实在国内大多也是高材生,至少得上过八大吧。
这类在国内看也不愿多看的职业,不知为何在澳洲便成了香馍馍,个个做得劲头十足,可见外国空气当真自由甜美。
移民的方式千千万,为了一纸身份,太多人绞尽心力,再不济就黑在这儿,宁愿拿着永不纳税,但只有基准线一半的薪水,也要戴起“身在国外”的光环。
当然也不能说澳洲没有真正的人才!
澳洲高校用从商科留学生那里掳来的高额学费,后来都成了那些科研精英的奖学金,很多人冲着优厚的奖学金,远赴土澳。
他们一毕业便投入跨国企业的怀抱,日日西装革履,奔忙于高档写字楼间。
看着路旁向其推荐房产的华人中介,优越感很难不油然而生——
为了保证这股优越感,这些西装革履的精英们,每天除了朝九晚五之外,
另一件大事儿,莫过于醉心于如何多认识几个鬼佬,多和白人同事们搞好关系——
对,只有白人,什么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通通靠边站。
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networking),从而能够遵从白人制定的“文化融入”的法则,兴许可以从二等公民跻身于一等半——
当然,这全得益于自我的催眠。
他们逢聚会必要和白人拍照、并要配上英文发朋友圈,多么神圣啊——尤其是发送前再三的检查语法语病,那种认真的姿势令人敬畏。
毕竟,朋友圈才是我们生活状态的全部证据。
精英们的朋友圈,要尽量避免中国元素的出现,免得引来一些尴尬的朋友留言。
比如“怎么都是中国人”,或者,“怎么到了国外还是吃中餐”,这简直就是在跌身价!
他们一定不能住在 Hurstville , Eastwood 等出名的华人区时,不管原因是不是因为买不起。
这些精英们几乎就是要站在华人移民歧视链的顶端了,如果不算那些官富二代的话。
官富二代们,或是在澳洲房地产井喷前的时候入市买楼,十来年已经将资产翻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或是甫一毕业,便整合国内外资源创业,几年时间已声名鹊起。
而另一些二代们,则身体力行来证明,如今声量越来越高的“二代精英论”有多么错误和愚蠢。
平日虽然都是跟其他二代们一起厮混,然而他们在本地化的某些方面做的尤为出色:
譬如说开车从不让行人,随时幻想自己在F1赛道上,大概是认为自己开着豪车可以直接上天了……
譬如说在公共交通中,跟本地中二青少年们一样,大声喧哗、把脚踩在对面的椅子上。
大学学业对他们而言虽然困难——
其实也没关系,如今只要肯付钱,但遍地都是论文代写,这也是留学生们重要的一项产业链呢。
他们同另一些,大概是因为患上了“认知错乱”,而将国外当成自家的留学生们一起,绝不先下后上、从不客气礼让、公寓里养宠物,闹得鸡鸣狗吠,
向没见过世面的澳洲人,发起挑战,全方位地展示了何谓“大国崛起”。
还有一些中国姑娘们,构起了澳洲华人群体中的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某些混迹于上海、广州、香港高端夜店的姑娘们,簇拥着不论老丑、风流倜傥、器大活儿好(还真不一定)的白人爷们儿。
兴许某天就能碰到一个稍微靠谱点儿(或是傻点儿)的澳洲人,终于能修成正果。
再经过几年政府的审查,最终热泪盈眶,从移民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纸签证的时候,
就可以用一口当年还蹩脚到不行、如今相当流利地道的澳式英语甩了这个老男人。
白男不由得发出感慨:
当年睡遍黄埔两岸十里洋场的风流倜傥一去不返,如今当算是现世报吧。
不过他无须担心,再去趟中国,或者再不济去个东南亚,还是会有更年轻貌美的姑娘们来伺候——
这自然不同于邓文迪与默多克的传奇故事了。
说到底:这群人还跟当年高考时的模样一般。
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认知和掌控,人云亦云。
上学、工作、生娃、移民,全凭父母指点,和朋友圈的道听途说。
为挥别当下的迷茫,闯关一般地为人生设置关卡,殊不知一头钻进了更大的黑洞,被心灵鸡汤骗得痛不欲生。
支撑澳洲移民们活下去的动力,说到底,剩下的或许只有父老乡亲们的艳羡了。
面对着毫无头绪,乃至失控的人生,只好用尽全部力气,把自己活成一场夹缝中的大秀,博取一点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稀薄掌声。
领航悉尼
这位老铁言辞犀利,几乎把澳洲所有层面的华人盘点了一个遍。
虽说确实在这里生活的有些华人圈子浮躁程度不比国内差,把国内的那种捧高踩地的习气都传来了澳洲。
但是,这位老铁还是说得过于以偏概全了。
小编相信,还是有很多华人小伙伴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向,坚守内心最初的梦想!
以上内容皆来自网络
由领航悉尼编辑整理